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公共支出效果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农村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一般均衡过程、公共产品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公共产品消费的“林达尔价格”决定、对农村公共产品生产存在帕累托最优的质疑、国内有关农村公共产品支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等方面,对农村公共支出理论进行了梳理。本文根据布朗一杰克逊估计方法,从农村公共支出影响因素及公共支出对私人消费影响的视角,运用1994年和2003年的截面数据及1994~2003年的面板数据数据对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支出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合理事权划分、改进财政分权体制、提高农村公共支出效率等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中的多元性现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不同社区之间的异质性及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不连续性体现了新农村建设中的多元性现实。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这种多元性,运用参与式规划的理念及方法,使利益相关者通过对话和互动充分并有效地参与进来。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的农民投入意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表明,农民认为政府应该为新农村建设出绝大部分资金,农民自身更愿意以出工的方式参与新农村建设。但是由于政府和农民的出资能力均有限,所以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非线性时间序列的等维灰数递补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社会经济非线性时间序列的特点,采用等级灰数递补GM(1,1)模型进行预测,模型简单,实用,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来自浙江农民们的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内容,调查了浙江省740名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看法与期望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工作通讯》2006,(9):F0004-F000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根据当前我国总体发展已处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实际,总揽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和水平,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发展的背景,认真解决面临的问题,使新农村建设扎实而有效地向前推进,农业部中国农村杂志社与中国区域经济高层论坛(广州)组委会决定联合举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并于11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开幕式。届时,中央、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领导将作专题报告,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方位、多角度地阐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刻内涵。为此,我们诚邀各界代表光临论坛。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农村?什么是新农村?谁来建设新农村?准确回答这些问题,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所必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具备三个特点:有新的结构,包括新的产业结构、新的城乡结构和新的组织结构;有新的主体,以组织起来的农民为主体,政府的作用重点在服务;有新的功能,新农村要有现代农业生产功能、传统优秀文化保存功能和生态功能。新农村建设既不是把农村变为城镇,也不是把农民固化在乡村。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新型农民社区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Agricultural modernisation has had an impact on the Irish environment but official policy to address this developed only slowly. The reform of the EU CAP provided the incentiv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cheme (REPS). This is a wide-ranging scheme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farming through application of 11 measures and six supplementary measures.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PS include its: universal availability, voluntary nature, comprehensiveness, payment limitation, tailoring to individual farms and inclusion of training. There has been a high level of adoption, with participation being greatest in the small-farm west with its cattle and sheep enterprises.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排斥与破解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金融排斥的视角进行分析,发现缓解农村金融排斥、促进农村金融融合有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破解农村金融排斥,需要建立普惠性的金融体系,加强政府规制,发展融合性的金融机构并践行社会责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加强农民金融教育。  相似文献   

10.
“农村税费改革是农村经济社会的一场深刻变革”,温家宝总理如此说。全部免征农业税,取消农民各种负担,彻底改变2000多年来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建立新型社会主义农村,这是我国后农业税时代农村政策制度变迁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哈尔滨市为研究对象,根据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及耦合度动态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998~2008年间,哈尔滨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处于不断上升状态,协调等级从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型严重失调发展到土地利用变化滞后型良好协调,跨越了五个等级;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作用在不断增大,二者已处于不甚协调状态,已严重威胁到了哈尔滨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工业的分散布局态势比较明显,不能获得集聚效应。本文尝试构建农村工业企业在选址决策时的信息熵决策模型,探讨工业分散布局形成机理。农村工业的分散态势是多个农村企业在现有的经营环境下,面临选址决策问题时理性选择的结果,需要设计现有制度引导农村工业集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象非洲”、“共产党还要我们穷多久”,这两种声音应该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到大农业发展模式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县级领导的作用与县域经济的现状,关系到能否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应将山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把发展农村合作组织作为工作重点,要处理好农村工作中的点面关系,要把尊重自然规律摆到主导位置。  相似文献   

14.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于2006年4月5日晚举办了“第四届农村发展论坛聚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邀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锡丈研究员就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专题报告。陈主任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目标和原则,以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苯文根据其报告整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沿海地区自然资本要素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资本要素是支撑沿海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综合评价沿海地区自然资本要素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对于提高沿海地区的自然资本要素承载力,促进其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综合考虑自然资本要素遥感信息提取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区域大尺度自然资本要素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自然资本变化研究向实用化阶段转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测度2001-2009年湖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基础上,选取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率为社会经济因素,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城市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均为一阶单整序列;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存在单项因果关系;城市土地集约度与社会经济因素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整幅度达到68.36%.因而,政府应采取长期和短期结合的策略,加大城市建设的投入,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使经济和城市化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地发展权的产生和创设是土地权利随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变化的历史必然趋势.当今中国运用农地发展权这一产权手段解决土地管理实践问题已迫在眉睫.基于现行土地产权体系基础上的农地发展权的制度设计,必须完成农地发展权由概念向制度的演进,包括权利性质、归属、类别、配置规则与运行机制等,以建立起中国的农地发展权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8.
结合林业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格局与经济社会现状,构建区域系统耦合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考察分析伊春林业资源型城市生态与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发展度。结果表明:第一,伊春林业资源型城市发展运行呈现整体上升态势,生态与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发展度显著增强;第二,伊春林业资源型城市经历严重失调发展-轻度失调发展-低级协调发展-良好协调发展阶段,并呈现为生态损益-同步发展-生态导向的动态发展特征;第三,伊春林业资源型城市生态与经济社会系统良性协调发展,但经济社会系统略滞后于自然生态系统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乡镇产业发展在经历了高潮和低谷之后,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通过对成都市郫县安德镇乡镇产业发展的调查,总结出当地在依托乡镇产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方面的经验:依托特色农业确立乡镇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式;建立适用标准,增强乡镇产业抗风险能力;促进三化良性互动;实行政企合作理念下的T-BOD模式;推动农村现代产权制度建设,提高农民参与发展的能力等。尽管这些经验地方特色浓郁,但对于推动西部乃至全国城乡统筹发展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加速的变迁:农村社区中小铁矿开采的社会经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考察一个农村社区因小铁矿开采所带来的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深刻影响,从一个侧面剖析了小铁矿非正规开采现象所具有的社会基础.并指出,当地农村社区小铁矿开采的升温,已迅速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从而缓解了当地社区的贫困状况,加速了这一农村社区的社会变迁进程;同时,小铁矿开采吸引了各个层次、社区内外成员的广泛参与,因此而导致的权力格局变迁又使得矿产资源开发这一经济过程变得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