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沿海地区系环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西未来构建沿海城市群的核心地域,但目前的城镇化水平较低,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的发展条件及发展水平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城镇的演化也表现为较明显的初级化状态。在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广西沿海地区城镇空间的现状特征、演化的过程及机理、演化动力因子及演化方式,并提出沿海城镇空间演化应采用调整完善、生态维护、拓展促进等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从当前江苏沿海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绝对差异呈现持续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则基本趋缓,变动较小.整体差异波动平稳,主要体现在区内差异中.其中又以盐城的贡献率为最大.本文将选择江苏沿海三市十四县作为研究样本,利用空间统计法对其差异因素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其空间格局变化,以此为该省经济发展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空间格局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标准差椭圆和标准距离方法,定量识别并以空间可视化的方式精细地刻画2003—2011年国内外复杂背景下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空间格局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3—2011年沿海地区经济空间分布呈现向西移动,且空间扩张的趋势;国内市场的聚集经济作用在增强;长三角地区以及山东省北部主要城市对沿海地区经济的影响作用减弱,京津地区、珠三角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沿海地区经济空间格局演化与全国经济空间格局变化时序波动相吻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国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江苏沿海地区正在承受高质量发展和资源约束的双重压力,综合测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析“三生”功能空间演化的生态效应,能够为空间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江苏沿海地区生产空间减少1 921.41 km2,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分别增加1 468.60 km2和452.81 km2。(2)2000—2020年,连云港、盐城两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增加1.02×109元和4.33×109元,南通市减少1.39×109元,同期3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变化值分别为0.008 8、0.006 1和-0.011 3。(3)2000—2020年,连云港和盐城“三生”功能空间转移的生态正效应大于负效应,南通则相反。生产空间转为生态空间是生态环境改善的驱动因素,生产空间转为生活空间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江苏沿海地区在后续规划中应根据生态效应的驱动因素,适当调整“三生”功能空间,推动该地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08—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及环珠三角6座城市)的合著论文构建知识创新合作网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知识创新合作网络的结构以及其演化情况,并且运用QAP(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回归分析探索粤港澳大湾区知识创新合作网络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知识创新合作网络实现区域内全覆盖,网络通达度高,环珠三角6座城市在大湾区内仍处于边缘地位,逐步呈现"多中心"趋势;随着时间的演化,不同要素对协同创新的影响效果与程度有所不同,其中互联网通达度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6.
毕秀晶  汪明峰  宁越敏 《经济地理》2011,31(1):84-89,122
利用Arcgis分析工具对我国软件产业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我国软件产业以东部地区为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集聚了软件骨干企业的绝大部分,软件出口具有较强的基地指向性。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统计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外向度、政府政策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基础要素供给能力是目前影响我国软件产业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由于软件产业唯一依赖的人力资本具有可移动性,地区的人力资本产出能力对软件产业地区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在全国层面,软件产业向低劳动力成本地区转移的倾向较小,软件产业分布与软件行业平均工资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8.
基于ESDA的中国人口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ESDA技术,基于GIS平台对2005年中国人口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发现2005年全国县域人口密度不仅数值差距较大,基尼系数达0.55,而且空间自相关性较强,Mom's I指数为0.42.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四川盆地、东北经济带仍是全国人口最密集地区.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四川盆地是高高型人口集聚区.哈尔滨、长春、银川、昆明等城市地区是高低集聚区.低高型区域集中在高高型区域四周.西北干旱区、内蒙古北部、东北北部山区属于低低集聚区.将人口密度分为五级,通过人口重心观察,以及将人口密度与自然和经济因素叠加,发现气候和海拔高度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和交通对全国人口格局影响显著.自然因素不同的组合形式将对人口格局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气候和地形因素长期稳定地影响人口空间格局,但其对人口空间分布的约束力将随着技术进步而降低.经济因素是人口空间格局短期变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科技服务业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作为现代服务业核心的科技服务业在全球得到飞速发展,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发达国家的科技服务业组织机构种类繁多,组织形式多样化,为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先进、合理、有效的经验模式。现阶段中国科技服务业产值较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高,今后应积极提升其集聚度,推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使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演化特征,科技服务业整体集聚水平不断提高,中西部地区科技服务业集聚现象不明显,科技服务业逐渐向东部、京津和长三角地区以及北京、上海两市集聚;政府行为对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影响最大,人力资本具有积极影响,知识溢出具有两面性等。由此,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应积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中的作用等,提高科技服务业集聚度,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新才  韩雪 《经济经纬》2022,39(1):13-23
基于地(市)级行政区划的视角,对2008-2017年黄河流域碳排放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黄河流域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 表明:黄河流域地(市)间碳排放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性呈现增强趋势;黄河流域碳排放分布具有较强的转移惰性,多数地区均未发生显著的时空跃迁,碳排放空间分布的凝聚性很强;碳排放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地区经济增长水平、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一结论对于黄河流域市(州)级行政区域科学制定与实施碳减排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外部经济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和对外开放,建立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利用我国96个沿海城市2003-201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三种因素对我国沿海地区服务业总体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消费性服务业集聚和公共性服务业集聚的不同影响作用,结果发现:对于服务业总体和公共性服务业而言,三种因素都是影响其集聚的主要因素;对于生产性服务业而言,新经济地理因素是促进其集聚的主要因素,而另外两因素的促进作用尚未体现出来;对于消费性服务业而言,相对于新经济地理因素,外部经济因素和对外开放因素对其集聚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朱新颜  刘健  刘伟 《海洋经济》2019,9(5):44-52
由于传统 DEA方法在对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及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上存在缺陷,本文运用基于自助抽样的 DEA方法,利用我国 12个主要沿海城市的相关数据,对它们的海洋经济效率值进行了测算,同时分析了影响沿海城市海洋经济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经济愈发达的沿海城市其海洋经济效率未必更高,但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对沿海城市海洋经济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同时,外贸依存度高的沿海城市海洋经济效率实际更低,表明其海洋资源可能存在过度开发的问题。此外,加强沿海城市的环境保护力度尧改善环境治理有助于海洋经济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海岸带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沿海地区、沿海城市和沿海县三个层面,总结了新形势下我国海岸带经济发展的新特点。研究表明:(1) 我国沿海地区人均 GDP 已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经济总量较大,占全国的比重超过 50%,但经济增速明显慢于西部地区,中低速增长成为常态;沿海地区国土开发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 沿海城市 GDP 年均增速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3-2017 年),北海、钦州和漳州位居前三;52 个沿海城市中,51 个沿海城市服务业已占主导地位;人均 GDP 区域间差异明显,深圳最高;沿海城市的土地开发强度高于全国和沿海地区平均水平。(3) 在国家战略引导下,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经济圈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增强。(4) 沿海县是支撑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国家公布统计数据的 127 个沿海县的生产总值占 11 个沿海地区的14.1%,占沿海城市的 23.83% (2016 年)。  相似文献   

14.
2017年,中越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了"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合作备忘录的签署,2018年两国水产品贸易额相比2017年增幅超过100%.本文在对中越水产品贸易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选取2018年与中国水产品贸易排名前15的国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贸易引力模型来探究影响两国水产品贸易的因素,为促进中越两国水产品贸易的持续...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区域创新差异时空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我国2001-2011年区域创新水平存在的差异及其时空格局演化,并探讨了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0年间,我国区域创新差异总体呈现扩大的趋势;我国区域创新水平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并逐渐呈现空间集聚的态势;我国区域创新增长水平也存在差异;人才因素已经成为当前推动我国区域创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宁波市物流企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宁波市2004、2009、2014年物流企业数据,以街道为研究的空间单元,探讨了宁波市物流企业空间分布及其演化特征。研究进一步应用负二项回归模型,验证宁波物流企业空间分布及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了其对物流企业、运输型物流企业、非运输型物流企业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宁波市物流企业主要集中在距离市中心30km的范围内;集聚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北仑区的戚家山街道、新碶街道、霞浦街道、大碶街道、小港街道;非运输型物流企业已经形成以北仑区为集聚中心的空间发展格局,运输型物流企业的集聚中心正逐渐显现。负二项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区位通达度、集聚要素、政府政策是宁波市物流企业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区位通达度对非运输型物流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作用要高于运输型物流企业,而政府政策对运输型物流企业的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17.
大豆是中国重要的植物蛋白和饲料来源,研究大豆生产格局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运用2000—2018年我国29个省域的面板数据,运用基尼系数、产业集中度、ESDA法、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大豆生产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近20年以来,中国大豆生产总量波动上升,呈现出“东北集中、西南扩散”的空间变动趋势,大豆生产的地理聚集水平有所上升。(2)中国大豆生产存在较强的正向空间关联关系,关联性呈“U”型变动趋势。(3)要素投入、农业比较收益、城镇化对大豆生产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受灾面积对大豆生产存在负向抑制作用,邻近地区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大豆产业从业人员、农业比较收益、交通通达性、城镇化会影响到本地区大豆生产,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基于上述发现提出针对性意见,以期为提高中国大豆自给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7—2018年我国31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三阶段DEA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析我国林业生态效率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林业生态效率呈现明显的时间波动趋势,先下降后上升;东北部地区林业生态效率值最高,其次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林业用地面积、营林固定资产投资、林业从业人数和林业能耗对林业生态效率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08年英国相继发布了多份关于科学研究效果的评估报告,其中对于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结论是:英国一直很重视环境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和国际化,把增强其国际影响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鉴于此,本文首次提出应从全球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待环境科学的国际合作。在环境科学的内在科学因素和外在非科学因素的驱动下,通过国际合作,促使全球科学资源和社会资源向有利于环境学科自身发展的方向流动和积聚。其中,配置科学资源遵循“要素择优原则”,配置社会资源遵循“最小省力原则”,这两种因素和两个调节手段共同构成了环境科学国际合作的理论机制。希望这些研究结果能对我国制定环境科学国际合作规划提供一些不同视角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合理开发和保护传统村落,通过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了湖南省101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从市州尺度来看,湖南省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郴州、永州、怀化、邵阳五市;传统村落在五大地理区域中集中分布均衡性较低,最集中的为湘西地区,其次是湘南地区;相对封闭的区域环境、险要的地形、不太便利的交通以及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等因素,都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了重要条件,成为影响湖南传统村落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