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当前农村政策与改革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农民增收非常困难,而更有实际意义的政策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和增加农民福利。在减轻负担、稳定农村社会的基础上,应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权利。同时,应取消各种对农民的歧视和管制政策,让农民拥有更多的就业和投资机会。这样,农村经济才会呈现活力。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大问题,其核心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虽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村社会的稳定,然而,农村土地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相适应,已凸现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益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农村政策金融改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农村政策金融改革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留”、“撤”、“并”的历史命题,需要在对中国农村政策金融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之后,才能做出判断。本文在研究后认为,农村政策金融的供给,属于准公共金融产品,可以由公共部门提供,也可以由私人部门提供。并且,政策金融的商业化操作已成为国外政策金融运作的基本形式。应以满足非盈利性公共部门领域的金融需求和非市场性的有效金融需求为宗旨,对中国农村政策金融进行体制重组与机制转型,走商业化道路,构建中国新型农村政策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4.
5.
城乡统筹发展是国家农村改革的基本目标,但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限制了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深入分析发现,现行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缺陷是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原因,表现在它束缚了农村集体土地的经济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的优化.因此,应该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权能界定、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流转及相关配套措施3个方面来完善现行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6.
7.
8.
如何解开人们对农村税费改革波及农村水利发展认识上的疑结,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如何以创新和改革发展的思路推动农村水利建设的持续发展,这不仅关系到党中央、国务院善于农村税费改革重大决策的顺利实施,也是我们从事水利工作者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9.
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路径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详细分析我国现行农村经营体制存在的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完善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权,重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完善土地法规制度以发展农业规模性经营,并应加快配套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农村房屋拆迁补偿政策演变及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南京市农村集体房屋拆迁补偿政策的演变历程,提出完善中国城郊结合部农村集体房屋拆迁补偿政策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南京市农村集体房屋拆迁补偿政策在不同的时期,由于所处的背景不同,补偿形式、适用范围都有差别.研究结论:政府在农村集体房屋拆迁补偿政策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但农村集体房屋拆迁补偿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改革完善很难在短期内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意愿和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选择我国城市化道路应根据世界各国城市化的共同规律以及我国的国情 ,充分考虑农民的意愿和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要考虑我国亿万农民对城市文明的追求。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的过程 ,也是农民追求和要求分享城市文明的过程。我国城市化即将有数亿农民转移到城市 ,因此 ,必须认真考虑满足亿万农民转移到城市的意愿、需求和目的。他们主要有 :①在经济上获得比农村较高的经济收入 ,获得比农村更有发挥个人才能的条件和机会 ;②在政治上能获得同城市居民一样的平等地位 ,解决实际上存在的低人一等的身…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问题研究——政策评价、补助需求与政策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财政补助责任、补助资金总量和财政补助资金来源三方面对现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政策进行评价,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对不同建设目标下的财政补助需求和未来年度财政补助水平进行推算,并以此为基础对现行财政补助政策优化提出相关建议,即深度细化与明晰财政补助责任,适时与适度调整财政补助目标,以兼顾平衡和发展的理念确定财政补助方向,开拓新主体以补充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30年来广东农村改革的发展历程,对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宝贵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加快推进广东农村改革发展的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14.
新阶段“三农”工作理论和政策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系统学习和回顾了新阶段“三农”工作理论和政策创新:做出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大判断,为制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提供了依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了“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战略地位;实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推动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实行“两减免、三补贴”政策,终结了2000多年来的种田纳税制度的历史: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做出“两个趋向”重要论断,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这些重要理论和政策创新,是推进我国“三农”工作的重要理论支持和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5.
16.
Assessing a Policy Grab Bag: Federal Water Policy Refor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rca Weinberg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2,84(3):541-556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economic impacts of policy alternatives for addressing allocative inefficiencies among agricultural,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uses of federal water. The Central Valley Project Improvement Act, composed of multiple incentive–based and command–and–control policies, forms the context for this analysis. Estimated multi–output agricultural revenue functions and urban water demand functions are incorporated into a non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designed to predict changes in water use, returns to agriculture, and urban consumer surplus. Results suggest that analysis that does not explicitly model policy instruments implemented at sub–optimal levels and, as part of a package of reforms, could over– or underestimate the costs, benefits, and effectiveness of each policy instrument. 相似文献
17.
森林资源禀赋、改革路径选择与我国农村林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什么华北平原地区的林业改革和发展快于森林资源丰富地区?“资源的诅咒”这个发展经济学的经典假说,在市场转轨国家是否存在不同的作用机理?本文以一组不同森林资源丰裕度村1986~2004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检验了森林资源丰裕度对我国农村林业改革与发展的影响。统计观察和计量分析结果都显示,“资源的诅咒”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林业发展中成立,森林资源丰富的林业村和山区村林权改革和林业发展都显著落后于少林的平原村,丰富的森林资源通过“转轨成本”抑制了重点林区的林业改革,延缓了林业发展。研究还发现,林权改革有利于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林业发展。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指出森林资源禀赋在市场转轨国家的林业发展中构成改革的变量,农村林业改革应设计多样化的改革方案,提高改革绩效,农村林业发展的重点应当转向山区。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视域下联动城乡深化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将是我国城参一体化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关键时期,要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显著增强的新形势,积极推进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实现由脱节走向互动,这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先决条件和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Garth Coffin 《Revue canadienne d'agroeconomie》1988,36(3):383-399
Present farm policy includes a rhetoric of reduce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but a reality of massive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20.
当前制约广东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收入下降等四大方面,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给广东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五个方面的新机遇,促进广东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应采取六个方面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