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庞金华 《港口经济》2009,(12):46-50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进程,环渤海区域已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之后带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我们看到,从珠三角到泛珠三角,从长三角到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呈现出由极化向泛化发展的趋势,充分体现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寻求资源要素整合、区域协同发展的时代要求。然而,多年来阻碍环渤海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壁垒、  相似文献   

2.
财经速递     
最新发布的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 (2004-2005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分 析认为,中国长江三角洲区域、珠江三角洲 区域、京津冀经济圈区域作为经济社会与 区域一体化发展先发和引领地区,发展势 头强劲,并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报告认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将 进一步深化,区域综合实力将进一步增强, 经济增长动力继续由内资带动向内外资并 举转变。表现为长三角内部产业一体化程 度较高、中心城市上海的辐射、带动能力较 强。 报告指出,随着长三角竞争力的迅速 提升,珠三角发展速度放缓的趋势将延续, "大珠三角"的一体化发展将助珠三角地区 的产业升级,"泛珠三角区域协作"具有国 家战略层面的意义,将为珠三角的发展拓  相似文献   

3.
环渤海经济圈应加快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必须尽快实质性地启动环渤海经济圈的协调发展机制。环渤海不亚于长三角珠三角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正在形成三大经济圈,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根据2002年的统计,这三大经济圈共创造了全国61.2%的GDP,58.3%的工业增加值和86.5%的外贸出口额。尽管环渤海经济圈还远没有实现经济一体化,但它的国际影响很大。由于它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中国欧亚大陆桥的东部起点之一,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重心不断向亚太转移的趋势下,它巨大的潜力开始凸显,吸引了国际上众多的目光,正在逐步变成连接欧亚…  相似文献   

4.
<正> 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的效应,要求区域一体化步伐紧跟全球化进程。区域内的市场经济发育日渐充分,相互间具有了合作的内在动力。长三角经济圈经过前10年的整合、发展,基本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分工,一个以上海为龙头,苏南、浙北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进程业已显现,长三角不仅是中国经济巨轮的领航者,更成为世界经济下一轮复苏的发动机。但是,"长三角"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黄柏莉 《珠江经济》2007,188(4):18-20
长三角的迅速崛起引发了“珠三角失去竞争力了吗”与“长三角与珠三角孰优孰劣”的热点探讨,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比较与竞争一度成为区域经济的热门话题。事实上,中国三大经济圈的相互博弈发展,绝不是两败俱伤的竞争贬损,也不是缺乏互动激励机制的简单合作,而是由“竞争”走向“竞合”,即竞争与合作相生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6.
冯淑静 《特区经济》2010,(10):54-55
环渤海是与长三角、珠三角并列的三大经济支撑区域之一。廊坊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腹地,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廊坊在区域经济中的角色地位及京津廊一体化进程、问题,提出了实现廊坊全面对接京津廊一体化的举措。  相似文献   

7.
何佳艳 《首都经济》2010,(11):12-17
作为中国三大经济圈之一,京津冀地区经常被拿来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提并论,并在各种角度的比较分析中,因其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低下、一体化进度的缓慢而饱受病诟。而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一体化的基础条件出发,分析长三角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然后通过因子分析法对长三角经济圈的一体化程度进行实证分析,选取12个指标对长三角七大城市和北京、广州两个城市进行综合竞争力排名,可以看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上海的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属于领先水平,一体化程度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区域内部存在着不平衡,仍需加以重视.最后提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宁波经济》2007,(3):37-38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宁波实现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地位的要求 加快构筑长三角南翼都市经济圈,形成较之其它区域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联系和分工更加紧密的发展共同体,这是长三角南翼诸城市更好融入和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必然选择。逐步确立和不断提升宁波在长三角南翼都市经济圈中核心城市的地位,是宁波服务服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全面实现宁波的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定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剖析:长三角、珠三角与环渤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珠三角可分为三个阶段,环渤海可分为四个阶段;区域一体化不可逆转并正在加速;长三角的一体化进程最快,然后是珠三角和环渤海;要推动区域一体化,适应市场要求、正确理论指导和政府宏观引导三者不可或缺;一体化进程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基础设施一体化最易实施也进展最快,产业结构一体化最难以协调;一体化还处于探索阶段,其目标模式还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11.
环渤海区域是我国继珠三角、长三角区域之后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带,构成对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支撑。环渤海地区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目前面临着外资调整布局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升温两个有利时机。环渤海地区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必须以区域内三大重点经济板块为依托。在融入环渤海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论     
《特区经济》2004,(1):58-58
●三大经济圈将展开新一轮竞争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耀教授认为,在未来5~7年时间里,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将共同分享WTO、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资本转移所带来的机遇。其中,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主要靠奥运会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来带动,奥运会将可带动地区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看广东,90年代看浦东”这曾经是上个世纪后半期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由于,珠江三角洲得改革开放的风气之先,因此,珠三角的经济活力被最早焕发出来,并北上影响到包括长三角在内的各个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浦东开发的进展,长三角的经济也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再加之长三角地区经济融台的势头优于珠三角地区,因此,长三角地区顶替了原来由珠三角占据的位置,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龙头。搂来,长三角提出了打造世界第六城市群的口号,区域之间的融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大到产业在各地域的分配,小到交通卡的互联互通,长三角再度显示出先行一步的气势和风范。然而,珠三角地区也不甘心“慢半拍”,通过CEPA的整合,原来的珠三角将以更大的包容性将包括香港在内的区域整合进来,形成大珠三角的概念,区域内城市的经济功能也加快了融台的速度。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谁将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人们拭目以待。由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总量占到了全国的近三分之一,所以,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对全国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两个地区有什么样的作为。关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竞争,并不是着眼于两个地域之间的角逐,而是着眼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关系如同是赛场上一个队内的两个队友:竞争并共同前进着,其目的是带动整个队伍的成绩提高。  相似文献   

14.
激情二月     
《东方经济》2005,(2):1-1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各地区的经济交流得到了不断加强,这不仅仅是一个正常的流动问题,更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这种地区间的经济交流包括人才的流动、先进管理理念的相互学习以及生产资料和商品的流通。如今在我国的经济版图上已经形成了能够影响全国经济大局的三大经济圈,即: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大珠三角经济圈。因此,他们之间的交流是否和谐与畅通将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区域经济要树立统一发展理念,坚持体制创新,构建共同市场,努力实现长三角区域经济融合,资源共享;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要明确发展定位和产业分工,构筑优势互补的区域生产和服务体系,更快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相似文献   

16.
陈耀 《中国报道》2008,(4):61-62
谈论起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比较,就不得不说到深圳、浦东和滨海新区,它们分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龙头”。因而选取这三个点来比较无疑是最有利的。现在人们对所谓的“三大经济增长极”都形成了共识,这也能够很好地概括深圳、浦东以及滨海新区各自的地位和作用。上世纪80年代,以深圳特区为代表的珠三角经济圈,改革开放率先发展,带动珠三角经济区,可以说形成了“第一极”。  相似文献   

17.
杭州旅游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要以水上旅游线为核心、水陆互动、两岸辐射、立体纵深发散,真正整合浙江旅游资源,融入长三角旅游经济圈,铸造龙头型区域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正> 总部经济渐成都市经济发展主角所谓"总部经济",一般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目前,这种经济形态已经在国内的三大都市圈出现。在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经济圈这三个国内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业的组织结构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这就是企业“总部”和“生产制造基地”的分离。目前,在国内像四川东方希望、江苏春兰、浙江杉杉、山西经纬纺机、湖南远大空调等大型的企业集团,已先后选择将总部迁到北京、上海等几个大城市。这说明,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像长三角这样的区域,大型企业的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已初露端倪。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将是国内发展总部经济的主要区域。尤其是长三角,近几年区域经济的高度发展,为总部经济在该区域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主要城市推进该区域经济的紧密化和一体化,产业互补,市场互通,资源互用,体制互融和政策互联,是长三角区域经济整合的具体目标。在不久的将来,长三角将形成错位竞争和共同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