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鹤然  于扬 《中国外资》2011,(22):42+44-42,44
本文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产生冲击的大背景下,通过对中美银行之间有关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的比较分析,找出我国银行业在此方面的不足并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我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的抗风险能力,从而为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做好保障。  相似文献   

2.
臧志谊 《云南金融》2012,(2X):56-56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经济难免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企业也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本文从金融危机的背景出发,对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管理企业财务风险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经济难免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企业也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本文从金融危机的背景出发,对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管理企业财务风险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4.
风险偏好作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工具之一,其重要性得到了国际银行业的高度肯定。本次金融危机后,构建以风险偏好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全球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本文从风险偏好的内涵入手,首先介绍了风险偏好的设定方法,其次指出了国际活跃银行在金融危机中所暴露出的风险偏好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最后,对我国如何借鉴国际活跃银行在风险偏好管理上的经验教训,从而在国际监管改革背景下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融创新始终伴贯穿于银行业发展的全过程,但金融创新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增大了不稳定性。自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的"蝴蝶效应"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着当今世界经济金融格局,也给银行业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反面经验教训。本文正是基于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从此次危机的成因分析入手,结合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风险管理现状,探讨了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警示作用,提出了相应改进建议,以期有助于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融创新始终伴贯穿于银行业发展的全过程,但金融创新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增大了不稳定性。自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的"蝴蝶效应"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着当今世界经济金融格局,也给银行业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反面经验教训。本文正是基于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从此次危机的成因分析入手,结合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风险管理现状,探讨了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警示作用,提出了相应改进建议,以期有助于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次贷危机产生了严重的流动性问题,一些商业银行、国际投资银行因此而倒闭,这严重影响了金融行业的盈利能力和股票市值稳定。可以说,金融危机对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虽然我国银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有限,但是银行业仍应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强化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不断完善未来市场竞争加剧情况下的流动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对银行业流动性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次贷危机产生了严重的流动性问题,一些商业银行、国际投资银行因此而倒闭,这严重影响了金融行业的盈利能力和股票市值稳定。可以说,金融危机对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虽然我国银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有限,但是银行业仍应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强化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不断完善未来市场竞争加剧情况下的流动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卜书慧 《金卡工程》2010,14(4):253-253
本文阐述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并主要论述了如何在金融危机下加强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并主要论述了如何在金融危机下加强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借用外债的规模迅速扩大,但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冰岛破产危机的前车之鉴给我们敲响了外债风险的警钟。当前,我国正处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大背景下,外汇管理改革正处于深水区,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形势和各种不确定影响因素,合理利用外债、有效防范外债风险,是我国需要理性思考、迫切而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本文就我国外债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如何有效规避外债风险做出相关探索,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支焕玲 《云南金融》2012,(6X):133-133
本文阐述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并主要论述了如何在金融危机下加强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赵军 《时代金融》2012,(11):98+104
近些年来,社会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已经步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创新不仅仅是我国银行业融入到世界的经济金融体系之中的要求,同样还是中国银行业进行自身整体实力提升客观的需要,最重要的是,金融创新更加是国际银行业进行自身发展大势所趋。本文中,笔者首先对我国银行业进行金融创新制度基础以及物质基础进行一定的分析,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所存在的主要的问题进行阐述,并且在最后将后金融危机这一时代背景下国际的金融监管中新理念进行一定的结合,对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危机创新和未来的发展措施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赵军 《云南金融》2012,(4Z):98-98
近些年来,社会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已经步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创新不仅仅是我国银行业融入到世界的经济金融体系之中的要求,同样还是中国银行业进行自身整体实力提升客观的需要,最重要的是,金融创新更加是国际银行业进行自身发展大势所趋。本文中,笔者首先对我国银行业进行金融创新制度基础以及物质基础进行一定的分析,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所存在的主要的问题进行阐述,并且在最后将后金融危机这一时代背景下国际的金融监管中新理念进行一定的结合,对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危机创新和未来的发展措施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银行业属于高风险的行业范畴,经济金融系统和社会的稳定同银行业的经营情况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金融机构所面对的风险伴随着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发展也逐渐凸显出来。在对操作风险进行研究之后,我国银行业能够逐渐形成正确的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加深操作风险度量意识,逐渐构建和健全自身的操作风险度量系统,让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问题进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金融经济的深入发展,国际银行业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日益严重,如何对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成为银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时代背景下,本文将对我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我国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从而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金融危机看巴塞尔协议的监管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子杉 《新金融》2009,(9):45-48
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广泛而深远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的每一个层面,巴塞尔协议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由此遭到了各界的质疑.本文以分析此次金融风暴产生的原因为基础,结合我国金融业的实际情况,对在我国银行业推行巴塞尔协议的意义展开讨论.着重介绍了巴塞尔协议对我国银行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防范作用和对银行业发展的指导意叉,以及金融危机带给我国银行业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殷鉴不远,2013年6月20日我国金融市场也突然爆发了流动性紧张事件,这为国内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敲响了警钟。在市场化环境下,银行业流动性管理意识、流动性风险管理技术、监管规范等三个方面还存在误区,我国银行业流动性管理更存在诸多不足。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背景下,我国银行业亟待加强市场流动性风险意识,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近期,因德意志银行巨额亏损引发Coco债市场和欧洲银行业股价暴跌,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和国际资本市场大幅动荡的大背景下,有市场人士担忧德意志银行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雷曼公司,并引爆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为此,本文对欧洲银行业Coco债危机的背景、传导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鹏程 《时代金融》2013,(27):141-142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的高速发展离不开银行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我国能够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迅速恢复过来,其中离不开银行在宏观调控中发挥出的金融举措。历史经验表明,银行在保障宏观经济的高速运转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面对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各种金融风险错综复杂等问题,本文总结了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其面临的风险、以及应对风险采取的相关措施,为决策者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