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要闻回放     
农行IPO进入公开发售阶段(《长沙晚报》,2010年7月1日) 6月30日,农行H股在香港公开发售,7月1日,农行在内地启动网下申购。农行A股的定价区间为2.55~2.68元/股,H股的定价区间为2.88~3.48港元/股,折合人民币约为2.5l~3.02元/股,H股较A股溢价13%左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52家在A股与H股两个市场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衡量样本公司在两个市场的IPO抑价程度以及上市后的中长期股价表现来比较两个市场的IPO定价效率,并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找出两个市场中影响IPO定价效率的因素,研究表明,A股市场的IPO定价效率显著低于H股市场,针对此现状,本文提出了改革A股市场折股发行定价制度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52家在A股与H股两个市场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衡量样本公司在两个市场的IPO抑价程度以及上市后的中长期股价表现来比较两个市场的IPO定价效率,并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找出两个市场中影响IPO定价效率的因素.研究表明,A股市场的IPO定价效率显著低于H股市场,针对此现状,本文提出了改革A股市场新股发行定价制度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6年是中国工商银行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商银行)首开先河,A+H股同步发行上市成功,创下了八个"第一"的证券发行新纪录,即全球规模最大IPO、国内企业第一次完成A+H股同步发行、A股市场市值最大、第一次发行中大规模引入A股战略配售、第一次引入绿鞋机制、第一次创造性地解决境内外信息的同步披露问题、第一次发行中引入分析师大会形式和第一次在H股采用预披露机制等,被国际媒体和金融业誉为"世纪招股"。  相似文献   

5.
2010年7月15日、16日,中国农业银行(简称"农行")分别在上海、香港两地上市, "绿鞋"全额行使后,农行A+H股IPO在全球共募集221亿美元,超过工行(220亿美元)成为全球史上最大IPO.此举标志着农行迈入全新的时代,也标志着始于2003年的中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入"收官"阶段,至此,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部实现上市.  相似文献   

6.
大量研究表明,双重上市的公司由于披露更详细的信息,受到更严格的监管,可以大大减轻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降低IPO的抑价率。本文通过对比研究纯A股IPO的抑价和含H股的A股IPO抑价情况,证实了含H股的A股的平均抑价率比纯A股的IPO要低,且股改之后的IPO抑价要低于股改之前的IPO,并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挖掘了影响抑价率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融》2013,(11):33+65+82
《中国A股市场IPO首日与后市收益异象研究》作者:李宁定价:25.00元本书对备受关注的IPO市场同时存在首日超额收益现象、后市长期收益弱势现象以及IPO发行上市企业集中上市的聚簇现象进行了研究,澄清了对于A股市场是否存在IPO后市弱势现象的争论,分析了影响A股市场两大异象的重要因素,解释了A股市场存在两大异象的逻辑关系,划分了A股市场IPO热季周期与冷季周期转换边界,评价了A股市场发行制度改革效率,探讨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鉴IPO已有的研究成果,分别对上海A股、香港H股的新股初始收益率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企业选择A股或H股发行上市所导致的两个市场的不同反应及其真正动因。实证结果表明,上海A股市场较香港H股市场具有更高的新股初始收益率,但呈逐年递减趋势;A股市场的新股初始收益率与中签率、发行价、上市首日开盘价、上市首日换手率显著相关,而H股市场的新股初始收益率则与净利润增长率、香港恒生指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银行家》2008,(1):17-18
2007年又是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的丰收之年. 其中最得意之作莫过于中信银行的上市.2007年4月27日,中信银行在香港、上海两地同时上市,这是继中国工商银行之后银行"A H"同时上市的又一经典之作.中信银行本次发行受到了境内外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和追捧,绿鞋前合计融资规模近54亿美元,是2007年以来全球融资规模最大的IPO,历史上第五大中资企业IPO.H股公开认购及国际配售部分分别获得230倍及90倍的超额认购,发行认购倍数居中资金融类H股发行第一,总需求仅次于工行.  相似文献   

10.
艾黄穗 《证券导刊》2010,(25):20-20
银行股估值普遍偏低,加之A股市场的银行股和H股相比呈现全面倒挂现象,对投资者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而作为优质蓝筹股的农行,其发行上市有望成为激活银行板块这一池春水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1993~2009年期间的1158家IPO(其中A+H公司36家)为样本,实证检验了A+H双重上市与公司IPO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A+H双重上市与单位权益发行价、IPO定价效率、融资规模效率均显著负相关,表明A+H双重上市非但没有给公司带来IPO溢价,反而导致更高的IPO抑价。进一步分析表明,A+H公司的更高IPO抑价与其大规模的股票发行数量显著正相关,正是A+H公司的大规模股票发行迫使发行人和承销商采取低价策略以保证成功IP0,并导致A+H公司具有偏好在热市期上市的择时行为。  相似文献   

12.
何珮欣  刁晓琼  谢小亮 《财经》2011,(29):46-49
紧赶慢赶,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华人寿”)终于赶上了2011年IPO的最后一班车.12月16日,新华人寿将登陆H股.目前,其还在为A、H股同日上市做最后努力.H股定价区间已确定为每股28.2港元- 34.33港元,A股发行价格区间也已锁定每股23元- 28元人民币.据《财经》记者了解,H股的发行价将在定价区...  相似文献   

13.
机构投资者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沪深两地1996~2006年A股市场IPO样本的研究发现:IPO抑价率与IPO政策变量及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显著负相关。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和发行配售,对IPO抑价率的降低起到了显著作用,有利于提高市场发行定价效率。总体上看,现阶段中国A股发行市场定价效率仍然偏低。高抑价率的主要原因在于行政管制使股票发行人和承销商的议价能力发挥不足,根本原因还在于发行制度市场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4.
红筹科技企业回归A股市场,既有长远意义,也有现实的迫切性.红筹企业回归A股模式,主要有联通模式、IPO模式和CDR模式三种类型.联通模式似是而非,不具有普遍适用价值;IPO模式与CDR模式都是发行制度创新的产物.尚未境外上市的红筹企业发行CDR与直接发行IPO相比,需要满足的行业条件、市值与财务指标都相同;已在境外上市...  相似文献   

15.
全流通背景下A股IPO抑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A股IPO抑价率远远高于国外成熟市场平均水平,也大大高于其他新兴市场的IPO抑价水平。本文以2005年6月至2008年8月中国A股市场发行的259家新股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赢者诅咒"假说和"投资者情绪假说"解释A股IPO抑价的适用性。本文研究发现,经典文献中关于IPO抑价的"赢者诅咒"假说基本上不能解释中国A股IPO抑价现象,而二级市场的乐观情绪和新股投机是决定IPO抑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和香港成功实现首次公开发行(IPO),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A+H股总发行规模达191亿美元,成为迄今全球集资额最大、中国第一家成功采取A+H发行方式的上市集资活动。中国工商银行IPO的圆满成功,再一次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也雄辩地说明,正在积极推进战略转型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具有显著的投资价值及巨大的成长空间,将在持续的变革和创新中不断跃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韩东坡 《证券导刊》2009,(32):86-86
随着博深工具(002282)A股顺利发行,石家庄首家登陆A股的民营企业即将诞生。这是IPO重启以来河北省首单IPO,也是石家庄市历史上首家登陆A股的民营企业。炎炎夏日,随着博深工具上市进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股市IPO折价存在问题,利用沪深A股的股票发行上市数据,分析我国新股发行市场较高的IPO折价的原因,并提出了我国股市IPO市场化改革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44家在A股和H股两个市场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改进的Fama-French模型,提出了修正的四因素模型分析A+H公司IPO长期走势.研究表明A股市场的长期走势相对H股市场较弱.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2000-2008年间中国A股市场的IPO数据,考察直接成本(发行费用)受规模经济以及不同定价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A股IPO市场上平均发行成本占总发行收益的5.84%,平均承销费用占总收益的3.73%。并且企业发行费用随企业发行总收益增加而减小,呈现出边际成本递减的趋势。对于不同的发行定价机制,固定价格定价方式下企业发行成本最小,低于累计投标发行和2005年以后施行的询价发行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