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南省济源市农村土地流转多数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化、工业化及产业化乡村。据统计,全市可流转耕地面积43万亩,截至2008年5月底,全市已流转土地5.2万亩,占可流转面积的12.1%。流转模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五种:  相似文献   

2.
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建设现代农业,需要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文章。山东省寿光市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有效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在实践中,主要出现了五种土地流转模式:  相似文献   

3.
北京郊区农地流转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总结了北京郊区农地承包经营及流转的主要做法、经验和模式,分析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最后提出了完善农地的产权体系、建立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加强对农地流转的管理服务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流转,这是中国土地制度的第三次创新,是农民合作组织及农民利用土地融资的前提,是新形势下缓解农民合作组织及农民贷款难、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有效手段。2010年7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农发行作为支持三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  相似文献   

5.
农地流转效益是影响农地流转的关键因素,农村土地银行能够通过提高农地流转效益促进农地流转;反过来,农地流转能带动土地存贷业务发展,促进农村土地银行持续经营,两者之间存在互动作用机制。调研发现,当前在四川省彭州市农村地区,农地流转效益低下,农地流转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农村土地银行经营存在隐患,农地流转与农村土地银行互动作用机制不可持续。为实现两者互动持续发展,可从完善农村土地银行自身不足、优化外部环境及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农地流转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地除采取措施改善农业生产的宏观环境外,土地制度安排上也出现了一些调整和变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不同方式促进农地流动和集中,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以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的要求。本文就这个问题,结合农村改革实践,分析建立有效的农地流转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辽宁省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出现了代耕代种模式、基层组织引导模式、合作社促进模式、农事企业牵动模式和农地抵押贷款模式五种模式。本文对这五种流转模式做了简要的介绍,并从产权代理、资金来源、组织形式、双方博弈地位和市场运行等方面对这五种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本文认为代耕代种模式是比较基础的、低层次的委托代理模式,而合作社促进模式及抵押贷款模式则是市场化程度高、高层次、高效的流转模式更能体现流转的公平、公正原则;同时,越是高层次的流转模式,越需要明晰的产权作为流转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农地确权与农地流转互动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确权与农地流转具有相互促进的动态机制:一方面,农地确权可推动农地流转健康有序地进行;另一方面,农地流转也可促进农地确权的稚步推进.本文初步探索了农地确权与农地流转的互动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流转,这是中国土地制度的第三次创新,是农民合作组织及农民利用土地融资的前提,是新形势下缓解农民合作组织及农民贷款难、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有效手段。2010年7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农发行作为支持“三农”、支持社会...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地发展模式创新回顾及其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 1979年创造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以及随后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 ,带来了 1979年— 1984年农业年均 7 7%的高增长 ;随后 ,强制性统购被取消等措施导致的农业产业结构的一系列调整 ,使我国农业在 1984年— 1987年仍然可观地以年均 4 1%的速度增长。但在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这种以均田承包制为核心的农地制度的制度效率已基本发挥出来 ,其与现实经济运行的矛盾和冲突开始显现。主要表现为 :农户承包使用土地的预期不足 ,不能形成有效的农业投入和积累机制 ;土地承包权属不充分 ,无法实现土地流转 ,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土地收益分配…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流转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是当前我国农地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农户获得农地承包权和使用权之后 ,如何才能促使农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提高土地生产率 ,稳定农业生产 ,并为无地农村人口或有志从事规模经营的农户获得土地经营权提供途径和机会 ,应该成为我国农地制度改革 ,特别是建立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尤其在加入WTO后 ,我国更应该进一步深化农业改革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 ,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土地流转机制。一、明确承包土地的财产权 ,界定土地使用主体的权利范围 ,使土地流转在…  相似文献   

12.
产权、定价机制与农村土地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产权制度是土地流转的制度前提,而定价机制则是农地流转利益的实现机制.在当前的土地产权制度下,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是政府征地和批租.由于土地产权制度不健全,土地流转补偿定价机制不合理,导致土地流转不健全、农民的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构建农民家庭土地产权制度,塑造农民家庭产权主体地位,是促进土地流转和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产权制度前提.在此基础上,改革"向后看"的按历史均值单方面定价的补偿制度,确立"向前看"的按未来值的现值的补偿定价制度,是土地流转收益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因势利导,创新机制,强化服务,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到2008年底,全市农村耕地流转总面积达到81.1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2.4%,有力提高了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企业家短缺与农地流转之不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实行家庭经营以来 ,我国农户所经营的土地分散细碎 ,流转不畅 ,这对农业产业化构成了严重的制约。为了促进土地流转 ,各地探索了多种流转方式。但是 ,时至今日 ,农村土地流转仍然只是少数地区的少数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制约了农村土地的流转呢 ?土地流转不畅的原因可以从土地需求、土地供给和土地流转机制等许多方面来探寻。现有的文献较多地强调土地流转的制度缺陷和土地供给障碍的制约作用。例如 ,金永思 (1 997)认为 ,在现有承包制下 ,农户并未被授予处置土地的权力 ,这是导致土地流转不畅的重要因素。他还认为 ,土地要素的供给障碍是我…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实现邓小平同志两个飞跃论断的重要前提和条件,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需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机制,并介绍了宁夏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初步实践。  相似文献   

16.
农地大规模流转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农地流转的大规模流转模式,是就流转的规模而言的。与农户之间以亩为单位流转不同的是,大规模流转动辄以百亩、千亩为单位。笔者迄今遇到的最大规模的流转项目甚至高达1.5万亩!这种流转模式出现得不多,但其受关注程度、影响与后果也是那种几亩地、几十亩地规模的流转所不能比拟的。为此,有必要对大规模流转模式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农用地流转机制建立的难点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农用地流转机制建立的难点分析与对策建议金永思建立农用地流转机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与发展承包制的主要内容,也是当前一个十分迫切的现实问题。目前,各地所进行的农地制度创新尚未产生规范有效而普遍适用的方案;国家政策也只限于做出了“允许使用权有偿转让”...  相似文献   

18.
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模式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运行模式在几年的实践中逐步发展,从最初的简单互动模式发展为形式多样、多要素参与的综合模式,以适应不同地区农业发展和农民的需求。本文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比较典型的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从实践活动上升至理论层面研究,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而农地问题是影响"三农"问题的核心.本文以通过对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中的主体行为分析,提出了激励和约束农地作用权流转行为机制,以此来到达到农地使用权规范化流转的效果,综合优化农村土地、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本等稀缺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