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棋子边缘人产业工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民像棋盘上的一颗棋子,被剥夺了自由流动的权利。改革开放以来外出务工就业的农民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但仍处于边缘人状态。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公正对待农民工、让进城农民逐步融入城市的具体政策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国际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卢迈等人把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分为3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严格控制农民流动、以计划转移为主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就地转移为主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以跨区流动为主的阶段。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王爱文则对改革开放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作了更为详细的划分:20世纪80年代前期农业内部富余劳动力问题显现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就地向非农业产业转移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大规模跨地区流动就业阶段;90年代后期农村劳动力转移趋于平稳的阶段。这些划分,基本刻画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是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所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农民被允许跨区域流动以来,这个群体已经存在和发展了30多年,他们为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生存状况、社会地位、权利权益和身份认同等问题也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农民工问题源于中国的社会变迁,尤其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二十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农村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也就是对我国在改革前形成的、以身份为划分标准的世袭性就业体系的冲击和撼动,但仍没有彻底改变这个体系:一方面改革开放确实给了农民自主选择职业的机会和权利,但另一方面,农民的身份因素(特别是户籍身份)仍然在影响和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中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因素越来越多,而不利于农民增收的因素依然存在,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劳动力在农村内部流动缓慢;二是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成本高;三是流入城市的劳动力受到不应有的歧视。究其原因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二是户籍制度的约束和限制;三是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不健全;四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为此,有关各方必须采取相应对策,消除这些农村劳动力流动中阻碍农民增收的因素,具体对策包括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规范和健全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等等。  相似文献   

6.
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户籍藩篱日渐松动,加之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获得更好的收入和生活条件,大量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出现在城市和乡村流动居住的"城乡两栖农民",其思想动态呈现出与传统农民不同的特征,对农村的发展产生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需善加引导,促进农村和城市的互动共进。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随着_T-,3k4~;、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对劳动力需求增加,国家逐渐放松了对人口流动的管制,允许农民进入城市就业,城市非户籍人口大增。  相似文献   

8.
付娆 《农村经济》2007,(1):101-103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四川农民进藏种菜,为农村劳动力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也给西藏地区的经济和产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但是,四川农民进藏种菜是相对发达地区向相对不发达地区的一种劳动力逆向流动,本文在分析实际调研素材的基础上,阐明了这种现象所揭示的经济学原理,并探讨了这种现象带来的多重效应.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山西省柳林县的农村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发现近年来随着农民流动与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不断加快,农民群众对土地的需求日渐呈现出多元化、层次化的特点。如何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针对目前农村不同群体对农地承包经营关系改革的诉求差异,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就成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国外学术界关于农民流动与社会结构变迁的研究综述山西师范大学政法系吕世辰一、有关农民流动的原因、规律的研究(一)农民流动原因及规律的宏观理论从逻辑上讲,对农民流动一般规律的研究应该参考对一般人口流动规律研究的理论,因为农民流动只是一般人口流动的特例。因...  相似文献   

11.
《农家致富顾问》2009,(11):51-51
2009年9月,在“新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业发展成就展”上,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表示,农民的转移就业,特别是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社会现象。解决农民工的问题,解决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战役,要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12.
农村治理基础的转型与农民再组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峰  李远行 《中国农史》2007,26(1):130-134
当代中国农村治理基础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建国后实行了很长时间的集体化,使国家的治理深入农村基层,是农民利益与国家利益绑缚一体的结果;改革开放后尚有农业税费将农民与国家联系在一起,收农民的税就得为他们提供保护;免税后,则是国家对农村的扶持(主要是财政投入)义务和农民自组织(社会团体)共同维持治理的合法性。农民再组织化既是对农村治理基础转型的回应,也是对市场化进程的应对。  相似文献   

13.
绝大多数农民都希望实现社会阶层流动,但是由于文化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公民资源和社会资源等障碍,致使他们社会阶层流动不畅.本文探讨丰富农民的资源,拓宽农民社会阶层流动的渠道,以促进农民社会阶层的良性流动.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的市场化主要在于农民和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承认农民土地使用权为物质利益获取权,给予其合法的参与市场流动配置的空间。逐步使广大农民携带其土地使用权真正进入市场经济,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顺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释放农民积极性和农村生产力。利用土地流动,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并全面提高农村经济面对城市(镇)化和加入WTO而受冲击的市场生存与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少农民进入城镇务工经商,繁荣了城镇,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农村经济实现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化将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现就大丰县农民进入城镇后的一些情况,谈谈浅见。一、农民进城镇后带来新问题主要是有四个方面的关系有待处理好: 1.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与允许部分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关系。允许农民进入城镇务工  相似文献   

16.
政府推动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实现林业规模经营、有效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借鉴国际林业合作社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改革开放经验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实践,提出了政府推动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适合我国国情的观点。同时,界定了政府在推动农民林业合作社发展的法律保障、政策引导和社会服务职能。最后探讨了政府推动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收入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日渐显现,特别是加入WTO后农业和农民将面临严峻挑战,农民增收步履维艰。能否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关系到执政党地位的稳固,关糸到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和稳定。一、中国“入世”,农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长远看,加入WTO后有利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是可以享受无条件最惠国待遇,特别是WTO对发…  相似文献   

18.
<正>公元一九八八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的第十个年头。经过120多个月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国农民身体里沉睡了几辈子的潜能开始宣泄出来,迸发开来,不断地形成强劲崭新的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民的分化与流动陈家骥中国进入90年代以来,经济社会又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二是加快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在这个大背景下,出现了所谓的“民工潮”,那它必然带有时代的烙印和中国特色。一、农民流动是农民分化的过程“民工...  相似文献   

20.
《上海农村经济》2008,(3):47-4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思想不断解放,眼界不断开阔。开始,农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离开土地进入乡镇企业。到20世纪末,中国乡镇企业已达两千多万个,吸纳了1.3亿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进入21世纪后,农民走出国门,迈开了更大的创业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