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东部地区土地利用特点不同,柴达木地区土地利用总面积大、耕地少、建设用地少、未利用地多,在土地集约利用方面应该采取与中东部地区不一样的管理方式.一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节约集约用地"内涵界定.二是制定特殊政策,引导荒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岩石地等未利用地的高效利用;三是差别化确定地价,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土地利用比较优势与用地结构调整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会形成不同的利益分配格局,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影响和环境问题。根据相对优势最大化的原则进行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合理调配,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双赢的有效途径。应用比较优势理论,以2007年全国31个省(区、市)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数据为基础,考察土地资源在生产层面上潜在的比较优势,从规模优势、利用效率优势和综合优势几方面分别计算建设用地和耕地资源的综合优势度及比较优势度,并据此提出各省(区、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用地策略。  相似文献   

3.
比较优势理论与区域土地资源配置——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应用比较优势理论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配置问题。理论推导表明,按照区域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来配置土地资源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的总福利水平。本文以江苏省为例,研究了区域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苏南地区在建设用地的利用上具有比较优势,而苏北地区在农地利用上具有比较优势。江苏省目前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并没有完全发挥其比较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分配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补充耕地指标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将是江苏省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文章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战略部署,按照实现新时期国土规划独创性和有用性的基本工作要求,以土地用途管制为基本平台,构建了国土发展空间类型体系这一全新空间组织理念.将土地资源配置规模、节约集约用地效益、耕地和生态空间保护与国土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等重大问题进行结合,提出了土地利用与国土空间优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基础。近二十年来,深圳市南山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对于研究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使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分析研究区1996-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和转移特征,并探究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主要来源于水体、未利用地、耕地和林地的转入,但在后十年速度放缓,耕地、园地、水体、未利用地面积呈递减趋势;建设用地是土地利用变化最明显的土地类型,其驱动因素主要受到经济、人口、政策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当前南山区的土地利用格局。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中国当前土地利用存在的耕地资源紧缺、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土地生态环境恶化、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等特点出发,以可持续发展思路展望了21世纪中国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即耕地面积稳定,质量提高;林地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草原建设加强,草地退化得到竭止;建设用地实现合理集约利用;土地利用布局得到优化,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珠三角城市-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用时间序列的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采用均方差决策法确定权重,进而分析区域和城市尺度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间特征,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珠三角城市-区域土地集约利用随时间变异的程度较小,大体呈现"U"型变化特征;2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由"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向"肇庆-惠州-中山"等外围城市不断降低,存在空间圈层结构;3土地利用结构、投入强度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重要因素,城市空间规模和人口规模的分散化发展降低土地利用集约水平,而经济增长、环境绩效和科技投入有利于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土地资源利用动态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43年间,河北省耕地已减少114.64万hm^2,耕地减少速度加快。土地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有: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耕地质量偏低、土地利用不够充分、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向等。为了实现可持续利用,应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产业化及高科技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林、牧、渔用地比例,积极推进土地整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0年、2009年和2013年辽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研究13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建设用地、耕地增加显著,未利用地、林草地和水域呈减少趋势;(2)土地利用程度得到显著提升,沿海湿地景观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土地承载力研究背景的回顾总结,按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要求,针对海岛土地资源的特殊性,将研究范围从耕地资源扩展到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按需要将土地重新分类,对未来海岛土地资源承载力做了估算,并以海岛水资源承载为参照,对计算结果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1.
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趋势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陕北黄土高原地区1986-2001年土地详查资料及土地变更调查资料,对该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以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依据,运用灰色系统动态模型GM(1,1)进行模拟,得到耕地、园地、林地、交通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趋势预测方程,并对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预测进行分析,提出陕北黄土高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基于2007—2016年26省农业生产数据,测算"面源污染"和"碳排放"两类非期望产出下的农业环境效率,构建"耕地流转—利用规模—利用方式与利用强度—农业环境效率"的传导路径并进行计量检验。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耕地流转并未显著提高农业环境效率,但耕地利用规模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2)耕地流转有助于扩大耕地利用规模,进而在样本中对农业环境效率呈现负向影响。与此同时,耕地流转对农业环境效率也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正负效应基本抵消;(3)耕地利用规模主要通过改变化肥和机械投入强度进而负向影响农业环境效率。研究结论:农业环境效率受耕地流转、利用规模、利用方式和强度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明显的传导路径,因此,为了提高农业环境效率,在积极推行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政策时,要注意结合地区农业生产力和地理环境,避免盲目扩大经营规模,同时鼓励规模经营主体引进农业绿色环保技术,注重农业生产资料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日益趋紧,针对土地利用中土地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建设用地粗放,土地利用率低,后备资源少,土地开发空间不足,耕地数量每年逐渐减少等问题,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性。并通过规划、计划的调控作用,利用闲置土地,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使每个人都意识到要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14.
王园 《山西农经》2017,(5):40-42
土地整理是近期各地区增加耕地指标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结合整理和增减挂钩来补充各地的建设用地指标,随着土地整理的发展,从"量"到"质"都有了严格的要求。本文以代县磨坊乡为例,结合基础数据研究土地整理前后的耕地质量的变化,对耕地质量的自然等、土地利用等进行计算,并进行了定级评定分析,并得出代县磨坊乡土地整理后的质量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是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中的关键所在,是决定土地利用规划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步骤;开展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优化研究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利用的集约高效,有利于新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编制和实施;综述了目前我国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回顾了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所采取的主要技术和手段,对我国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我国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理论研究有了长足进展,但还未形成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在研究视角上,多注重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在“统筹兼顾”“以人为本”“理性发展”等方面应加强;在研究方法上,应加强现代数学模型与计算机空间模拟等方法在土地利用规划布局中的应用研究,加强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方法研究,与传统的规划研究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形成客观、准确、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当前广东省土地利用中存在的耕地减少、土地利用率不高、土地退化等问题及其主要原因,提出了广东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包括开源与节流相结合;控制人口数量、防治土地退化;提高土地质量、加强土地管理,加大投入、改变人们土地利用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川渝地区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川渝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作了简要分析;认为目前对林业重视不够,耕地质量较差,建设用地多,耕地总量不断减少;提出应加强对现有耕地的利用,提高耕地的生产率,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实现耕地动态平衡,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土地利用分区与差别化土地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土地利用分区划分为东部土地利用区、环青海湖土地利用区、柴达木土地利用区、青南土地利用区四个分区。针对青海省及不同土地利用分区的特点,构建土地利用差别化政策建议:(1)计划管理方面,予以土地政策支持,适当增加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2)地价方面,对利用戈壁荒滩等国有未利用土地的,予以减免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3)土地资源开发方面,柴达木土地利用区重点在研究未利用地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东部土地利用区重点在对现有城镇内部改造和挖潜利用;(4)耕地保护方面,以财政资金设立生态保护基金,加大转移支付力度;(5)集约用地方面,建立适用柴达木地区的集约用地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19.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初探——以广西兴安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环境恶化、资源短缺、耕地减少的严峻形势迫切要求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土地利用模式,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通过实施土地利用集约化等措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结合广西兴安县的实际情况,以环境友好理念为指导,以城镇、乡村、城乡交错带的土地利用有机结合为主体,以土地的开发整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提出建立"三位一体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多年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实践,对我国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和耕地的保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实践过程中,我国现行平面指令型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模式仍然暴露出许多问题,亟待调整。"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催生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在技术、理念、职能与体制等方面创新,并将助力土地用途管控与用地审批制度的优化、城乡土地资源再配置机制的创新、土地规划与相关规划衔接协调的强化和土地利用"五位一体"的发展治理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