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国家粮食安全又是农业产业安全的战略基石。当前,我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新冠肺炎和俄乌冲突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各种风险与挑战,我国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农业特区是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创新之举,建设农业特区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发展目标,既是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突破口。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发展现代化农业,积极探索设立农业特区,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作用。黑龙江省作为中国农业大省,具有争当建设农业特区“排头兵”的有利条件和独特优势,粮食产量和商品量连续几年位列全国第一,具备农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建设农业特区的产业优势,探索建设国家农业特区,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升品牌影响力、打造农业领域航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总结分析黑龙江省建设国家农业特区的基础条件及作用意义,提出在黑龙江省建设中国第一个农业特区的战略构想,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发达地区要不要有发达的农业?厦门的农业工作者作出了响亮的回答。创建特区15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业作为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牢固树立"特区可以没有农村,但不可以没有农业"的指导思想,始终把农业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为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农业体制,解放和发展特区的农业生产力,带领全市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大胆进行改革,实施科教兴农,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台交流合作,努力把特区农业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他们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及其对处于世纪之交特区农业战略的新探索,对广大中西部地区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新时代紧抓国家战略机遇,将"三省一区"设立农业特区,对振兴和发展国家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本文从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到"三省一区"设立农业特区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现实意义四个方面着手,多角度剖析了设立农业特区的重要性,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东北部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农业话语权迈出探索性、示范性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农业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迅速发展,系统研究中国农业企业境外投资区位选择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投资决策行为,企业的区位选择首先取决于企业的投资动机。文中归纳了中国农业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三种主要动机,即:寻求互补资源、进入目标市场与获得战略资产;分析了不同的投资动机下,中国农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与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起了适用于中国农业企业OFDI区位选择的"投资动机—区位决定因素—区位影响因素—投资区位"决策框架,并进一步给出了三种动机下中国农业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观察休闲农业,京沪区位优势无与伦比,江浙沿海地区声势夺人,中部如湖南等省亮点频出——平心而论,广西似乎不在新闻中心;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省份,在中国风起云涌的休闲农业实践中,广西看上去有些边缘,显得寂寞了些。感谢万家福(中国)控股集团,以其在广西多个城市休闲农业项目战略,让我们将休闲农业关注的目光投向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中影响驱动力各项因素的评价和分析,以期对河南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驱动力为目标,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政策因素、区位因素、发展因素和社会因素4个部分组成评价准则层,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指标选取,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其驱动力。[结果]在准则层中,4个部分的权重分布情况为政策因素(0409 0)>区位因素(0290 2)>发展因素(0162 2)>社会因素(0138 6),指标层权重处于第一层次的有休闲体验需求(0416 2)、乡村振兴战略(0375 4)、产业融合趋势(0368 2)和地区资源特色(0368 1)。[结论]休闲体验需求、乡村振兴战略、产业融合趋势和地区资源特色是目前河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 河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驱动力是由政策因素、区位因素、发展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杂系统,其中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对休闲农业的整体规划起到指导作用,区位因素决定了地区间农业资源特色和客源市场的不同以及客源与目的地之间的交通距离,且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环境的改善促使地区间特色资源的开发,进而促进科技发展、教育水平提高、经营管理完善和休闲体验需求多样化等社会因素,由此形成河南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驱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7.
区位因素是影响跨国公司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阐释了日韩美德等国家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动机及区位选择战略,并创新地提出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战略。  相似文献   

8.
贸易战对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农业"走出去"的实质内容,对于提升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上,粮食贸易通过企业微观决策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两个渠道对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产生影响。实践中,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战给我国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对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区位、风险和效益都产生影响。结合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小、区位集中、金融约束突出、企业能力与素质不高等问题,建议加大投资规模,强化国际合作;丰富国别和区位选择;健全金融服务,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健全企业激励与约束,提升投资能力和效益。  相似文献   

9.
农村发展战略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这个问题的研究,势在必行,十分必要。现在,我着重讲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提高对农村发展战略研究的认识 国家的兴旺发达,除了需要建立优越的社会制度外,还必须有正确的发展阶略。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建设事业的兴衰,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所谓发展战略,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和要采取的关系全局的带根本性、方向性的战略决策。我们进行农村发展战略研究,就是为了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道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为正确制定农村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农村干部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漳州是我国最早实行农业对外开放的地区,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谈确定为“国家外向型农业示范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几年来,漳州市发挥气候、资源、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调整.从原来福建的粮仓转变为全国著名的食品工业、对台农业合作、农产品出口和绿色食品基地,现代农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相似文献   

11.
区位因素是影响跨国公司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阐释了日韩美德等国家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动机及区位选择战略,并创新地提出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战略。  相似文献   

12.
农业对外投资是缓解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探讨了区位选择背后折射的我国农业对外投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投资产业链中下游环节以突破限制、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海外投资、制定农业对外投资的国家战略、搭建综合性农业海外投资平台。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农业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第二、三产业的基础,其发展程度直接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的稳定。然而由于自然条件和各区域的特点导致不同区域的农业经济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方法]在此研究背景下,文章以河南省108县市为例,通过聚类分析方法选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林牧副渔服务业产值、农产品附加值、耕地面积、农业机械使用率、农用肥料使用折纯量、农药使用量等7个指标将河南省108县市农业经济进行区域划分为3类,并分别对3类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和农业经济发展特征进行分析,进而选取4个主要变量对该省农业经济区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自然资源、区位条件、经济发达程度、政府政策等4个因素对该省3个农业区域经济均产生正向影响且对于农业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影响系数高于发达地区,说明农业经济发展程度对自然资源、区位条件和政府政策依赖程度较高,地区总体经济实力的强弱也对农业经济发展程度有重要影响。[结论]未来应以可变因素即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制定为研究对象,以期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区域间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陕北区位经济背影的基础上,探讨了陕北石油天然气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地区经济以及陕西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提出了“陕西能源工业特区”的建议,通过“优先发展战略”的部署安排,“持续发展战略”的统筹规划,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落实,以致“兴陕”腾飞经济。  相似文献   

15.
崛起背景下的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背景下促进中部地区农业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中部崛起战略、解决中部"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剖析了中部地区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与问题,提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分担机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是促进本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农业区位优势空间分异及形成机制,对制定区域农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将有利于区域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基于2012—2017年的统计数据,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利用区位熵指数衡量江西省农业产业相对集中度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而反映各地区农业相对区位优势,并利用经济增长函数分解区位熵指数,构建了综合考察产业要素投入、技术和市场化水平以及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等4类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模型和面板数据库,由此探究江西省农业相对区位优势空间分异的形成机制。[结果](1) 2012—2017年度江西省各地级市农业专业化程度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其中赣州、吉安、宜春、抚州和上饶为农业具有相对区位优势的区域。从绝对优势视角看,南昌等地区的农业发展在区位和经济总体发展程度上均具有绝对优势,但该文立足于相对优势视角,从产业规模相对集中度的切入点,观察各地区农业经济相对优势,试图更全面和深入地透视各地区农业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和发展潜质。(2)农业劳动力和资本等投入因素,以及地区经济国际化和人口城镇化水平对农业区位优势都形成显著的正向影响。(3)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水平,以及交通通达度对地区一体化和产业融合的影响比对农业产业本身影响更大,使这些因素对各地区农业区位熵指数的影响呈现为负向,即对农业产生分散的净效应,但同时,农业区位集中的地区受这种分散作用要显著小于区位非集中地区,显示了集中区仍具有相对的产业优势。(4)农业财政扶持力度的影响存在组别差异,对于农业区位相对集中的地区,农业财政投入对区位优势具有正向影响,而农业相对非集中地区,则受到投入相对集中度的正向影响。[结论]对于农业区位具有明显优势的地区,政府可通过加强农业产业方面的政策引导,突破原有生产规模的限制,推动农业产业的提升。对于劣势地区,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扩大生产规模、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论述了"可持续农业"的产生背景、提出过程及其内涵.从资源、人口、环境、区位等方面分析了河北省农业的现状和特点;从区域优势和法制体系方面,论述了可持续农业的战略途径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技园区基本理论问题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军 《农业经济》2003,(3):28-3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程的加快 ,自九十年代初 ,中国农业已由传统的数量型、粗放型 ,开始进入以科技为先导 ,以追求效益为目的的现代农业发展新阶段。一些大中城市毗邻的农村地区和幅射区 ,凭借自身优越的地理区位 ,发达的交通、信息、市场和技术等资源优势 ,率先通过实践探索出一条依靠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战略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的这一新模式。几年的实践证明 ,农业科技园区在实现农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提升农业竞争力方面作用显著。一、农业科技园区的内涵、特征关于农业科技…  相似文献   

19.
农业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后发阶段和关键环节,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中国现实国情为依托,以国家发展规划为导向,对农业产业转型绘制的新蓝图。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对维护我国长治久安、伲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农业转型具有突出意义。当前,因科技创新及应用问题所导致的矛盾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日益凸显,如农业生产科技化水平和规模化发展的地区差异明显,农业科技普及率、应用率不高,区位优势不易发挥、特色产业难以发展等。以科技支撑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应当大力推动农业生产实现科技化、规模化,增强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以地区农业生产实际为导向,提供符合发展实际的农技服务;以科技创新赋能特色产业,挖掘地区农业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中部地区是我国的农业大区,是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输出基地,不少县市都是国家确定的粮棉基地县.但是在区位上,中部地区没有东部发展经济的开放优势和西部地大物博的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