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合并之后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其制度本质内容并没有发生变化,按照合并后的制度进行缴费仍不能满足大部分参保人的养老需求。本文通过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尤其是缴费制度进行优化,变固定金额缴费为比例缴费,对不同比例缴费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当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一定,缴费比例越高,参保人的参保年限足够长,按照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进行缴费的制度设计可以满足大部分参保人的基本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2.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位居全国第一,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却不到10%.而部分已实施新农保试点的县市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如参保率低、资金筹集不足、支付水平低等问题.河南省要进一步提高全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就需要建立高效合理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运作机制.本文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供求均衡的角度出发,通过量化计算与分析,提出了河南省未来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的运营方案.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切实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的重大举措.我国新农保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在新农保制度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缺乏法律法规保障、个人缴费易出现逆向选择、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低等问题.本文从我国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加剧了农村老龄化程度,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功能在不断弱化,亟待通过社会化方式来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理念也要求实现包括养老保障在内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本文客观总结了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要性,解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框架,并提出完善新农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丁培刚  丁皓希 《山西农经》2012,(1):57-59,65
作为全国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较早的省份之一,山西省自2008年以来,开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简要介绍了我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相关规定与管理方法,并对现状进行研究,为其今后在全省的进一步覆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成效是决策层和学界颇为重视,并持续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理论机制与实证研究两个角度系统梳理关于新农保政策效果评估的主要文献,并对既往文献出现分歧的可能原因进行讨论。研究发现,新农保不仅对农村家庭的收入、贫困、消费、储蓄等经济福利产生影响,还将对农村居民的劳动供给、健康状况与主观福利产生作用。此外,新农保还在养老模式、性别偏好、儿童照料与健康,以及居民政治信任等方面发挥着溢出效应。既往文献在不同研究主题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果分歧,可能的原因包括研究时期、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数据与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最后,新农保与农民增收渠道、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城乡差距的关系,以及新时期的政策优化设计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7.
资金筹集是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首要和根本性问题。本文利用保险精算理论比较科学的计算出能够保障农民养老所需缴纳的保费数额,在此基础上提出多元化筹资机制的构想与保障资金筹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财政补贴是新农保制度得以顺利推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在新农保试点推进过程中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有财政补贴的激励效果不佳、基础养老金的收入替代率偏低、缺乏财政补贴的资金保障机制和政府补贴个人账户资金的非私人特性问题等。因此,需要完善财政补贴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养老金待遇确定机制;建立各级财政补贴资金的保障机制和明确地方财政补贴的资金产权。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政府为解决农民养老问题所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在当地政府的重视与推动下,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取得了相当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阐述了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特点,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完善、推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琳  张栋 《南方农村》2014,(4):60-64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与传统养老方式相配套,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养老生活的重要方式。经过多年试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广大农民群体实现"老有所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题,如筹资机制不完善,参保意愿的持续性弱,基金保值增值困难,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制度衔接存在障碍等。本文主要从建立个人缴费激励机制,实行筹资责任的合理分担,增强基金的投资能力,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机制等方面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完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政策分析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试点探索。1992年,民政部印发《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标志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中国开始实施。从2007年开始,一种全新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开始在部分省市区实行。从政策分析角度研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情况,对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介绍江苏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上,总结了取得的突出成绩,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完善制度、正确处理财政压力与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的关系、注意相关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加强经办能力建设、加强基金结余管理、加快立法工作几方面提出了完善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2010年对1612个农民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村域社会资本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行为的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村域社会资本由村域信任、村域互动、村域互惠、村域认同、亲属关系和村域安全六个因子构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村域信任和村域互动因子有助于农民参与;村域认同因子不利于农民参与;村域社会资本的其他维度对农民的参与行为没有影响。此外,老年农民参与的可能性较中青年农民高;已婚农民比未婚农民参与的可能性高;农民所在村距离县城越远,其参与的可能性越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从制度认知、参保现状、试点效果、基金管理与经办服务四个方面归纳了江苏省高淳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的现状;总结了高淳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高淳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出发,阐述安徽省农村养老现状,提出加快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制度建设、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等五项建设,旨在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试点与江苏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9月4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江苏省按照"两个率先"的战略布置,早在在2008年12月17日出台了<江苏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为全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与实施提供了"江苏经验",同时江苏也面临着一些全国共性课题.  相似文献   

17.
制度衔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衔接关系养老保险权益转移问题,需要处理养老保险关系与养老保险基金的转、接、并、续四环节中存在的矛盾.文章以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问题为逻辑出发点,剖析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具体操作环节的盲点与难点,并以此提出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方式和具体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分析了新农保缴费与领取水平的核心影响因素,并构建了指标体系,测算了缴纳和领取的合理水平。同时,将成都市相关基本经济数据和缴费领取调整系数引入模型并加以检验。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筹资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2009年底推出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参保方式上具有半强制半诱导性,在资金来源上中央和地方政府责任更明确,在缴费方式上按年缴费多档位可选择,在筹资模式上采用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但存在集体补助资金缺位、地方财政资金到位状况缺乏监督、年轻农民参保比例低、筹资水平较难提供基本养老保障等问题,应当设立动态可调的新农保养老金替代率基准,采用缴费基数属地化的比例制缴费方式,提高新农保基金统筹层次,防范个人账户空账风险,理顺新农保与城乡多种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实施推广,提升制度的内在质量、推进经办管理工作的精细化运作、加强地方财政的预算管理,已成为制度长效可持续运行的关键.以湖北省为例,本文作者通过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的实地调研,发现新农保制度在制度衔接、经办管理及地方财政补贴等方面存在问题,以及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县级地方政府补贴、个人账户支付、保障水平以及基金保障增值存在潜在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夯实新农保制度运行基础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