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威廉·N·邓恩关于政策分析中的问题构建理论为指导,指出:转型时期,我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问题实质是如何在综合政府、集体与个人三方利益的基础上,对因土地征收而产生的被征地农民养老风险在政府、集体与个人等相关主体之间进行公平、合理地责任分担,并进一步确定政府、集体与个人养老责任范围,从而明确由哪些主体以何种方式为被征地农民提供何种水平的养老保障,以最终实现被征地农民养老领域总福利的改善。进一步,就如何促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问题有效解决提出可能的建议,包括:坚持公平、共享的政策价值取向,有效构建政府——个人——集体养老责任共担结构以及合理定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水平等。  相似文献   

2.
赵青青 《水利经济》2015,33(6):75-78
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以及现行养老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借鉴日趋完善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参照过渡性、责任共担、相对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原则,试图设计"失海"渔民养老保险与现有养老保险体系的衔接方案:根据年龄、性别的不同划分参保对象;由政府、项目业主、集体和个人四方共同筹集资金;借鉴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及不同参保对象对养老保险的需求设定缴费标准;参照现行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确定给付方式及水平。以此将"失海"渔民纳入现有的养老保险体系中,以保障"失海"渔民的基本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确处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是河北省环首都13县建设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现有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面综述被征地农民养老问题,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合理利益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容易陷入生活无助、就业无望的困境,为此,政府应切实承担起保护农民合法利益的责任。失地农民的合理利益结构包括生存权的保障和发展权的保障。为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政府应构建长效机制,在推进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医疗和养老社会保障机制、教育培训保障机制、再就业创新机制以及推进基层民主和法制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会养老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态度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认可度与执行的主动性。当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保障水平低,县级承担补助比重大,执行标准不一以及与老农保、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衔接不畅等问题。鉴于此,应充分认识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和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高度重视农村社会养老工作;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拓宽农村社会养老的筹资渠道,创新农村社会养老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当前征地制度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征地过程中集体和农民的参与程度太低,以致于集体和农民利益受损等现象无法得到有效遏制。如何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参与权?本文为我们勾画了集体和农民参与征地过程的基本框架,认为征地过程中集体和农民的参与有利于约束征地权、使征地行为正当化以及保护集体和农民利益,所以,应扩大集体和农民的参与范围,提高参与度,明确集体和农民参与的时间、方式、途径、程序和内容,并应重构征地程序。  相似文献   

7.
本期关注新闻 2010年7月,江阴市人民政府出台"82号文件"——《关于历次被征地农民和被征地农民中就业年龄段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意见》,2010年将全市历次被征地农民共30多万人纳入“城保”,采取财政补贴与被征地农民个人负担相结合的办法,对不同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采取不同的补贴办法,使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养老保障待遇。  相似文献   

8.
为破解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解决他们养老后顾之忧,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从制度设计的层面积极探索创新,在全市率先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将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基本生活保障,实现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全覆盖,确保被征地农民"失地不失志、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走出了一条通过推行基本生活保障和促进就业双轮驱动来破解被征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新路.  相似文献   

9.
在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上,我国长期以来都是政府部门占绝对主导地位,积极运用了包括转移支付、信访协调等多种财政与行政手段。但实践表明,政府用于解决问题的途径缺乏弹性,有时在执行过程中难以保证公平公正性。商业保险拥有成熟的专业技术与长期的市场运作经验,探索一种全新的途径来辅助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责,对于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劳动保障部和国土资源部近日联合发出《关于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确保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资金。通知称,各地在制订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中,要明确和落实社会保障资金渠道。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资金,原则上由农民个人、农村集体、当地政府共同承担,具体比例、数额结合当地实际确定。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农地征用中的利益主体博弈路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地征用涉及到利益的再分配,其实质是利益相关主体的博弈过程。征地过程中的利益相关主体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集体组织、用地单位和被征地农民。利益行动相关主体利用当前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争相竞逐土地高额利润,从而导致土地流转过程中多方参与主体反复博弈的局面,结果是村集体组织、用地单位、地方政府容易形成一个共同利益集团,在博弈过程中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征占大量农用地获取利益,使得中央政府调控失灵,而被征地农民只能被动接受集体土地被征占的失地补偿。  相似文献   

12.
养老服务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政府作为养老保障的责任主体,不断转换职能,确保养老服务政策兼顾公平目标和供给目标。文章运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方法,分析1949—2020年中央层面发布的255个养老服务政策文本,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养老服务政策的演进逻辑与优化方向,以及与之联动的政府职能变迁。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适度普惠+分层分类"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养老服务政策基于需求分层分类瞄准机制而设计;政府的职能定位趋于精准化,政府主导养老事业发展,通过再分配制度实现公平目标;让市场在养老产业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供给目标;养老服务政策工具数量不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3.
苏州市自2003年起,在全市实行以"土地换保障"为重点,建立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以基本养老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为主要内容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这些与经济发展相适用的社会保障制度,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产生源自国家对农民土地的征用,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丧失了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补偿的不合理使农民获得的土地补偿费用不足以维持其长远的生活保障,尤其农民现金消费的短期化行为,导致货币补偿起不到养老保障作用。建立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维护农民的生存权利,是被征地农民最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般地,企业特别是占地企业应该是征地农转非人员非农就业实现的当然主体。政府在征地农转非人员非农就业促进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起着主导性作用。因此,企业和政府都应把征地农转非人员的非农就业问题纳入自身发展的系统中去考虑与实施,否则当承担更高的用地成本。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增加的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本文就被征地农民对补偿方式的偏好选择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数量的农民对征地补偿方式有不同的偏好,这些偏好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不同农民的家庭财富、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对土地、集体股权价值判断存在差异,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依据被征地农民对补偿方式的偏好来设置合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以保障征地工作的顺利进行,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对非农建设用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农村财务会计》2005,(4):10-10
本刊讯从今年1月1日起,福建省厦门市在思明区和湖里区试点实施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今后将视情况扩大实施范围。厦门市政府出台的《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规定,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资金由个人、集体、政府三方共同负担。被征地人员和村集体的缴费分担比例,根据各自实际,经村(居)民大会或村(居)民代表会议审议确定,报镇政府或街道办批准;其中个人缴交部分,先从征地补偿款中的劳力安置补助费支付,不足部分由个人缴交。区、镇(街)财政将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被征地人员,特别是困难家庭对象的参保补助。(101)厦门:实施失地…  相似文献   

18.
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土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农民成为失地农民或被征地农民。失地农民不同于农民和城市居民,其养老成为难题。雄安新区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必然面临同样难题。如何保障被征地农民养老生活,构建适合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体系,是值得探讨的社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城市化进程中 ,失地农民处于最前沿 ,所以 ,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十分必要而紧迫。以“土地换保障”,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当前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做法。同时 ,由于失地农民处于弱势地位 ,应加强政府或社会的主体责任 ,规范征地行为 ;城市征地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需要进行 ,避免盲目征地 ;把失地农民纳入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 ,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主体的明确与完善被征地农民多元保障机制的路径。[方法]运用文献梳理法,分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主体模糊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现状,揭示其在建立健全集体土地的所有权消极权能实现、权能夯实、管理权限行使与集体成员受益权能保护等农民多元保障机制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运用逻辑归纳法,提出"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主体明确是多元保障机制完善的灵魂"。[结果]破解"有意制度模糊"必须从实体和程序制度上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主体,才能有效保证被征地农民的多元利益。[结论]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与深水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主体模糊引发的"冲突和社会动乱"等负性外部效应也日益凸显,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多元保障机制(即以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主体确立为灵魂,以使用权入市、征用征收公平补偿、增值公平分配、财产性合法收入保障、社会保障为现实路径)应加快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