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建城2300多年以来,成都一直是典型的中国内陆城市、南方平原城市和地方首府城市。受自然环境及城市性质的影响,成都城市风貌体现出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这是今天成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观念和实践的历史承袭与未来创新的基础。城市的风貌建设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要提升成都城市形象,构建与建设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目标相适应的城市风貌,就不可不研究成都的城市风貌及其载体展观。传统篇作为客观实体存在,每一个城市都在环境中表现出自己的风貌。具有2300多年建城史的成都,祖先留…  相似文献   

2.
萨迦县城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古城,在新农村建设中城镇化的建设及名镇保护任务日益迫切。本文首先阐述了萨迦古城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然后对当前萨迦古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和概括了萨迦古城建设中对历史传统建筑风貌的保护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多数古城存在城市传统风貌被大面积破坏的问题。从经济因素、政策法规、发展模式等方面分析了古城肌理破坏的原因,对影响中国古城肌理形态的要素进行了思考。通过山西具有历史文化资源的古城保护规划的实践,从结合形胜的保护、规划方法的完善、城市节点的利用、城市功能的激活、异质元素的引导等方面探讨了古城肌理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街区指能显示一定历史阶段的传统风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及地方特色的街区。其界定标准是:有保存较好的文物建筑及传统建筑群为主体构成一定规模的地区;地段或区域的传统物质环境,即原有街巷格局、河道水系、建筑风貌等保存较完整;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历史文化街区与文物建筑的单体性“、标本”性不同,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存留下来的连片建筑群体,保存有城市发展过程的历史信息,具有为居民提供服务的“活体”特性,居民社会生活及习俗成为其历史风貌的重要构成要素。临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紫阳街是千年台州府城昔日最为繁华的大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映射了临海古城悠久的历史痕迹。紫阳街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将进一步向世人展现临海千年古城的文化血脉,展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临海紫阳街作为临海市第一浙江省第二古名街,是千年古城的缩影,是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研究紫阳街的发展极其现状,有助于引导紫阳街进一步健康发展,把握其今后发展方向,使其现代化与传统性,国际性与地方性更加合理地结合起来。同时也为浙江的历史城镇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论苏州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李梦白发展经济,进行现代化建设,是我国所有城市的一项时代重任。对于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则在奋力执行这一时代重任的同时,还必须保护好包含众多名胜古迹在内的古城风貌,这更是一项事关文脉延续、承先启后的历史重任。无庸讳言,两项重任...  相似文献   

6.
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24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这就使名城的保护从个别文物保护转向历史文物的群体保护,从静止的文物保护到对城市传统风貌在发展中的保护,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是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里程碑.但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名城的保护和建设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表现在挤占文物古迹的情况比较严重:破坏性开发突出,忽视名城建设的特殊性,用一般城市的发展规律来规划名城,导致古城风貌退化等等.本文拟以洛阳市为例,就历史文化名城发展中应处理好的三个关系及相关问题提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回顾历史,40多年来的事实证明,文物古迹、古建筑在城市或村镇中,发生矛盾最多,破坏最大的莫过于道路交通的问题了,十多年来历史文化名城中发生矛盾最多、破坏最大的也莫过于道路交通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城格局、文物古迹、古建筑街坊、民居等等,在交通需要的情况下,“冠冕堂皇,理直气壮”的被扫除了。北京50年代初期城墙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二环快速路为着眼点来研究北京城市发展的特点。在城市交通、城市空间和城市文化三个层面,探讨二环路的建设给北京城市形态带来影响,历史地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二环路的形成是新旧两种城市文化发展冲突的结果,曾是造成古城风貌的破坏典型工程,逐渐转变成为北京新城市文化的载体。二环路形成一种老北京和新北京交织融合的城市形态。  相似文献   

9.
历史和现状 福州,一座水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古城。城区内河道纵横,湖塘错落,犹如“水乡泽国”,到处可见小桥流水,榕绿柳青,牌坊林立的景象。可以说,滨水区是福州历史文化积淀很深的地方,也展示了其独特的城市风貌。  相似文献   

10.
吴文化与苏州城市特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苏州古城的保护与更新问题,必须从深层次入手。本文总结了苏州的地方社会文化特征和城市特色风貌,提出苏州城市的保护与更新应具有浓郁的“苏州味”。  相似文献   

11.
《上海房地》2013年第1期刊载了《看不懂的仿建古城风》和《制止城市建设的复古之风》两篇短文,看后颇为赞同,在此基础上笔者再作三点补充。一是要把现代化城市建设与继承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文化、历史、民族特点差异很大。因此,必须反对城市建设趋同化,不搞"千城一面"。据《东方早报》2013年2月17日《留住耿市长》这一报道:山西大同市准备把大同3.28平方公里的古城恢复到明代时的格局,以重现其历史文化风貌;同时在古城之  相似文献   

12.
建筑审美追求的迷失张先进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一位建筑师曾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了解这座城市中的人”。成都历来是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绵延数千年的发展中,成都地区传统建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风貌,花影、修竹、粉墙、黛瓦所形成的独特韵味在今天仍然让人流连忘返。但是,遗憾的是,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成都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似乎抛去了历史的厚重感,变得生涩、浅显,没有了传统根基。现代派、高技派、光亮派、后现代派等各种风格建筑杂陈在城市中,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所修建的高楼大厦只让人感觉到钢筋混凝土森林的压抑,故…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最新的考古资料对中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的起源作了新的研究.本文认为成都不是如过去所说的只有2300多年的城市文明史,成都平原古城群和金沙遗址、大型船棺群遗址的先后发现,把成都城市的历史上推到距今4500多年前.同时也以充分的实物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而以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地区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几千年来,成都城市文明的最突出特征,一是历史悠久,二是几千年来城址不变、城名不改、发展历史不断.几千年来成都城市虽然几度兴衰,但始终是在原址上不断再生、扩展,直到今天发展成为一个朝现代化迈进的特大城市,这在中国城市史乃至世界城市史上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14.
杜甫草堂、武侯祠、文殊院……,府南河水声灯影里古老的成都;高楼大厦、立交桥、环城线……,钢筋水泥霓裳艳影里现代的成都。一个承载着千秋蜀国文化,渴望跻身国际大都会之列的历史古城,一个在“古老”和“现代”之间苦苦挣扎充满矛盾的文化名城。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主题将是什么?让我们倾听来自民间的声音,感受城市普通居民的呼声。两篇观点迥异的文章,向左向右的两种呼声。也许他们不够专业,也许他们的分析还比较片面,但这种直白的情感对撞出的是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西安的城市建设出现了高潮.按照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在保持古都风貌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指导思想,相继开展了规模巨大的环城工程,大雁塔曲江风景区和秦始皇墓的保护与开发工程,使古都风貌更加浓郁,特色更为突出.西安古城保护统观全局,切合实际既有现代的思想,又具中国的特色,这主要得力于梁思成先生50年代对北京古都保护的规划思想和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6.
被誉为古蜀故都的郫县,古往今来,以其特有的古蜀风貌特色,吸引了众多的投资商和外地游客。在这里,不仅有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也有千年历史古迹望丛祠和杜鹃城遗址,还有上风上水、清新舒适、功能齐备的居住小区……都说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这座正在努力成为成都西部人居创业乐园的郫县,逐渐与中心城区亲密对接,构建一个未来想离也离不开的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开发建设东南部新城启动行政商务中心受郫县委托,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制定了符合郫县的整体定位分区规划方案。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郫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将行政…  相似文献   

17.
城市特色创造与历史文化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造现代城市个性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从发掘城市历史文化的内涵入手,着重从城市文化、城市风貌、城市格局、建筑文化等方面,探求城市“精华”,阐明城市特色创造的思路和手法,体现现代城市个性,创造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古城遗址在城市建设中的保护与利用的问题,以辽阳“东京城”遗址为例,通过对遗址现状、价值、城市背景、旅游背景以及现实问题的论述,对比论证了“东京城”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思路,并提出了概念性规划,为古城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提供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9.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到现在,城市新城区的建设工作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开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然而在建筑的规划方面也出现了忽视各个城市自身建筑风貌特色的规划和打造,造成了新城区风貌千篇一律的景象出现。新城区在自身城市风貌的塑造工作是相当有必要的。本文结合焦作市当地新城区建设规划中的问题,谈论城市新区在自身的城市风貌规划上的必要性以及几点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产业转型路径研究——以绍兴古城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扩展的过程中,很多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城市功能重新定位、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发掘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价值,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休闲度假价值,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产业转型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绍兴古城为例,从古城休闲度假旅游体系的构建出发,探讨古城旅游产业由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的发展路径,包括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产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