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李高波 《财会月刊》2012,(12):82-82
随着《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的相继出台,我国也加快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制定步伐。2012年5月17日,财政部起草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表明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一步,至此,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涉及公允价值的准则就有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如何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成为会计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2012年5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X号——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及修订说明,该征求意见稿体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IFRS13)的实质性趋同。本文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评析,认为当前我国不宜急于颁布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在实现国际趋同的同时还要在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和应用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2012年5月,我国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及修订说明,文章将征求意见稿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IFRS13)作深入比较后发现,两者虽还存在一些差异,但已实现实质性趋同。同时,对我国征求意见稿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允价值准则新动态: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2004年相继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Fair Value Measurements,简称FVM)”征求意见稿和公告工作草案后,于2006年9月正式发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Statement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以下简SFASNO.157)——公允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5.
美国FASB于2006年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以下称SFAS157),相当于完成了一项带有全局性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项目,目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在加紧制定类似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同时在考虑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制定问题的会计机构还有加拿大会计准则委员会和英国ASB及澳洲会计师公会等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各  相似文献   

6.
2012年3月13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就政府贷款问题修订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首次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下简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修订后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规定,首次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主体可免除在初始确认时以公允价值计量以低于市场利率获得的政府贷款的追溯调整,以公允价值计量的  相似文献   

7.
饶静文 《会计之友》2013,(13):30-32
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IFRS 13)文件,公允价值会计改革进程全面展开。文章拟从新准则内容出发,关注公允价值计量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就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紧随国际经济趋势,2014年春财务部颁布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以下简称《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此项准则拟在2014年7月1日于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本文首先简述了国际及国内会计准则的发行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接着回顾分析了有关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和财务报告的重要经济事件,并结合我国国情,对《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在财务报告及信息使用者方面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9.
事件     
《中国总会计师》2012,(6):14-17
财政部拟定公允价值计量标尺随着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投资金融市场,公允价值的计算对企业利润影响越来越突出,但对于公允价值的计量,新会计准则虽有涉及但未有专章解释。为解决公允价值计量中的实务问题,财政部于近期草拟了《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源于社会的需求和业界的呼声。新会计准则实施5年来,公允价值如何计算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据统计,在我国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包括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17项具体准则涉及到了公允价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1月,我国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合营安排(征求意见稿)》及起草说明。文章将我国征求意见稿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1号(IFRS11)作了深入比较后发现,两者在结构与内容上尚存一定差异,但其实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企业经济》2015,(10):71-74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向规范化、成熟化、国际化迈出了一大步,但它有其成功的一面,也有其不足之处。要想在我国大力推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还需要改善市场经济环境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理顺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与基本准则、其他具体准则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基本准则——二级准则——具体准则"三元结构的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公允价值计量已经在会计计量方式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如何应用和计量以及该以怎样的方式计量引发的争议也不断。《企业会计准则第X号——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中针对是否引入“计量单元”作为公允价值计量单位提出了征求意见。本文将对是否引入“计量单元”做出论述,并认为企业在公允价值中引入计量单元有一定的难点,还有待探讨和改进。  相似文献   

13.
伴随2014年度《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以下简称"39号准则")的发布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修订,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后续计量模式,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真正落地生根了。从技术层面而言,"39号准则"是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战略的产物。该准则的行文风格具有较强的中英文转换烙印,实务界的同行们在学习和消化过程中均遇到了不小的障碍,文章对"39号准则"的架构和具体内容加以通俗化描述和解析,以期对同行们能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SFAS157——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为期两年多的时间里,在相续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Fair Value Measurements)”征求意见稿和公告工作草案之后,于2006年正式发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SFAS157)——公允价值计量。美国一般公认会计准则(GAAP)中有超过40个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报告主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在SFAS157发布之前,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缺乏一致性,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活跃交易的事项来说尤为明显。但新准则只是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提供了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一般框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制约着公允价值实际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2014年1月26日,财政部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日臻完善。本文在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解析的基础上,对其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月26日,我国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但不可忽视的是准则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可能会影响其实施的问题。文章对比IFRS13和FAS157,分析了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输入值的表述。通过对准则定义、应用指南和评估实务的分析,提出输入值应表述为: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反映相关假设的经济技术数据和信息。建议改进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体系,制定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指南,以期对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顺利实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正为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财政部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正式将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引入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同时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四类,商业银行自2008年起按照新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时隔不久,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公允价值计量也因此受到国际会计界的广泛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09年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 9),2012年又对其进行修订,其精神是放弃原  相似文献   

18.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一直都是审计师最难审的项目之一,其不确定性涉及的情况复杂。2008年2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以下简称IAASB)发布了国际审计准则第540号(修订和重新起草版本)——《会计估计审计,包括公允价值会计估计和相关信息披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发布的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在内容上更为完整,并且修正了征求意见稿与IAS39的实质性差异。但由于时间过于仓促、对基本概念缺乏深入研究以及准则制定者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的担心,新准则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如格式和语言表述不够规范、概念不清晰、理论依据不足以及公允价值计量指导不完善等。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为CAS22)是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为IAS39)基础上制定的。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各国或地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纷纷限制或修订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中的应用,2009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以下简称为IASB)针对IAS39中有关金融工具分类过于复杂的现状,发布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