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企业会计制度》从2001年1月1日起首先在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迄今已经一年多了。和以前的行业会计制度及原来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求企业在期末对资产进行计量时,要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按照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历史成本的差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可能计提的减值准备包括: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8项。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企业界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泡沫予以消化,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同时,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中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使利益相关者相信企业资产已得到优化,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更具信心。但是,原来对企业资产减值会计核算上只是在有关会计制度中作了少数几项特殊的规定,未形成独立的资产减值准则,特别是对资产减值确认与计量范围及基础未有明确规定,在会计实务中缺乏可操作性,资产减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上市公司操纵经营业绩、粉饰财务状况、规避上市监管的工具。为此,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等39项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笔者拟就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其对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胡文婷  周媛 《特区经济》2004,(12):255-256
一、从2002年来看 众所周知,各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经营方式、财务状况和营运环境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根据旧会计制度规定的统一标准计提坏账准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不提取资产减值准备,会使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既缺乏可比性又降低可靠性。所以为顺应会计环境的变化,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财政部在2001年12月29日正式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会计估计进行了改进。具体表现在不仅扩大了会计估计的运用范围(如扩大了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范围,增加了运用会计估计确认预计负债和收入的内容等)而且将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与净残值率的决定权交给企业,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实施过程中,运用政策给予的选择空间进行有目的盈余管理的现状,系统地分析了在实施资产减值准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从健全会计制度及加强相关审计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防范意见。  相似文献   

5.
刘卫 《开放导报》2006,(6):104-107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在资产减值核算上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现行会计制度、新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在适用范围、减值测试时间、减值迹象、减值转回、商誉减值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新准则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帮助企业的会计人员和投资者了解和掌握准则的新变化,在实际工作中及时运用,以提高投资决策能力,谋求企业更大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6.
虽然金融危机的影响在逐渐的被人们淡忘,但是金融危机的发生却愈加体现了我国的会计制度的不足,使我国会计制度的很多缺陷暴露出来,其中就包括资产减值会计制度.文章正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消退之时,对资产减值会计在这期间的出现的漏洞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日前根据有关情况对《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作出新的补充规定。规定明确了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适用范围。无论是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还是其他上市公司和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均应按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对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和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规定的提取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以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要求,计提相关资产的损失准备。规定还明确公司合理确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办法,并且计提方法一经确定,除规定允许的情况外…  相似文献   

8.
在原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下,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可以使上市公司在年度之间转移利润。因而成为某些公司调节利润、管理盈余的“法宝”。2007年起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CAS8——资产减值》)规定,“资产减值损失——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通过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来进行盈余管理这条通道被关闭了。那么上市公司会不会开始执行《CAS8——资产减值》前突击转回或减少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9.
王杰 《中国经贸》2014,(9):195-195
资产减值法规的出台,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的业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企业往往违背了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的规范,为了规范资产减值会计操作,必须深入分析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羊黎 《辽宁经济》2005,(6):106-107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发生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资产,在一般生产性企业的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能否对其进行正确核算将直接影响企业报表信息的准确性,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与计提,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质量,适度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使财务报表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本文就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若干问题进行评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差异协调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冰俏 《特区经济》2009,(9):222-223
税收从产生之日起,就与会计联系在一起。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税收与会计的联系更加紧密,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成为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分支。会计制度与税收的处理不仅是税务部门与企业的重要工作,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处理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的关系,既是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设计的理论问题,又是征纳双方确定征纳税额和反映会计信息的实践问题。在新的税法出台和新的会计准则实施后我国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差异的协调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莫鸿芳 《乡镇经济》2005,(11):55-57
企业会计制度在收入、费用和损失的确认和计量方面的变化,使得会计制度与涉外企业所得税法在收益、费用和损失的确认和计量标准上产生较大差异,导致会计实务中,涉外企业计缴所得税时调整项目增多,难度加大。为避免涉外企业因会计制度与涉外税收政策之间的差异,影响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本文分别从收入、资产和费用三个方面进行了会计与涉外税收差异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对“改进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何辉 《特区经济》2006,210(7):120-122
我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个人所得税税制不完善,具有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功能的个人所得税并未真正起到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从全社会来看,刚修订的1600元费用扣除标准过高,税率设计不合理,不利于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分类个人所得税下,高收入者可以充分利用多个宽免或扣除减少纳税,从而消弱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力度。因此,笔者提出按宽税基、低税率、简税制原则改进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税率及征税方式;为了避免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的扭曲效应,保护低收入者的利益,应建立个人所得税税收指数化调整体系。  相似文献   

14.
How to stimulate corporate performance is a crucial issue of general concern in all countries.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China’s Income Tax Revenue Sharing Reform in 2002 affects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Unlike general tax policies that directly adjust the nominal tax rate or depreciation allowance, this reform indirectly affects the effective Enterprise Income Tax (EIT) rate by switching tax administration, thereby affecting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We use a firm-level data-set from Annual Survey of Industrial Firms (ASIF), and test the impact by using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al design through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 (RDD). We find that after the reform, the effective EIT rate (ETR) of enterprises collected EIT by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SAT) was 10% lower than that of enterprises collected EIT by the Local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LAT). If the ETR reduces by 1%,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more specific, Return on Asset (ROA), increases by 1.7%. There are two available channels: increasing fixed asset investment (FAI), and alleviating external financial constraints. Additionally, the impact can be weakened for locally SOEs, large firms, firms with low SA index and those in less competitive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职业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赋予了企业更大的自主权,客观上给会计人员提供较大的职业判断空间。本文着重分析了《制度》中会计职业判断的在会计核算、会计政策等方面的具体体现,并对实务中如何引导会计人员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吕程远 《特区经济》2011,(9):142-14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与逐步完善,内资、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矛盾与需求使得统一内资、外资企业所得税政策势在必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从纳税人和纳税义务、税率、收入和扣除、税收优惠、反避税等方面做了更科学的规范,起到更积极的作用;同时在实践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1993年 7月 1日 ,财政部颁布并实施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 ,使原有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产生了根本性的改革 ,也使国有企业的经营运作发生了质的飞跃。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现行的企业财务管理办法和财务制度也暴露出种种局限性和不适应  相似文献   

18.
王璐 《特区经济》2007,219(4):299-300
企业年金计划的会计核算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特别是确定受益型企业年金计划,其在我国的会计核算规范中几乎是空白。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企业年金管理模式及不足,对我国企业年金会计实务处理现状及相关的会计准则进行思考,最后提出规范与加强企业年金会计核算的必要性,希望对推动我国企业年金会计核算体系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江涛 《特区经济》2008,235(8):116-118
我国旧有的企业所得税按内资、外资企业分别立法、分别征收的制度一共实施了10多年,期间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情况发生的巨大变化,此种分立模式所固有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对企业所得税进行"两法合并"及相关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本文拟从论述新形势下分立模式所暴露的弊端入手,有针对性地对最新出台的新企业所得税法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并就企业如何从税收筹划的角度应对调整的政策提出措施意见。  相似文献   

20.
从所得税入手,无形资产摊销出发,考虑纳税筹划的基本方法和企业所处法律,经济环境,进行税收筹划分析。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有的比重较大,从而无形资产摊销对应纳所得税额有重大的影响。实际中,可巧用摊销年限和选择适宜摊销方法,从而实现免除、减少或递延纳税义务,获取资金时间价值、实现涉税零风险等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