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一种制度创新,自20世纪九十年代进入中国,逐渐成为我国部分地区政府改革思路之一。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现实需要,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有助于公共财政效力最大化。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在运作中也面临一些风险: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意识淡薄、公共服务购买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公共服务购买竞争性不足、监管评价体系缺失等,都将成为制约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些问题,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建立全面的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多元监督评价体系是当下防范风险比较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公民人权、解决基本民生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政府在财力不强现实下的理性选择。但我国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时,政府间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不清,各地供给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也存在很大的差距,直接导致了各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均衡性。建立县乡财力保障机制、探寻地方公债出路、推进转移支付均等化和改变传统约束机制与政绩考核机制是在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下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是在政府主导下,以保障农民身心健康和生存发展需要为目的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其核心是保障农民能够公平获得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机会。当下,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仍存在体制机制的限制、结构性的冲突以及资源配置失衡等问题,这些问题本身并非停留在单一的体育公共服务领域,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困境。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的理性选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利经济学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溯源。为农村人口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我国目前存在着某些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现象,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通过加强关乎民生等基础性领域的制度性建设,优化公共支出结构,积极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建立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与政府回应机制,以政府为核心,促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可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农村环境保护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提升乡镇生态公共服务能力则是其承担农村环保责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诸多制约乡镇政府生态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因素。因此,需从增强认同能力、协调能力、回应能力、供给能力等方面以全面提升乡镇政府的生态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6.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本文采用AF方法,从经济设施、社会事务和人居环境3个维度10个指标,以2020年县域数据对基本公共服务短板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燃气供给、用水供给、排水管网和交通路网四个指标短板突出。基本公共服务区域间短板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间十分不平衡,薄弱县问题较为突出。基本公共服务薄弱县由高到低依次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牧区县、陆地边境县、民族县、脱贫县和生态县,粮食主产县、棉花主产县、一类革命老区县的公共服务短板问题不突出。本文建议,开展全国县域基本公共服务监测评估;实施公共服务薄弱县提升工程,对牧区县、陆地边境县和民族县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给予重点帮扶;实施东北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振兴工程;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引导市场与社会多元供给;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优化供给与需求匹配;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效应,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建设“城乡数字大脑”,推动县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获得。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既缺乏效率又显失公平,主要表现为供给严重不足。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偏好没有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决策者的重视。要使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实现有效与公平供给,必须建立反映农民需求偏好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管理民主,创新农村服务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培育农民社会化组织。  相似文献   

8.
西方公共服务制度安排对中国农村公共服务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基本情况1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徐小青 (2 0 0 2 )、王小林 (2 0 0 2 )对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从政府举办的农村公共服务机构与非政府农村公共服务机构两个方面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研究表明 ,家庭承包制实施以来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发生了变化 ,制度本身的变化是从原来的人民公社时期的强制性制度安排 ,发展到现在的强制性制度安排和诱致性制度安排并存 ,其基本特征是供给主体不再局限于农村基层政府 ,在部分发达地区出现了农民协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的非政府供给主体 ,非政府供给主体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严重影响着新农村建设。应在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做到原则统一,内容具体,服务规范,监管到位。  相似文献   

10.
余长惠 《农业经济》2018,(3):115-116
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对农村公共服务存在着巨大需求。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有了很大改观,但仍与城市有很大差距,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要。但是,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故弥补资金缺口,成为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而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推进城镇化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并不健全,具体表现为服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团队、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缺乏,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农村公共服务质量的优化和提升,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在...  相似文献   

12.
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事业等多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存在的客观差距,并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鹏 《南方农村》2008,(3):27-30
本文论述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的基本现状,认为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建设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以及是以农民为本、保障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要求,提出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建设,需推进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改革,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农村教育、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体制,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构建取决于公共治理价值取向、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现状及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三个方面。基于公共治理价值取向转变视角下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迁、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现状及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的分析,构建以农民满意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协同供给模式有其必要性。在界定此种模式概念及探索其构建必要性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多个方面探讨了以农民满意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协同供给模式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包容性视角下的公共财政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间具有相互协调的逻辑关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实现公共财政的公平性提供了外部环境,公共财政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财政上的保障性资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依靠财政政策实现战略目标。鉴于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现状,需要完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一、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大意义 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广大农民群众对政府提出的迫切要求,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现代农业是推进农村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而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则是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现代农业具有与传统农业不同的新特征,与此相适应建立健全完善的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本文从现代农业的特征入手,分析了在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以后,建设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
雄安新区是我国正在建设的智慧城市,它将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城市生活中,构建以人为中心,人与自然、社会、城市、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强调政府公共服务,坚持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根本目标,信息技术与公共服务相结合,实现创新服务、创新监管、创新决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共服务不均等主要表现为城乡及区域不均等,本文研究认为区域间的不均本身就与我国巨大的城乡差距有关,城乡差距是我国公共服务差距的重要贡献因素.本文运用广义熵指标的第二泰尔指数,对全国城乡和沿海内陆间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不均等贡献分别进行分解,从而证明城乡不均的显著贡献。最后,针对现行财政管理体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公共支出角度,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事业等多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存在的客观差距。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突发事件的形成机理。从建设我国和谐农村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