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能源转型不断加速,正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未来新能源将实现跨越式发展,2030年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超过12亿千瓦。同时,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市场交易规模逐步扩大,已经形成了以省级电力市场为基础、以跨省跨区市场为突破、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为方向的电力市场体系,2030年新能源将全面参与市场交易。  相似文献   

2.
注:以上能源数据来自2012年能源工作会议,能源消费数据由国网能源研究院测算,电力建设、电力生产和电力消费数据来自中电联,部分数据为快报口径。  相似文献   

3.
2019年,我国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经营性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全面放开不断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实现突破,国内首批8个电力现货试点全部进入结算试运行阶段。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市场开展了完整的"中长期+现货"按周试结算。2020年,中发〔2015〕9号文及配套文件《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施行已进入第5个年头。本文重温改革目标和重点任务,基于能源转型的电力市场建设融合发展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的关键转型期.在这个关键转型期,电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如何改革.或者说如何革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普遍认为,要想节能环保地满足国民经济以及全社会的发展对于电力的需求,就必须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时代过渡,也就是逐步将传统的化石能源供应体系转变为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但是,实现这样的能源转型,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混合能源时代”。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历了一轮严重的"电荒",部分地区拉闸限电引发社会普遍关注,本质上就是低碳转型环境下煤-电市场顶牛、新能源出力不确定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引发的限电危机,暴露出当前电力能源改革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及电力市场建设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视点     
白皮书专门就“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做了详细介绍,强调我国将坚定地推进能源领域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能源资源勘探开发、电力建设,继续支持民间资本全面进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的关键转型期,在这个关键转型期,电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如何改革,或者说如何革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普遍认为,要想节能环保地满足国民经济以及全社会的发展对于电力的需求,就必须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时代过渡,也就是逐步将传统的化石能源供应体系转变为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但是,实现这样的能源转型,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混合能源时代”。  相似文献   

8.
<正>2022年5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国办函[2022]39号),提出要稳妥推进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可再生能源如何有效参与电力市场实现更合理的配置是当前一个重要问题。国外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分析国外通常是在国家层面先推出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激励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并提出比较具体的发展目标作为要求。同时建立了相对成熟的电力市场机制和相应的管理体制具体落实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可再生能源在政策和市场机制配套下具备良好的发展环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效,2021年德国和英国的风、光装机比例都已接近或超过整体装机总量的一半,风、光发电量占比也接近或超过整体发电量的1/4。  相似文献   

9.
国网能源研究院院长张运洲2010年10月30日在该院主办的2010“能源·经济·发展”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电力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15年我国电力装机总量将达到约14.3亿kW。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开发、高比例并网,系统电力电量平衡、安全稳定控制等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构建功能更加强大、运行更加灵活、更加具有韧性的新能源管理体系成为迫切需要。国网河南电力安阳供电公司遵循新能源管理“高弹性,超柔性,全智能”的工作思路,积极构建与实践基于新能源柔性管理的新型电力系统,通过市县新能源一体化管理,注重新能源风光互补科学配对和风光储协调联动,以及风光水火储荷互动共享,强力推进电网的柔性管理,加快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  相似文献   

11.
正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统揽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全局考量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创新推进新能源发展一线单位,国网冀北张家口风光储输新能源有限公司将紧密围绕张家口新型电力系统地区级示范区规划部署,努力以新思想领航新征程,用新战略推进新目标,用"风光实践"引领新能源试验示范,完成好"风光无限"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12.
数字     
5.3万亿千瓦时:2013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国网能源研究院电力供需分析预测课题组综合分析,2013年我国经济增速将略有上升,预计全年GDP增速为7.6%~8_3%。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全国电力需求增速将有所提高,预计201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53~5.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9.0%。  相似文献   

13.
<正>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电力市场化改革,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和难点又是电价改革。从2002年国家出台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5号文件开始,我国以电力市场改革为核心的电力体制改革已经实施20余年;2015年9号文启动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正在能源革命战略的指引下,加速推进能源转型的进程。可以说,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仍面临许多重要问题,其中,电价形成机制与电价政策选择等问题无疑是诸多改革问题的聚焦点。近期笔者拜读了长沙理工大学叶泽教授等所著《我国电价体系建设与电力工业发展战略转型研究》一书,深感推进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必须要进一步深化对电价体系建设问题的理解,相应地,电价改革也必须要有新的突破,而该书恰为推进电价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全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概括起来,大致从五个方面分析和提出了通过电力体制改革促进电价体系建设并实现电力发展战略转型的理论观点与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4.
《广西电业》2006,(6):5-5
近日,第二届中国替代能源与电力国际峰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主题为"国家能源新战略下中国电力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会上,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信息中心副主任孙耀唯做了题为"加大改革力度,促进替代能源发展"的发言,对电源结构调整和替代能源改革思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电力市场化改革是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体制性保障。从当前实践看,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主要矛盾和难点在于跨省区的电量消纳和电力平衡。由于我国电力资源富集区与用电负荷中心普遍呈逆向分布特征,大多数省份的电力生产和消费都难以自我平衡,遇到电力供需严重失衡时更是难以独善其身。因此,新增的电力装机和电量,无论是火电水电等传统势力,还是风电光电等市场新贵,都面临跨省区消纳的客观需求和现实压力。尤其是西南水电和"三北"及西部地区的风光发电,很大比例都要输到外省区消纳。  相似文献   

16.
毫无疑问,2022年电力行业面对的将是考验不断加码、挑战不断升级的局势:电力系统怎样平稳实现新旧交替?电力短缺的风险是偶发还是必然?计划迈向市场如何破立并举?放眼望去的,皆是不确定性,但可以确定的,是不容动摇的"30·60双碳"目标。纵览2021年的电力发展,既有起跑"双碳"的全新气象,也有电荒再现的真实窘迫;远期的蓝图令人神往,当下的路途步步坎坷。诸多的失衡与错配提示着我们,能源电力正在发生重大而急剧的变化,新形势的到来锐不可当,以惯性思维推演能源电力的发展路径,已经不合时宜。在2022的开年布局之际,尤其需要再一次深刻而理性地审视能源电力发展的底层逻辑。  相似文献   

17.
从市场机制建设、政策法令修改、能源结构变化等3个方面,对2008年欧盟电力市场发展的重大事件包括交易所融合、欧盟跨国电网建设、能源企业产权拆分和能源供应多元化等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结合我国目前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实际情况,在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的全国电力市场、加强电网建设、研究制定我国能源多元化发展规划和政策等方面给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区域电力市场应如何形成目前,有两个认识问题需要解决:(1)区域电力市场的范围是否必须与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5号文”)划定的六大区域相一致(2)区域电力市场与省级电力市场是否势不两立,非此即彼。1、关于区域电力市场的界定。无论从逻辑上看,还是从价值取向出发,都难以得出必须与“5号文”划定的六大区域一致的结论。如果区域电力市场必须按照六大区域(以下简称“大区”)划分,试问“川渝”算不算区域?“京津唐”算不算区域?它们都已突破了省间行政边界形成了电力资源的跨省配置,因而与设计中的华中、华北区域市场在性…  相似文献   

19.
电网处于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是能源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面对新能源消纳的重要任务,国网湖北电力襄阳供电公司主动作为,以“新能源并网消纳”为契机,创新“保障、发展、联动、暖心”四大工作机制,化解新能源消纳难题,助力襄阳新能源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20.
崔静  梁吉 《华北电业》2021,(2):28-29
"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是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时期。如何确保开好局、起好步?如何聚焦"双碳"目标,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中发挥骨干央企主力军作用?本刊邀请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发展部主任梁吉就相关问题作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