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分析和评价城市土地利用绩效并确定其空间分布,有助于土地管理的宏观调控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建成区为研究区,从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和土地管理四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采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对2001~2012年黑龙江省12个城市土地利用绩效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并以评价结果为样本点,通过聚类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绩效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1~2012年,12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绩效水平呈不同变化趋势,总体绩效水平上升,根据评价结果将12个城市分为土地利用高绩效地区、中等绩效地区和低绩效地区三大类;在空间上,城市土地利用绩效水平整体呈现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特征格局,各城市的土地利用绩效水平差距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石油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土地利用处于不断变化和调整时期,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至关重要.文章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构建了大庆市转型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主、客观赋权,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大庆市建成区2002-2006年转型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投入、土地产出、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度对该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同时存在土地产出能力、土地生态以及接续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等问题,因此,应积极采取必要的措施实现城市转型期土地利用模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3.
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评价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内涵来构建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四川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四川省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差异显著,川中、川东地区高于川西地区,此评价结果与四川省采取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部署相符合;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四川省各城市进行障碍度诊断,发现绝大部分城市面临生态承载的障碍;为了促使四川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建议将土地高承载区的产业向中、低承载区转移,对于不同的土地承载力障碍区应采用不同的土地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从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入手,选择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生态利用4个方面的10个评价指标,采用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层次分析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利用多因素加权分值法确定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水平不高,区域空间差异较大,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城市土地利用的挖潜力度,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提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我国主要城市辖区土地综合承载指数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提出土地综合承载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城市土地综合承载指数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土地综合承载指数能够反映土地利用状态,能够符合实际地表达各地土地利用的效率。该指标显示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异明显,西部明显低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北部明显低于南部地区;利用土地综合承载指数将30个省会和直辖城市的土地利用分成三个承载级,上海等四城市处于高潜力级,东、中、西内部土地利用效率差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江苏省1990—2014年经济、社会和国土统计数据,采用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模型对江苏土地利用绩效时序演变和空间特征进行评价,并利用障碍度诊断模型对评价结果进行诊断。研究发现,省域尺度层面,江苏省土地利用综合绩效经历了一个"低绩效→中等绩效→高绩效"的演变过程;在综合绩效贡献度上,经历了一个"社会绩效主导→生态绩效主导→经济绩效主导"发展过程;土地利用绩效障碍因素经历了一个"经济障碍因素主导→社会障碍因素主导"的演变过程。市域尺度层面,土地利用综合绩效总体呈现南部较高,北部较低的空间分布状态;经济绩效呈南部地区总体高于北部地区分布,苏北和苏南地区的主导障碍因素分别是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江苏省土地利用绩效的改进路径:消除土地利用绩效发展中的社会因素障碍,重视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土地利用过程中"经济—社会—生态"三维一体协调发展;合理规划配置土地资源、以规划为引导促使土地利用绩效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是衡量城市土地利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文章从经济一社会一生态三个方面构建适合黑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最优组合赋权法和协调度对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2002-2009年间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水平进行分析比较;以评价结果为样本点,通过聚类分析得出全省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水平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在时问上,12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效益水平呈现不同变化趋势;根据评价结果将12个城市分为土地利用高效益地区、中等效益地区和低效益地区三大类;在空间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水平呈现"T"型的分布特征,"T"型区域内城市用地效益水平高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健康的重庆市南岸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构建基于生态健康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探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的新思路。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研究结果:归纳了基于生态健康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构建了一套包括7个项目层、32个次级指标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南岸区5大组团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研究结论:本文构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能有效地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综合评价,是未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新方向,能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充分结合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研究地学知识在城市地区土地利用适宜性决策过程中的应用框架,构建包括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建设用地区位经济适宜性、农用地适宜性等在内的土地利用综合适宜性决策体系,综合考虑城市地区空间发展需求、地质环境条件、区位经济优势、基础设施条件、短缺生态资源保护等,确定土地利用综合适宜性决策的框架体系.以杭州市为例开展了土地利用综合适宜性决策研究,结论反映框架的适用性及优势.提出的思路框架可以更好地沟通地学与城市规划及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且将地学知识充分运用于土地利用适宜性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要求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粗放、低效、拼资源型的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按照综合效益最优和合理、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目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在自然地理、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生态保护层面构建了宏观的、分用途的低效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计算4类用地的综合适宜值,根据土地用途最适合、优先级排序和邻域协调的配置规则,融合低效用地基础数据库与宏观确定的综合适宜值实现低效用地再开发方向优选。结果显示优化选择后土地利用组合类型依次为居住—商服—工业—公共服务设施—绿地。低效用地"宏微观基础数据库—宏观评价体系标准—宏微观数据融合"的再开发方向优选方法将为其他发达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黄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的高效集约化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以湖北省黄石市土地利用的自身特点和现状数据为基础,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并将其与国家城市土地用地标准进行比较;提取了20个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进行因素分析,构建了一个具有三级层次结构的城市土地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综合应用模糊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对黄石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最后,分别从六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试图为我国工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综合评价西安城市土地经济利用效率情况,本文以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为指导,以模型为基础,研究依据效率评价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问题,从而对西安近13年来土地利用经济效率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评价指标的选取、确定及纵向比较表明,西安土地利用经济效率总体水平比较高。此外,通过DEA评价与分析,结合西安的土地利用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究采用熵权—TOPSIS法,在微观尺度上定量评价农村土地利用绩效,分析其差异,以期为提升农村土地利用绩效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间湖北省土地利用综合绩效评价值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从评价准则层来看,土地利用绩效评价的4个维度的绩效评价值存在变化幅度差异,相比较而言,土地利用的经济产出绩效和生态涵养绩效评价值增速较快,社会保障绩效和景观效应绩效评价值增长迟滞;(3)考虑不同区域的农村土地利用绩效,湖北省平原地区的土地利用综合绩效评价值高于丘陵地区和山区,但丘陵地区的土地利用经济产出绩效评价值高于平原地区和山区,而山区的土地利用生态涵养绩效和景观效应绩效评价值均明显高于丘陵和平原地区。总之,2010—2020年,基于农户视角的湖北省土地利用综合绩效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从4个维度来看,土地利用绩效水平存在变化幅度差异;不同区域的农村土地利用绩效水平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效率三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分析了四川省17个地级市、14个县级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现状及分异特征,综合评价了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提出做好城市长远规划、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变化是土地利用类型从低生态位层次向高生态位转变的自组织行为。对不同层次的土地利用生态位进行控制与协调,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生态位势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土地利用经济生态位模型,并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定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相互作用的强度。通过对土地利用经济生态位与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相关分析,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客观地评价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程度.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对促进城市土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哈尔滨市域所辖8区10县(市),1996-2006年土地利用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通过对生态足迹的测算,可以评估人类土地利用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市人均生态足迹旱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减少,人均生态赤字不断增加,哈尔滨市土地利用处于一种超负荷状态.最后,对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地区土地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从耕地保障能力、生活空间、经济和生态承载力等方面建立起评价区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评价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整体较强,寒亭区、昌邑县和博兴县承载能力相对较弱,在单项评价中,土地承载能力整体较弱。通过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掌握了地区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以及土地利用的特点,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土地开发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分析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探究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更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法]以贵州省第一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都匀市为研究区,从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两个系统入手,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了测算。[结果] 2009—2016年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呈不断上升趋势,协调度等级由轻度失调上升到初级协调状态;协调发展类型由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型变为土地利用滞后型。[结论]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总体协调发展度水平仍旧较低,且土地利用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都匀市今后发展,建议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开发利用规划,加大对建设用地挖潜的力度,同时注重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19.
基于PSR框架的徐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从城市土地利用的人地关系入手,探讨基于PSR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AHP)法确定指标权重,选择二次综合函数来评价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并进行动态调控;利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与模型对徐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徐州市正处于大幅度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的初期,土地利用状态和环境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域,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从资源保护性、生态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社会接受性等方面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通过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和土地可持续利用障碍因素诊断模型,评价贵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分析其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