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而碳排放量逐年增加、能源消耗持续增长,极大地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认识和研究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探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对策与途径,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基于1983-2012年间的统计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表明我国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联系。并通过分析Kaya恒等式与城市化指标之间的联系,提取出人口因素、经济因素、能源因素和技术因素进而分析这些因素与碳排放之间的协整关系。结果显示,这些因素与碳排放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联系。最后,对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和低碳经济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碳排放的密集区域,城市化是我国碳排放量增长的重要因素。采用1985-2009年的中国城市化水平数据和同期中国碳排放量的测算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检验。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具有很高的正相关性,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碳排放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但碳排放量不是城市化水平的格兰杰原因。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滞后性,短期影响较小,长期影响显著。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模型对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进行动态模拟,分析其在长期和短期均衡关系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提出中国实现低碳城市化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采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我国29个省份1991-2007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研究城市化、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协整关系,并基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考察短期波动的影响。得出结论:(1)城市化、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城市化和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长期的正向影响,城市化通过创新中介效应显著地驱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种影响在沿海和内陆之间存在差异;(2)城市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的短期影响,且滞后一期影响强度大于当期,而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并不产生短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炎涛 《技术经济》2012,31(4):75-81
运用Hansen和Seo的两区制阈值协整理论,研究了1953—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及其关系的短期非线性调整。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非线性协整关系;当两者的长期均衡关系出现短期偏离时,在正常区制中,主要依靠碳排放的调整使两者间关系恢复到长期均衡状态,在极端区制中,碳排放和经济增长都会向均衡状态做出调整,且碳排放的调整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5.
谢守红  徐西原 《技术经济》2013,(2):20-23,38
测算了1995—2010年江苏省的碳排放量,运用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和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对江苏省碳排放量与外贸出口总额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995—2010年江苏省的碳排放量增长迅速,但呈明显的波动趋势;江苏省的碳排放量与外贸出口总额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其长期弹性为0.229;短期内,前期的非均衡误差以19.04%的比例对当期碳排放量做出修正,以保证碳排放量与外贸出口总额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外贸出口总额是碳排放量的Granger原因,而碳排放量的增加不能解释外贸出口总额的增长。最后提出,加快外贸出口结构调整,减少高能耗、高碳产品出口,是江苏省减少碳排放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9,(9)
通过选取2010年至2017年黄金价格和美元指数的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的研究方法,得到了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且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的结论。但实证表明,两者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会发生短期偏离的情况,因此笔者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来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关系时,将以(-0.0924)的纠正力度将非均衡状态调整到均衡状态,也就是当期误差会比上一期的误差减小9.24%。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基于1979-2008年国家统计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协整理论、ECM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我国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经验关系.协整检验发现出口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ECM模型证明出口与经济增长存在短期的负相关关系,虽二者短期波动不可避免,但能够收敛于长期均衡状态不过短期影响比长期影响力度小得多;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出口导致经济增长而不是相反方向.并根据以上结果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不断推进,能源与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对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关联性的研究是预测我国能源消费及需求并制定和实施能源政策的重要依据,进而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文章以变结构协整的视角,设定虚拟变量,对1953-2011年的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与实际GDP数据进行变结构协整分析,认为1960年是结构突变点,进一步建立考虑突变点的回归模型,并与不考虑变结构的协整分析结论作对比,得出结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有较强的关联性,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考虑变结构的协整分析结果优于不考虑变结构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
选取高技术产业代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风险投资发展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长期来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风险投资之间具有协整关系,但仅是风险投资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好处并没有分配给风险投资。短期来看,风险投资波动会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生剧烈波动,但是这种波动往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没有长期实质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运用计量经济分析工具,分析了1981—2008年苏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发现两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运用ECM模型定量分析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变动对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误差修正调整系数则以-0.267的力度反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波动,从而使两者间呈现不断向均衡状态变化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0—2011年我国环境规制和3个典型的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VAR模型和VEC模型等方法和工具,分析了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强度与3个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强度和3个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均存在长期协整均衡关系;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均能构成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强度变化的Granger成因,反之则不成立;当短期波动使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强度与3个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关系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偏离部分将在当年被不同程度地调整和修正。最后,提出环境规制应为实现我国两型社会保驾护航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郭辉 《经济论坛》2014,(8):41-45
新疆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进程和不断提高的城市化水平所呈现的能源需求特征使得经济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陷入两难困境。在估算了1978~2008年新疆的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之上,从工业结构和城市化两方面分析了新疆能源消费引致的碳排放的主要特征,选用协整方法和VECM研究发现新疆的碳排放与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市化水平和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每变动1%,分别带动碳排放总量同方向变动1.516%和3.038%。相比之下,工业产值变化对碳排放总量具有显著影响。减排政策调控的重点应该是从节能和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两方面入手,才能在碳排放约束下实现新疆经济的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19180-2009年期间我国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出口额以及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统计数据,利用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和Johansen协整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就FDI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长短期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建立模型并得出结论.研究发现:FDI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对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做出了正向积极的贡献,其长期效应明显优于短期,且长期效应对短期波动具有调节作用.因此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外商长期投资,并充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强化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和行业政策以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  相似文献   

14.
利用广东省1987~2011年的能源、经济、对外贸易样本数据,采用ARDL模型定量研究对外贸易、能源结构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边界值F计算表明,对外贸易、能源结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量之间呈现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在长期关系中,对外开放度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不显著。对外开放度对碳排放量的短期影响影响为负值。能源结构对碳排放量的长期影响为正值,而短期关系为负值。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长短期弹性系数均为负。因果关系表明,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能源结构和经济增长,能源结构和对外开放度之间均存在双边因果关系。同时,存在从对外开放度到经济增长,从碳排放到对外开放度,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能源结构、对外开放度的单向因果关系。广东省在制定低碳发展和经济增长政策时,首先,要考虑能源结构优化,降低能源结构中高碳能源的消费比重,降低能源强度,提高能源效率。其次,要改变传统粗放型发展对外贸易形式,推行具有"低投入、低能耗、高效益"特点的新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5.
选取我国1978~2011年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及碳排放量的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技术对中国城市化、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的长期及短期动态关系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城市化水平提高是导致碳排放量增加的原因,反之不成立;碳排放与第二产业之间也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碳排放量增加是第二产业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具有高碳排放量的高耗能产业是我国第二产业的重要支柱,支撑着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我国的经济增长遵循从"排放"到"增长"的路径。从三者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来看,城市化水平、第二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且长期的影响显著。我国由"排放"到"增长"的因果关系使得未来阶段容易陷入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两难困境,因此,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低碳城市化等方面入手逐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耀彬 《财经研究》2007,33(11):72-81
文章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和协整分析来实证城市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并利用因素分解模型定量测算出城市化对中国能源消费变动的贡献份额。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量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联系,且二者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但这种长期均衡的短期纠正力量并不很强;现阶段城市化对我国能源需求的贡献作用尚比较小,而且还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建立有助于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化推进模式是中国降低能耗的根本路径选择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GDP最终消费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依据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 ,测定了我国GDP最终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水平及利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效应 ,并对当前消费需求疲软做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我国碳排放与出口贸易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基于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1988~2007年碳排放量和商品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碳排放与对外出口贸易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出口的短期变动也同样对碳排放量存在正向影响.此结果反映出商品出口是加剧我国近年来碳排放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通过1985~2010年的统计数据,基于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研究了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强度和能源的碳排放强度对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碳排放与上述四项影响因素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别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的动态冲击效应和影响程度。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甘肃省科学制定低碳发展整体方案和管理指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我国R&D经费支出结构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运用协整方法对样本期内的数据(1995-2008年)进行协整检验。首先对R&D经费支出结构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结构变动进行分析,然后对样本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结果表明:R&D经费支出结构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结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