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田继忠 《经济论坛》2011,(11):134-136
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提升一直是摆在城市老城区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分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有机更新理论的基础上,以北京南锣鼓巷为例,探讨实现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双赢"的有效模式和路径,以期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体验经济到来的今天,旅游开发如何满足游客旅游体验受到众多研究者和决策者的热切关注。近年来,随着文化遗产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涌向历史文化街区,如何满足游客的旅游体验将成为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的热点问题。因此,从体验环境营造、文化内涵挖掘、体验活动项目设计和体验活动的整体和谐性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历史文化街区体验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以利于更好地满足游客体验需求。  相似文献   

3.
设计和建设一个能满足现代人生活需要,同时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码头商业街区,应尊重自然、尊重人和尊重历史.运用保护与更新并举的规划思路,保护码头商业街区文化和滨江建筑特色,更新落后的人居环境.唤醒百年的码头商业街区.  相似文献   

4.
历史街区是城市演进历程的见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而城市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引起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在可持续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已经成为现代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问题。文章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从改造前后的空间布局、功能导向、文化气息及价值效益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了古迹改造过程中的得失,并提出了基于生态理念的重要性,以期探寻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的完美方式。  相似文献   

5.
王君 《经济师》2011,(8):225-226
太原市是具有2500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古城,老城区内仍遗留下相当多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文物建筑,一些传统街区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貌特征。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和市政道路拓宽改造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居民的住房和城市交通问题,但也对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损坏,如何处理好改造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应当慎重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文章从太原市南华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改造设计入手,对太原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改造规划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城市景观设计是有关城市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景观生态设计的概念和具体内容,指出景观生态设计是建设生态城市的有效途径,并深入探讨了景观生态设计的具体思路,提倡在设计中保护不可再生资源,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耗费;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有效利用废弃的土地和淘汰的城市空间;顺应环境条件、打造优质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从而实现生态的城市环境.生态设计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景观生态设计是城市化进程中关系到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设计活动,大力提倡景观生态设计,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构成的要素、含义及构成进行了分析。综述了近百年来城市发展对历史文化的破坏情况。并以清河坊历史街区为例,分析了现阶段杭州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状况,总结了其中的经验与教训,为日后的工作提供了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敏 《技术经济》2019,35(2):120
面对全球化与中国高速城镇化带来的文化身份与生态建设危机,借用菲尼克斯·瓜塔里在《三个生态》中的环境、社会和心理3个生态三位一体的复杂系统观对重庆地区经典的清代“巴渝十二景”进行重新分析与解读,从环境-风水、社会-意识、心理-想象3个方面的交叉来完整地构建出那个时代的历史文本截面,这有助于引导时代的技术与文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新注入。  相似文献   

9.
研究选取淮安市东大街为例,探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和复兴问题。目前淮安市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存在很多发展问题,从淮安中心城市建设的实际出发提出街区改造和复兴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化建设,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文章在分析生态文化内涵与特点及我国生态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基础上,从5个方面提出了加快我国生态文化建设的对策,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随着GIS技术的发展,其在城市规划的利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以《赣州市南市街历史文化街区南市街道路两侧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利用GIS技术对历史文化街区内现状建筑进行综合价值评价,进而确定历史文化街区现状建筑物保护与整治方式。  相似文献   

12.
居住医生态园林化是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居住条件、创建低碳理想人居环境的重要民生工程。通过对城市居住区现状分析,重点阐述生态园林化居住区的特征及理想的环境生态、景观、文化、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化理念与我国古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美英 《生产力研究》2005,(2):141-142,168
世界资源环境的恶化促使生态文化理念受到极大的重视,成为近年来理论界的热门话题。而我国的古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古城旅游环境的大量破环以及古城资源的接近枯竭,可持续发展成为古城旅游开发和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问题。然而要实现古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人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生态文化理念正是概括了可持续发展的全部内涵,所以笔者认为将生态文化理念植入人心,必能带来古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社区景观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结合的重要区域,在其规划设计中,要考虑环境的生态和文化效应。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时空过程,对居住区景观的生态研究,是为了确定一个共同的目标,希望在社会多层次的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和相互协调下,使城市居住区景观体现“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本文首先阐述了社区园林景观绿化设计的原则,并通过工程实例探讨结合新时代的园林景观绿化设计来满足当前生态层面的提升,从而营造出实用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社区园林绿化景观。  相似文献   

15.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带动了城市现代化的过程.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兴起,掀起了旧城地段的建设开发的高潮.在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对历史街区中的住房、能源、交通、通信、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挑战.出于对商业经济的考虑,出现了历史街区被拆、传统文化风貌被毁、人文环境破坏、文物受损的事件.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提高,出现了许多对街道历史文化的保护,但保护的结果却不尽人意.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宽窄巷子例子,谈谈对城市建设中街道历史文化保护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试论海南旅游商品包装的可持续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文化传承和生态环保两个角度探讨海南旅游商品包装的可持续性设计.海南地域文化元素和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的挖掘、转换与应用是其实现文化可持续性的途径;材料的环保、结构的易拆卸、一物多用、部件的规范化是其实现环境可持续性的具体方法.包装设计中环境的可持续性与文化的可持续性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北京市提出"世界城市"这一发展目标以来,越来越多的视线投向了历史街区。不当的发展模式不仅会使历史街区自身遭到破坏,更会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什刹海是北京市历史街区的典型,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文化构成和珍贵的历史建筑。目前其产业发展存在的定位不明确、居民参与度低等问题限制了什刹海街区的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利用"世界城市"的契机,应当以民族性、整体性、协调性等为原则,对什刹海街区的产业进行科学定位、合理规划、环境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8.
佛山岭南天地项目是一个利用私营开发力量来维护历史街区特色促使城市历史地段复兴的例子。规划者面临的挑战是在保护历史街区的同时,还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中心街区以满足具有350万人口规模并且还在急速增长的城市所必需的条件。规划者必须意识到,需要在规划地区进行一系列、并要达到一定密度的私营开发,才能支撑一个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功能复合型城市地区,从而降低历史街区及祖庙的保护和维修成本,恢复其旧时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李军 《环境经济》2014,(1):105-109
丰富多彩的环境文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发挥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环境文化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理念正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重塑着人们的环境理念和价值观、道德观。  相似文献   

20.
随着相关法律的完善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历史街区物质遗产的保护已初见成效。历史街区原住民是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他们的需求是街区继续存在的意义,对街区生活延续、活力再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历史街区的保护应当以原住民为核心,保护的成效必须建立在以原住民为主体的评价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借助历史街区保护的"原住民回迁"模式,以小河直街回迁的原住民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整理的形式,评价其对街区保护的成效,并对该模式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