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经济增长与环保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必须正确处理解决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以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其重要意义。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是改革开放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是老工业改造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依据,结合实际情况指出了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不同区域的特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依据,结合实际情况指出了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不同区域的特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自2004-2008年新疆统计年鉴将环保数据纳入其中后的数据,力致于研究新疆在该5年内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状况.在查阅各种文献基础上,笔者最终选取循环经济的3R理念来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协调度来衡量最终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态.根据最终数据进对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类型最进行分析和规整,进而得出总的结论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胡国君 《时代经贸》2011,(10):39-39
本文选取自2004-2008年新疆统计年鉴将环保数据纳入其中后的数据,力致于研究新疆在该5年内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状况。在查阅各种文献基础上,笔者最终选取循环经济的3R理念来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协调度来衡量最终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态。根据最终数据进对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类型最进行分析和规整,进而得出总的结论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实现流域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构建流域协调机制,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明确流域内各行政单元功能区划;明确各行政单元交接断面水质与水资源量要求;确立流域功能区划的法律地位;明确流域内各行政单元的权利和义务;建立流域协调机构;建立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政策;严格流域协调的目标与责任考核。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对环境质量的敏感程度日益重视。人们不但需要一个富裕的物质文化生活,还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通过论述经济和环境的辩证关系,阐明了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指出只有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才能协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全球化条件下可持续发展不仅注重时间观的理解,更应注意纵向与横向空间观的含义。全球化可能对可持续发展产生面或负面的产品效应、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政策制度效应。  相似文献   

10.
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星亮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经济与生态不协调已成为当代的重大问题。全社会都应当重视这个问题,关心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一、深刻认识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虚拟经济虽然取得一定发展,但尚不能满足实物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批有成长潜力的产业和企业得不到足够的金融支持,金融资源配置不当,虚拟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制约了实物经济的成长。因此,中国应遵从适度和平衡原则,稳定和协调地发展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只有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国经济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升中国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2.
13.
论区际经济关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覃成林 《经济纵横》1996,(11):22-25
论区际经济关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覃成林区域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区域经济的发展既取决于内部的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又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制约。区域经济的外部经济环境主要由宏观经济整体运行状态和区际经济关系构成。本文主要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区...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市场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经济市场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覃成林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推进经济市场化的过程。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走出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从经济市场化的大趋势中寻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和途径。一、经济市场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环境经济市场化意味...  相似文献   

15.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采用乘法合成模型,构造了环境能源经济协调发展度这一指标,科学地评价了中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环境、能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对2003—2008年期间协调发展度的变动因素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中国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度极不平衡。第二,自主研发、技术引进、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能源价格上升,都能提高协调发展度;而技术改造和第二产业比重增加,会对协调发展度产生负面影响;FDI的引入和所有权制度调整对协调发展度的提高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赵曦 《经济论坛》1996,(9):11-12
资源配置市场化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赵曦导源于地区倾斜或循序推移战略所形成的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增长,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空间区域发展的基本特征。地区经济的倾斜发展,使长期形成并在解放后逐步缩小的东西部经济级差又被迅速拉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我国存在的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基础上,提出二者协调发展的一些宏观、微观战术思考。  相似文献   

18.
19.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对中国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探讨,并结合黔西南州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实际,针对黔西南州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十二五”时期,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战略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级技能人才,把人口压力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民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民族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