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师》2017,(8)
随着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城市公共自行车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文章以哈尔滨市为例,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哈尔滨市的6个城区的500名居民进行调查。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筛选出影响居民使用城市公共自行车满意度的5个指标:便利性、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与服务性,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居民使用城市公共自行车的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为城市更好地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给予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解海燕 《经贸实践》2016,(2):313-314
随着: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自行车替代私家轿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张家港作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先行城市,稳步发展公共自行车事业,使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实现无缝对接,破解了交通末端"最后一公里"难题,让"低碳出行、绿色生活"随着车轮跑遍市区的大街小巷,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目前张家港公共自行车的现状和市民对此项服务的满意度也越来越被大家关注.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和出行量快速增长.小汽车数量急剧增加.这给城市道路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为此,在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时,应提供一种有效的交通模式,在满足居民合理出行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城市中心区路网的小汽车交通量,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拥挤.本文通过对停车换乘设施的概念、停车换乘设施规划原则目标及停车换乘设施规划层次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城市型自行车绿道对于鼓励居民慢行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从共享单车社会行为大数据和绿地空间利用潜力分析两方面内容入手,构建了一个基于实际使用需求和城区可建设空间的城市型自行车绿道选线规划途径,并以北京海淀区为例开展实证探索。选线规划途径主要包括:利用共享单车起点—终点数据,并运用熵值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绿地节点利用潜力分析,确定关键连接节点;通过共享单车轨迹数据得到自行车使用的道路热度,提取现状线性绿地廊道,生成自行车绿道连接的土地适宜性成本栅格;利用连接节点和成本栅格计算最低成本路径,划定绿道选线。该选线途径将随着城市大数据的进一步丰富和准确而得到完善,具有很好的未来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讨国内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设计、实施和可持续发展现状,引入交通规划、商业管理和设计三种学科领域和研究视角,运用产品服务系统、情景构建、案例分析等方法,将面向用户的产品设计、服务系统设计、可持续交通与城市规划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的观点和思考相结合,通过对国内5个典型城市的案例对比研究,从整体服务与产品设计、系统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探讨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6.
赵艳 《商周刊》2015,(3):78-79
在阿姆斯特丹的每个区域,都有自行车停放点,租借自行车的店铺也密布在城市各处。阿姆斯特丹,是荷兰的首都,因河流众多而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在这里,你可以参观遍地都是的博物馆,也可以乘坐小艇从另一个角度周游城市。不过,对单车爱好者来说,阿姆斯特丹更是闻名遐迩的单车之城。在这里,平均每1个阿姆斯特丹人就拥有3辆自行车,自行车的总量更是高达汽车的4倍。在许多城市还在努力推动自行车出行时,阿姆斯特丹市内的自行车出行率已经达到了32%,到底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8,(4)
地铁作为城市道路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地铁项目建设具有投资巨大、经济拉动能力强等特点,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内容。文章分析了地铁建设对太原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地铁建设在给居民的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可以推动地铁沿线商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宫峰 《新经济》2014,(11):3-4
文章通过对比分析部分西方国家在实施绿色交通方面的措施和广东省部分城市实施绿色交通的现状,认为广东省应根据城市特点,通过经济、法律手段降低居民对小汽车的拥有量及对公共道路、场所的占用,将自行车交通放在特殊的交通地位,并从管理、技术上对进一步优先发展广东省绿色交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吴颖 《时代经贸》2010,(12):15-15
随着轿车的普及,大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自行车不再是居民出行的首选,曾蔚为壮观的自行车洪流不复存在。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根据交通部门统计数字,从新世纪开始到2009年的这10年.是北京市自行车出行比例急速下降的10年,2009年北京市自行车出行比例仅有20%不到,比2000年减少了一半还多。国内自行车交通的现状正陷入一个瓶颈状态。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阅资料、调查数据和实地搭乘体验,对比分析了新乡、香港两城市的交通现状.香港公共交通工具多样化,市民日常使用的主要是巴士和地铁,私家车日均出行约占5%,而新乡则为65%.两地居民都对交通工具的环境影响非常关注,城市秩序、覆盖人群、设施衔接和经济带动是公众提及的主要社会影响因素.由香港的公共交通系统,我们认为环保、经济发展和社会人文是可持续发展交通系统模型中的组成部分.城市解堵的关键要从以私家车为核心转移到以公共交通为核心,公共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优化可以从公共交通方式的多样化、公共交通方式的价格分层及提高私人车辆的拥有成本和提高城市道路利用率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1.
能源消耗与CO2排放主要来源于城市,而交通又是城市碳排放的三大主要来源之一。城市公共设施是居民出行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也是城市中主要的交通吸引源之一。文章以减少交通碳排放为目标,提出市级公共设施空间布局结构是在小城镇宜集聚于城市中央位置,在大中城市宜分散布置于城市中央和四周;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要与住宅区混合并与绿色低碳交通设施相结合;公共设施用地规划设计中按照居民可步行距离确定公共设施街区适宜的深度与宽度、减少公共设施用地中的停车场,以减少居民出行交通距离,方便步行与使用自行车和公共交通,限制私人汽车交通空间,实现城市低碳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轿车的普及,大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自行车不再是居民出行的首选,首蔚为壮观的自行车洪流不复存在.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根据交通部门统计数字,从新世纪开始到2009年的这10年,是北京市自行车出行比例急速下降的10年,2009年北京市自行车出行比例仅有20%不到,比2000年减少了一半还多.国内自行车交通的现状正陷入一个瓶颈状态.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一个测量航空运输服务贸易壁垒以及自由化后经济效应的可行的方法,这在中国航空运输服务贸易研究方面还是首次。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运输服务开放不仅对服务贸易本身贡献极大,而且对货物贸易以及经济增长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运输服务开放后带来的运输服务成本降低可以产生和保护关税的降低一样的效果,运输服务成本降低这种影响之一是货物贸易的数量增加。另外也可以得出运输服务成本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运输成本加倍会使经济年增长率减半。  相似文献   

14.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并克服有桩公共自行车系统局限性,更好的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智能共享"的共享单车进入中国的各大中城市,本文阐述了中国共享单车发展历程.分析了共享单车的特点尤其是较传统有桩公共自行车存在的优势,并说明了共享单车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所遇到各类问题.提出了加大对共享单车领域监管力度、重视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合理宣传引导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模式主要有民营企业建设模式、传统政府采购模式、PPP模式等三种.不同的建设模式会产生不同的实施效果.通过比较研究显示,在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的三种主要模式中,PPP模式具有很大优势,它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减轻政府负担,保证项目实施效率,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区位性因素与公共品的最优供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两种区位性因素对地方公共品最优供给(质量与数量)的影响。一类区位性因素为某公共品在城市中所在的区域。分析表明,位于城市边缘地区的公共品的最优质量要小于位于城市中心地区公共品的最优质量。另一类区位性因素为某公共品与居民的相对位置(距离),这一因素在具体分析中被转化为使用居民出行半径表示的指标。结论表明,出行半径的增加一方面加大了中间投票人与公共品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使得原先距离公共品较远的居民得以有机会享用该公共品。前一种影响对公共品的最优质量起抑制作用,后一种影响的效果则相反。而公共品的最优质量随出行半径如何变化,将取决于这两种效应之间的比较。本文还根据公共品之间是否存在替代性区分了替代性公共品与非替代性公共品,并分析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公共品受区位性因素影响而在最优质量与最优供给数量上所呈现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城市的公共交通是具有公益性的社会交通系统,它占有城市交通相对交大的比重,是与大多数城市居民出行息息相关的.对城市公交系统的评价可以全面准确的认识现状公共交通的发展水平,为未来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工业品多样性消费的偏好、公共品享用的便利,以及对服务品多样性与多层次性的需求是居民向城市集聚的三个重要动力,相对于前两个因素,服务业与城市集聚力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基于此,本文建立服务业发展对城市集聚影响机制的空间模型,在研究服务业发展对城市集聚影响机制的同时,使用数值模拟、面板门限回归的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服务业发展对城市集聚的影响机制是通过居民对服务品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的偏好实现的;服务业发展能够提升城市集聚力,但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当服务业相对效率、居民服务品消费比重以及收入水平较高时,服务业发展对城市集聚有显著的正效应;相反,当三者较低时,贸然鼓励服务业发展则会阻碍城市经济的集聚。  相似文献   

19.
将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文化融入促进社会融入,促进农民工最终实现市民化的重要途径。由于体制制约、制度缺失、责任不清、资金不足、观念陈旧等原因,当前农民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不同程度缺失。要通过发挥政府在农民工文化服务方面的主导作用、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并开放投资准入门槛、把握农民工文化需求特点,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针对性、调动社会支持形成文化服务合力、搭建网络平台以便利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转变城乡分割的传统观念以提供根本动因等举措,将农民工尽快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学校园规模越来越大,校园代步工具越来越短缺,学生出行成了一大难题。大学生校园自行车租赁的出现,将弥补这个空缺,为学生们的出行带来更多方便和选择。但是融资困难、经营场所选址困难、校园自行车难以统一管理、自行车失窃案的时有发生、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所有这些都成了阻碍校园自行车租赁项目的绊脚石。为此,应该积极扩大资金来源渠道,以便筹措资金;回购旧车并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大大降低校园自行车租赁的运营成本;建立实名制租借系统,加强管理,以助于遏止自行车失窃案的发生;搭建"绿色"车棚,不仅可美化校园、节能减排,而且有利于构建低碳环保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