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思路与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意义重大,而且时机已经成熟。处理好四大关系是关键,中心城市与所在区域、北京与天津分工合作、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创新体制机制是保障,以顶层设计为统领,推进京津冀三地的战略对接;积极探索建立横向与纵向结合、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区域协调机制。立足比较优势,在利益契合点上率先实现突破。抓住战略机遇,在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基于产业梯度系数分析的京津冀工业分行业的发展取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根据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内涵 ,首次构造了产业梯度系数 ,并依此测算方法对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工业各行业进行了分析 ,以此测算结果为依据 ,指出 :通过转移与互补方式来实现京津冀资源、研发和营销的整合与重组 ,以优化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区域工业结构 ,达到“1+1+1>3”的整体京津冀经济圈的工业发展效应。  相似文献   

3.
《发展研究》2020,(11):40-44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已取得明显的阶段成效。"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复杂严峻国内外形势和重大现实困难,继续聚焦重点领域深入攻坚突破,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引入市场化机制、加大新兴技术手段应用、实施区域治理模式创新等途径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的进展,加快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4.
5.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比较和演进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纵向历史比较和三大城市群横向比较的方法,划分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大时空演化阶段——被动阶段、自动阶段和协同阶段,纠正了人们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认识的四大误区,并进一步界定了三大城市群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阶段及实践原则。通过把握京津冀战略地位和方向定位,打造"扁平化"城市体系和多元化动力机制,构建一体化要素市场和长效化协调机制,京津冀地区将实现向更高的协同阶段演进。  相似文献   

6.
201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时,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但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任重道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为明确思路,深入推进协同发展目标的实现,本文立足财政经济建设这一重要职能,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入手,通过剖析阻碍促进三地协同发展的因素,在发挥财政经济建设职能作用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宿迁市工业经济结构特征以及发展循环型工业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宿迁市酿酒行业和化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和循环工艺流程,并对目前开展循环经济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未来我国第三产业重点行业的选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选择重点发展行业的意义  1.以非均衡增长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非均衡增长理论认为,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一国或地区的经济不可能在所有地方同时都取得增长,而只能将资源集中于某些地域、某些产业,促使其率先实现规模扩张和素质提高,然后通过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的双向作用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赫希曼等人的产业关联理论认为,选择并优先发展与其他产业关联度高且市场需求旺盛的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同时指出,优先发展产业的选择会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有所区别,其中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强弱是…  相似文献   

9.
要素禀赋、地方工业行业发展与行业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中国省际层面和行业层面的26种投入要素,使用机器学习方法揭示地方工业行业的非充分发展和受要素约束状态,进而基于各地区要素禀赋特征揭示各地区代表性工业行业的选择和发展路径。研究发现:(1)各地区工业行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东部省份有较多的充分发展行业和要素约束行业,东北三省和中西部地区有较多的非充分发展行业。对于非充分发展的工业行业,其发展路径是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或改善要素结构;对于充分发展和要素约束的行业,其发展路径是增加要素投入和改进生产技术。(2)影响不同行业发展的最重要投入要素不尽相同,但整体而言,就业人数、城市工业用地、科技禀赋、物质资本、高速公路里程数是工业行业最重要的投入要素。影响先进制造业最重要的投入要素是就业量、城市工业用地、科技禀赋、物质资本、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3)不同先进制造业存在不同的要素组合最优区间,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投入要素处于最优区间的位置而选择优先发展行业和发展路径。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较多的重要投入要素已进入先进制造业的最优组合区间,可以方便地依据本省特征选择发展路径。贵州、云南等西部欠发达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投入要素都远离要素组...  相似文献   

10.
福建工业竞争优势初探——工业分行业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是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力量。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转折点上,如何科学地重新审视和准确估计福建的工业竞争力,已成为推进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的一个长远问题。从福建的经济发展来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竞争力是应对金融危机,化解外部恶劣环境实现工业增长目标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收集了福建省及相邻省市区域39类工业的产值、销售和利润等数据,  相似文献   

11.
论区域意识与京津冀协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揭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背后的经济学原理,为三地协同提供了资源配置的区域效率依据.本文所提出的“区域意识”概念是对顽固的地方主义和空洞的大局观念的根本颠覆,指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正由过去的产业竞争转向产业链竞争、由单个城市之间的城际竞争转向(城市)群际竞争.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重点工业行业空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菠阳 《经济地理》2012,32(3):82-88,106
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政策和市场力量的双重推动下,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同时,工业地图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选取了1993—2008年来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的四个工业门类:电子信息制造业、钢铁产业、化工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深入刻画了四个行业空间变化的历程及现状分布特征。这四个行业从一定程度上均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空间分布从"遍地开花"到向沿海省份集聚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环渤海地区地理位置独特,是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在我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环渤海地区“五省两市”资源禀赋相近,制造业发展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其发展状况迥异.依托各省市优势产业分析、高度化分析和结构关联性分析,各省市应该选择不同的产业发展重点,并在区域合作和产业分工上谋篇布局,实现环渤海地区制造业产业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工业行业管理体制转型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本文构建了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理论体系和理论模型,并对钻石模型的基准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食品加工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承接食品加工业是合理的选择,建议重点打造南昌、九江、宜春和抚州四大食品加工业板块,并指出了各大板块重点发展的食品加工产业。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概念内含深刻矛盾,对其内涵的解析可以更加清晰认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终极目标和现实矛盾。京津冀一盘棋的战略构思,发现了京津冀的新关系。在河北大地棋盘上,各个城市犹如棋子一样,组成了京津冀城市群。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会表现为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棋子功能的借喻,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关联的实现路径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产业承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中西部地区综合评价后发现,其整体承接能力偏低,空间差异特征明显.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区优势产业和产业发展规划分析得到,中部地区在今后的产业承接中应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生物制药和纺织服装等行业为重点;西部地区应以机械制造、航空航天、专用设备装备制造和能源化工等行业为重点.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合作作为改革开放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力,制定合理的战略思路和空间构想是加强京津冀经济合作的基础。本文就加强京津冀经济合作的基本思路、京津冀空间布局优化的基本设想、京津冀城市群的合作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京津冀虽在行政区划上分为一省两市,但在经济、文化、地理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空间布局的优化要淡化行政区划,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园区向轴带靠拢,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功能应向外扩散,培育更多的二级城市和三级城市,形成城市规模、空间布局都比较合理的城市体系和功能区。从总体上看,未来京津冀区域的空间布局为:以培育京津冀城市群,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以"京津石"三城为主骨架,重点打造京津塘发展轴、滨海经济带和京广北段经济带"Z"形产业集中发展区,形成"一轴两带三城四区五群"区域发展总格局。在此基础上,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相结合,网络型、多层次、开放性城市体系。文章最后提出促进京津冀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和措施:(1)建立政府间合作协调机制。一是建立国务院京津冀区域合作领导小组,二是促进京津冀市长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三是制订区域经济合作政策。(2)实现交通设施的网络化,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3)建立统一市场,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4)建立区域性中介机构和相关组织。一是设立京津冀区域行业协会联合会,二是建立技术指导和管理咨询中心,三是建立产业协作信息中心。(5)促进银企合作,支持企业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9.
选择地区重点支柱工业应遵循的原则有:(1)本地基础条件原则,(2)比较优势原则,(3)带动效应原则,(4)可持续发展原则,(5)与全国经济发展协调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山西应该选择煤化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特别是重型机械制造工业为重点支柱工业,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支持,从而实现山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带动山西经济快速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周欢 《新经济》2022,(2):54-59
京津冀区域协同战略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思想中国化实践的具体表现.经济协同与低碳协同的有机结合符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时代需求.京津冀地区采取发展工业互联网、建设循环型城市、推进人文现代化等措施,推动了创新动能的发展、城市群功能的完善,为我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效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