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基于1997—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Moran’s I统计量和空间杜宾(SDM)计量模型,对碳排放约束下电力需求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果:Moran’s I统计结果发现电力需求量在地理空间上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和地理集聚特征;模型估计结果发现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对电力需求量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通过溢出效应使其他省份电力需求上升。而分地区模型估计结果表明该影响具有地理差异性;经济和城市化对电力需求量具有显著的推动效果,其溢出效应也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另外,经济发展与电力需求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因此,国家实施碳排放减排措施应该考虑空间关联和地理差异性,同时应加速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以在实现CO2减排目标的同时保障电力的正常供应,为经济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
FDI主要是通过技术效应、行业结构优化以及收入效应对我国的碳排放产生正面影响,通过具有争议性的技术、高碳产业的转移以及规模效应对我国的碳排放产生负面影响。因此,FDI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需要通过实证分析来进行检验。选取1983—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E—G两步法检验了FDI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长期FDI的流入降低了我国的碳排放;FDI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的比重每上升1%,会使得我国的人均碳排放下降约0.07%。  相似文献   

3.
FDI主要是通过技术效应、行业结构优化以及收入效应对我国的碳排放产生正面影响,通过具有争议性的技术、高碳产业的转移以及规模效应对我国的碳排放产生负面影响。因此,FDI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需要通过实证分析来进行检验。选取1983-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E-G两步法检验了FDI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长期FDI的流入降低了我国的碳排放;FDI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的比重每上升1%,会使得我国的人均碳排放下降约0.07%。  相似文献   

4.
通过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全国30个省份碳约束下的物流能源效率进行了测度,分析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地区的空间特征和演化趋势,并通过Tobit回归考察我国区域物流能源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5年,我国物流能源效率没有明显的提升趋势,并且区域的东西分化特征较为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的物流能源效率普遍高于其他地区。物流业的规模、能源价格和能源消耗结构是影响我国物流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促进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民对交通出行的需求,引发了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剧增。现行发展趋势下,我国居民出行的需求很有可能走一条以高耗能的道路。面临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双重压力,寻求低能耗、环境友好的出行已经成为我国未来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部分。文章分析了现行阶段我国和居民出行相关的能源消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的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研究了目前出行能源消耗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低碳绿色出行的实现途径和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6.
基于松弛变量超效率模型(SUPER-SBM-DEA)对碳排放约束下的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构建计量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0.565)、中部地区次之(0.473)、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最低(0.408);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主要受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人力资本、政府干预能力、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人力资本、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固定资产投资和政府干预能力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负向影响,这些因素在东中部地区对能源效率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污染避难所"在中部地区得到验证,但在东西部地区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7.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最基本的要素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深,也更加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得出对外贸易与碳排放量之间关系以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分为两类,并应用回归分析对比入世前后对外贸易对我国碳排放量的影响变化,结果表明:入世后,国内碳排放量与对外贸易的弹性值变大,说明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伴随着较高的能耗水平,政府在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居民家庭电力需求在各地区之间和同一地区内都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利用2006—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别对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电力需求进行了经验研究,并重点分析了居民家庭电力需求的区域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城镇居民家庭电力需求在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上差异均显著,而农村居民家庭电力需求则在收入弹性上差异显著,价格弹性差异甚微。对于城镇居民家庭而言,集中供暖地区的居民家庭电力需求差异主要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非集中供暖地区电力需求的差异主要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而农村居民家庭电力需求的区域性差异则主要受到纯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健康的财政状况是地方政府引导区域科技创新、推动碳减排的必要保障。基于200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探究财政纵向失衡对科技创新及碳减排作用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适度财政纵向失衡有利于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而过度财政纵向失衡则会对科技创新造成阻碍;(2)科技创新能够显著抑制碳排放,而财政纵向失衡则会削弱科技创新的碳减排作用;(3)财政纵向失衡的调节作用具有单门槛特征,当其越过门槛值后,科技创新将会加剧碳排放;(4)分区域看,东部地区财政纵向失衡对科技创新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且财政纵向失衡的调节作用同样存在单门槛效应,中西部地区财政纵向失衡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且中部地区科技创新活动未有效抑制碳排放。研究结论对于完善财税体制改革和推进“双碳”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算全国30个省/市2002—2011年的碳排放量,并进行碳排放区域划分,将30个省/市按照碳集中度划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碳排放区域。利用STIRPAT扩展模型,并采用SPSS岭回归方法对3个碳排放区域的碳排放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分析表明:经济增长仍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我国在低碳技术的投入和发展上还比较落后,使得整体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碳排放的增加量比利用科技手段减排的CO_2要多。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而碳排放量逐年增加、能源消耗持续增长,极大地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认识和研究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探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对策与途径,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基于1983-2012年间的统计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表明我国城市化与碳排放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联系。并通过分析Kaya恒等式与城市化指标之间的联系,提取出人口因素、经济因素、能源因素和技术因素进而分析这些因素与碳排放之间的协整关系。结果显示,这些因素与碳排放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联系。最后,对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和低碳经济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需求角度出发,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并结合敏感度分析,对中国东部地区的16个制造业部门的电力需求弹性进行研究。计算任意部门的技术改进对整个经济系统电力需求的影响程度,分析对电力需求有较大影响的制造业部门。  相似文献   

13.
杨斯童  李守伟 《金融评论》2023,(2):91-117+126
气候变化具有不可逆转性,正使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气候风险作为一类不确定性风险,必然会对保险需求产生影响。本文基于《中国气象灾害年鉴》统计的气象灾害主要经济损失数据,实证检验了2005~2020年气候风险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保险需求的影响,以及不同异质性因素对上述影响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首先,气候风险的上升会增加当地的保险需求,且气候风险对人身保险需求的影响大于对财产保险需求的影响;其次,在不同经济增速下,气候风险对保险需求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增速较低时保险需求对气候风险上升的反应更显著;继而,地区教育水平的差异显著影响了气候风险与保险需求的正相关性,教育水平越高的地区气候风险增加对保险需求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最后,气候风险对不同类型人身保险需求的影响存在差异,健康险需求受气候风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意外伤害险和人寿险。因此,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及气候风险的影响,加强气候保险产品创新及体系建设,提升公众避险意识,积极改善保险结构失衡现状,以减少气候变化和气候风险对经济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在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供给侧碳排放和需求侧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模型,使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经济增长、人口总数、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镇化水平、技术水平和贸易开放度对供给侧碳排放和需求侧碳排放的影响,并进一步比较分析了二者的异同,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供给侧碳排放与人均GDP显著正相关、与人均GDP的二次项显著负相关,印证了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假说。(2)需求侧碳排放并不存在库兹涅茨曲线,其与人均GDP显著正相关。(3)在相同的控制变量影响下,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对供给侧碳排放和需求侧碳排放的影响方式不尽相同,碳净进口国和碳净出口国都应客观理性地承担起相应的减排责任,共同制定公平合理的节能减排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50%,城镇碳排放已经成为我国碳排放增长的重要来源。本文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入手,选择人口、空间、产业、居民消费结构、生态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并分析了碳排放增长对城镇化发展的约束作用。选取1980-2014年相关数据,分析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对全国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进而将全国区域省份以城镇化质量为标准划分为三组,通过STIRPAT模型选取城镇化水平、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均绿地面积等指标分别代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人口集聚、城镇区域拓展、产业聚集、生活质量提高和生态建设等内涵,分析了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特征。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发展程度不同,不同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也差异巨大。本文依据分析结果,从提升低碳意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完善碳排放市场等方面提出了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养老"成为了社会保障制度和商业性的寿险公司共同关注的热点.而商业性寿险作为社会保险的一个重要补充,是否会受到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影响,国家和寿险公司应当怎样应对老龄化带给寿险行业的挑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后又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抵御通胀。2012年第一季度数据表明经济有衰退的趋势,央行又可能会放松银根。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各种渠道间接地发力于寿险业。为研究这一影响,应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了货币政策对寿险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扩张的货币政策会增加寿险需求,而收紧的货币政策会减小寿险需求。  相似文献   

19.
董济玲 《时代经贸》2013,(18):97-98
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后又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抵御通胀。2012年第一季度数据表明经济有衰退的趋势,央行又可能会放松银根。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各种渠道间接地发力于寿险业。为研究这一影响,应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了货币政策对寿险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咦扩张的货币政策会增加寿险需求,而收紧的货币政策会减小寿险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一、钢铁行业发展现状(一)1980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一直保持了持续高速成长势头。1.钢铁工业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重要的基础产业部门之一,对社会经济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我国现经济发展阶段,钢铁生产与国民经济增长呈现出正相关关系。1980-2002年,中国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