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必须聚焦于"人的城镇化",优化城镇化的布局和形态,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文章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体系,基于产业生态、自然生态、居住生态、文化生态、农村生态的综合视角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立足新时代的要求,以生态文明为重要依托,探究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并推动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深度分析了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全面探究了生态文明视角下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障碍,以此为据,提出了新时代下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新型城镇化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必须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否则会迟滞双方的共同发展。实证发现,中东部地区的福建、浙江、广东、湖南等省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优质协调发展,而西部地区的青海、西藏、新疆等省两者的协调度较低。研究认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地位、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坚持绿色化发展的理念、实施新型城镇化资源环境保障战略,将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相互关联、彼此促进、融合共生。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全局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和相对发展模型,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11—2019年16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成都、绵阳和重庆等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高的城市往往新型城镇化水平也相对较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整体水平偏低但上升趋势明显,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存在异质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较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90%以上的城市属于领先型地区,且处于良好协调阶段的成都、重庆和绵阳与其邻近城市有较大差距,亟待发挥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既是一种社会理想状态,这种状态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其重要内容;也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和发展理念。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城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如何立足于我国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系统地解决城镇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仍然是摆在我国各级政府和理论学界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文章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出发,在概述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重点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以及两型社会建设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基本形势.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对无锡市2006—2017年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过去12年中,无锡市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水平先略有下降再逐年稳步上升,但生态文明综合水平稍滞后于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两者耦合协调度等级也从勉强协调上升到良好协调,其中2006—2008年为勉强协调阶段,2009—2011年处于初级协调时期,2012—2016年步入中级协调阶段,2016年接近良好协调等级,2017年已达到良好协调等级。随着耦合协调度提高,反映出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两大子系统处于良性磨合期,但总体说来,其耦合协调效应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应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化,将生态文明的原则及理念全面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全过程,构建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的体制机制,进一步采取措施协调好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湖北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系统工程,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必须要把生态文明的观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全发展过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建设的生态化发展.以生态文明为视角审视了湖北城镇化建设在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存在的非生态化问题,提出了湖北新型城镇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化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分别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其动力因素。结果表明:①从综合水平看,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突出,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②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东部处于中级协调阶段,中部和西部处于勉强协调阶段。③从相对发展度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和中部为低水平的同步发展型,东部为生态文明建设滞后型,西部为新型城镇化滞后型。④从动力因素来看,动力开发不充分问题突出,且地区间的主要动力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必然选择,水是其他生态稳定的基础,因此水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进程协调发展是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必由之路。从生态文明的概念分析水生态文明的内涵,通过规划引导、发展方式变革、水文化培育和水文明制度建设构建了水生态文明视阈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机制,提出基于城镇化质量提升机制的对策建议,从而建立和谐的水生态文明城镇。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合作发展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点,以现阶段城市建设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分析两者协同发展的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12.
要破解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城镇化的质量,需要生态文明理念和思想的指导。只有将生态文明融入到城镇化的过程中,才能使城镇化过程向着健康城镇化、生态城镇化以及可持续城镇化发展。城镇化过程牢固树立生态保护意识、优先规划空间格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健康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融入新型城镇化过程的重要实现形式。同时还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形成生态文明融入城镇化过程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无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实现的有效路径。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指导思想既包含了近年倡导的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原则,更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精髓,内涵更加深刻全面。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世界城镇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城市发展生态化和个性化、扩散与聚集同时存在、现代化动力机制、加快城市更新步伐等"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如何解决新农村建设中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在生态经济建设理念下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态文明为原则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摆脱城市规划模式的束缚,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建设理念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方法和规划思路,在规划中尊重和善待自然,高度重视生态建设,重视保护环境,大力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谐统一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5.
张战军 《经济师》2014,(7):65-6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推进城镇化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财政、税收作为重要经济杠杆,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发挥财税杠杆作用,促进城乡一体、区域联动,加快城乡区域统筹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在着力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而广大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农民融入生态经济建设,从而实现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构建了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协调的高效、包容、可持续等三个基本维度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优序对比法计算出了各指标的具体权重,从而为我国各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状况的分析与评价提供了基础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苏州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城市的典型代表,在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前提下率先系统地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并付诸实施,在建设生态功能分区与太湖水域治理方面成效显著,有效地利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对本区域乃至于全国范围内向新型城镇化道路迈进都有借鉴意义。以生态文明的独特视角考察苏州市城镇化进程,以生态建设指标衡量城镇化建设成效,分析其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法,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约80%的二氧化碳排放都来自城市,城市生活方式低碳化对每个人的生存、健康和发展都至关重要.目前,建设绿色城市正日益成为我国未来城市化发展的主流方向.2014年3月16日新华社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的重要原则.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集约化利用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取得长足发展,社会经济水平有很大提高。与此同时城镇化的推进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特别是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失衡、人居环境恶化等。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深度城镇化、提高城镇化质量、统筹兼顾城镇化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生态型政府是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生态型政府理念的提出为深度城镇化过程中以上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推行绿色GDP考核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三农"投入,统筹兼顾城乡发展;加快生态立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广环保理念,提高人民生态素质等,应当是深度城镇化中好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肖琳子 《经济研究导刊》2015,(3):169-171,182
城镇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但是,受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惯性等因素影响,存在城镇化质量不高、资源消耗较大、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发展不可持续等问题,因此,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文明为指导,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对湖南城镇化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