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人格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现代文明所固有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人类中心主义等深层弊端,即人类把作为生存家园的大自然看成可以被任意开采利用的物质资源,而抹杀了自然对于人类心灵的价值。生态人格的培育应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只有通过从技术与制度再到精神层面的彻底变革,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有机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共同体经济的研究,在"共同福祉"价值观的基础上催生了共同体经济学,即生态经济学。其在对GDP的考量上,分析了GDP崇拜产生的原因和弊端,提出绿色GDP的观点。同时,有机马克思主义把自然资本的概念引入经济理论当中,主张扣除自然虚数代价,承认生态福利的概念,最终实现构筑绿色评价体系的目标。有机马克思主义对绿色GDP的探讨对当今中国的绿色发展和实现生态文明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建筑地理的人与自然的整体思维出发,阐述了人居环境构型的发展,提出了科学化、现代化、理性化,建立系统的生态观,进而从自然生态审美与和谐化生存、多样一体与生态审美建构、"众生"与生命美感体悟、自然物象图腾与审美象征活动、"荒野"美学与"如画"美学转换的景现创制等方面研究了人居环境构型的生态审美特征,为进一步广泛探索建筑地理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有机马克思主义以有机哲学为理论基础,对资本主义高碳模式和无极限增长进行批判,以有机整体主义、生态文明、社会主义为基本原则建立了新的理论主张.在有机马克思主义视域下,跨越资本主义的反生态制度弊端,需要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选择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层面强调低碳经济转型与综合性变革;在制度层面强调建设低碳发展的法律政策,加强低碳生态管理;在社会层面强调建立低碳型社会,鼓励低碳消费;在教育层面强调呼唤生态启蒙和低碳教育,重塑人与自然共同体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散见于两人的著作中,用以思考"自然—人—社会"的一系列思想主张。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按照"自然—人—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变化,完成了对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形态演进的思考,彰显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系统性的特征;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其他理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本体的系统结构。对马克思恩格斯"系统"生态观的深入思考,有助于从更宽广的视角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同时也能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寻求更为充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道家以"道法自然"为最高准则构建了一幅人与人,人与天、自然相和谐的生态理想境界。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人们的生态和谐思维:维护新农村生态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界内部和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生态美学的提出及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理论贡献。首先是生态审美生存的界定。它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中心,以生态平衡为途径,以包括人在内的自然万物的发展为旨归,形成一个鸢飞鱼跃的生态审美之境。这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目标。其次是生态审美观的形成。它借鉴了中西哲学和美学中的审美范畴,形成具有生态意味的审美观,并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态思想观念。这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再次是生态审美意识的养成。它是人对自然在生态思维前提下呈现出来的审美意识,也是深入到人类日常生活之中的生态智慧。这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实质上,生态美学通过改变人的审美方式和行为方式,对生态文明建设展示出自身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城镇化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也不可避免的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生态文明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并且使城镇化能够更快、更健康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必须在生态文明背景下进行探索和发展,改变固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以生态文明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完善碳交易市场、打造精神与经济和谐发展等方法,使城镇化进程与生态文明有机的结合,为中国经济腾飞提供更绿色持续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与自然和谐、节约资源、节俭消费、植树造林、水利命脉、计划生育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重大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来源,是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毛泽东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为我们坚持以人的生态需要为本、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完善生态文明理论等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态伦理关怀既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也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这一内容主要包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伦理理念,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思想以及与生态伦理趋同的永续发展追求。当今时代,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加强制度设计,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大力发展生产才能有效推动"中国梦"视阈中生态伦理关怀的践行。  相似文献   

12.
用美学的思维去探讨当代的有机建筑的多样的形态,基于系统观念与非线性方法分析新有机建筑与环境的有机互动以及建筑自身形态与空间建构的手法,并对自然形态及其生态机能在建筑设计中的转换与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彭冰冰 《生产力研究》2012,(9):24-25,2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莱斯继承了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的逻辑,他认为,"控制自然"的意识形态观念是造成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所谓的"控制自然"不过是统治集团用来维护自己特殊利益的手段。他主张以伦理和道德的方式进行重建控制自然的观念,而不仅仅依靠科学和技术的革新。莱斯不理解实践的批判意义,生态危机的出现是人类实践异化的结果,生态危机的解决要通过人类积极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国家公园理念已经得到了全球15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国家公园是可以实现游憩公民权维护、自然遗产资源全民共享、自然与生态环境保护、国民认同感培育等多重目标的场域保障,是可持续自然旅游的有效组织模式之一。分析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自然保护运动+社区参与型决策+强势制度保障"模式和科里国家公园的"环境教育+生态标签地建设"模式,指出可持续的环境伦理价值观的培育和旅游规制是可持续自然旅游发展的重要方面,旨在为我国国家公园计划的深入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按照生态经济学的观点,农业生产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包括技术系统)相互融合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农业,都是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互相依存、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生态经济有机整体。农业生态经济有机体中的生态系统,使农业具有自然生态特性,体现着农业的自然属性与生态本质;农业生态经济有机体中的经济系统,使农业具有社会经济特性,体现着农业的社会属性与经济本质。因此,作为整体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则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体,正是生态本质和经济本质的有机统一,才构成农业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农业现代化发展是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信息革命为农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互联网为实现农业供给侧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新的路径。"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潜力巨大,是推动农业规模生产、精细管理、职能决策、服务便利的关键之举,有利于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智慧农业、农产品在互联网上电商营销以及互联网与农业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都方兴未艾,加强"互联网+"现代农业思维认识、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建立、"新农人"培育、农业金融改善、政府的支持自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海西”建设中,必须充分考量生态安全问题,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个体生态等方面形成完整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观,并组建“生态安全研究中心”,为“海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生态伦理关怀既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也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这一内容主要包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伦理理念,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思想以及与生态伦理趋同的永续发展追求。当今时代,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加强制度设计,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大力发展生产才能有效推动"中国梦"视阈中生态伦理关怀的践行。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生产力理论。在生产力理论中,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自然生态环境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从生产力的构成、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生产力的实现过程、生产力量的规定性、科学技术生产力等方面论述了自然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的内在要素。这对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时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全力做好"地"、"水"文章,用生态理念突破三农。培育优势、挖掘潜力、科学发展,在新的更高层次上推进彭阳县在更高层次上快发展、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