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学评价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结合理论分析和专家访谈,从支持主体视角将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划分为企业支持、政府支持、高校与科研机构支持、社会服务机构支持4个部分。在此基础上,设计科技人才成长环境调查问卷,运用SPSS19.0和Lisrel8.8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构建科技人才成长环境评价模型,并以安徽部分城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了完善该地区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适应创新驱动的中美科技人才发展协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一直引领全球,积极开展中美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是加快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和培养国内优秀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建立适应创新驱动的中美科技人才发展协同机制需要中美两国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在宏观政策的调控与引导下,建立中美两国科技人才协同发展资源共享机制和人才协同培养动力机制,通过加强两国沟通与交流,增进中美科技互信,消除制度障碍,拓宽人才协同培养渠道,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纽带作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留学人员归国政策,实现科技人才培养目的,提高科技人才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3.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转交,为行业协会约发展提供了机遇和空间,同时也对行业协会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的变化环境中,如何加强自身管理适应发展趋势成为行业协会面临的一大课题。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强调主体约主动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性等,行业协会要完善管理结构,增强主动性;发挥协会与政府、企业、公众的交互作用,实现自我优化以适应环境变化;在发挥预测性、保持动态性的同时增强行业协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企业环境创新是企业创新系统中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进行其它方面创新的基础和保障。企业环境创新与其它创新活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从创新的基本涵义出发,界定了企业环境创新的内涵及意义。通过分析企业环境创新的主要内容,从企业环境创新不同主体的角度,指出了企业环境创新的路径与方法,同时对企业环境创新的绩效评价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评价原则,并初步构建了企业环境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张国杰  徐凯  李俊辉 《当代经济》2007,(23):164-166
委托代理理论在经济学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管理学方面的研究却很少,尤其在军队科技人才管理领域的研究目前还是空白.本文把委托代理理论引入军队科技人才管理.笔者运用数理手段,建立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军队科技人才管理模型,并对模型求解得到对人才激励方案的最优条件,总结并提出了运用该模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培养科技人才是加速科技进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政府科技计划对创新发展起主导作用。以未来科技发展中科技人才的作用为切入点, 探讨科技人才成长与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之间的关系,从政策环境的角度对科技人才的成长与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的作用进行研究,总结了我国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的成功经验、成就和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态位的概念为企业战略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方法。根据企业利用生态位并获得竞争优势的一般方式,可把企业成长战略分为两种类型:r战略和K战略。采取r战略和K战略的企业的成长曲线也有所不同。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应分析所处的演化阶段,并结合自身特点寻求适合自己的生态位和成长战略。  相似文献   

8.
科技人才是实现区域创新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分类评价视角将科技人才分为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类和创新创业类三个类别,从创新主体、创新组织和创新环境三个维度构建科技人才类别与区域创新差异的分析框架,并以中国31个省份为样本开展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三类科技人才驱动区域创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基础研究类科技人才主要基于创新组织和创新环境,应用研究类科技人才立足于创新个体的基本素质、创新组织、创新环境,创新创业类科技人才侧重创新个体的影响力和创新环境。(2)三类科技人才与区域创新发展之间呈现九种组态路径。基础研究类科技人才为组织主导型、环境主导型、组织—环境共同主导型,应用研究类科技人才为组织主导型、环境主导型、个体—组织共同主导型、个体—组织—环境均衡发展型,创新创业类人才为个体驱动型、环境主导型。(3)三类科技人才既有环境主导型这一通用性驱动路径,也有各自不同的专用性驱动路径;不同组态路径的替代关系中创新环境“硬条件”支持尤其重要。最后,本文基于三类科技人才个体、组织和环境的要素组合,为驱动区域创新高水平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战略生态位管理(SNM)理论,丰富和完善了SNM理论体系,运用SNM理论归纳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的理论架构。在分析创新系统要素与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及相关模型。提出应在创新系统中通过战略生态位空间的构建、优化和突变,使得技术生态位成功过渡到市场生态位,突破"技术制度锁定"效应,实现产业变革。  相似文献   

10.
科技人才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当前,我国科技人才数量虽在持续增长,但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仍然缺乏,需构建由各级政府、科技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科技人才协同保障机制,实施灵活的科技人才引进政策,完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营造适宜科技人才创新的工作环境,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工作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科技后备人才,充分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推动科技创新活动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11.
创新驱动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时期发展战略,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是创新驱动的重要载体。基于企业生态学视角,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驱动成长的特点入手,分析了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驱动成长的4大机制:创新需求机制、创新供给机制、创新竞合机制和创新催化机制,最后针对全国197家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科技人才伦理管理构成维度及其对高新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假设模型,对北京中关村42家高新企业实际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对高新企业科技人才伦理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报告了高新企业科技人才伦理管理构成维度及其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现状。通过对科技人才伦理管理构成维度的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探测出高新企业科技人才伦理管理由公平公正、民主参与、学习创新3个维度构成;通过对科技人才伦理管理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查,运用相关分析方法,验证了科技人才伦理管理对高新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进而分析了科技人才伦理管理各维度对创新绩效的不同影响。文章反映了高新企业开展科技人才伦理管理的重要性问题,取得了高新企业科技人才伦理管理由3个维度构成及其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的研究成果,给出了高新企业应该重视和积极开展科技人才伦理管理的宝贵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然而其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相比依旧处于劣势地位。在界定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系统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演化动机,并据此提出了以生命周期为纵向维度、企业管理创新模块为横向维度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演化路径。利用天津市东丽区企业调研信息,通过案例分析实证了理论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成长理论评述及其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中小企业成长问题研究的现有理论成果,从不同角度加以凝练和评价。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关于中小企业成长问题的研究成果,包括企业成长、企业成长性的含义及其表现因素,以及我国中小企业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进行中小企业成长问题研究进一步提供理论借鉴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以往的环境管理模式主要是针对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设计的,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的效果有限.合同环境服务通过提供综合性环境治理方案成为了我国农村环境管理的理想模式.该论文从研究合同环境服务的特点、优势着手,通过对我国农村开展合同环境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探讨了合同环境服务在我国农村的实施方式,最后提出了开展合同环境服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有着良好的科学训练背景,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但在其成长中存在科研资源获取通道阻塞和双重压力所引致的科研功利化、激励制度保障性不足、强权排压抑制创新动力、科研成果"泡沫化"等问题。要促进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的健康成长,就应当引入非盈利组织,建立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第三方服务平台,消除科研工作中权力垄断和"权力学术"的弊端,提供多样化的科技资源获取通道,建立执行有力和保障充分的科技人才可持续激励制度,增强青年科技人才科研工作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相似文献   

17.
18.
浅谈加快科技人才成长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红静 《时代经贸》2011,(24):235-235
本文在理论分析及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科技人才的特点和科技工作的特殊性提出了加快科技人才成长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下传统能源企业期望通过绿色创新获得持续竞争力,因此,探究能源型企业转型驱动“黑箱”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应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构建企业绿色创新意愿驱动模型,提炼出驱动新能源企业绿色创新意愿形成的5个主范畴,对核心范畴与主范畴、主范畴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阐述,从而探究新能源企业绿色创新意愿驱动机理。  相似文献   

20.
我国科技人才集聚具有地区差异性,并且与创新环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同位与同向演化特征,因此,从创新环境空间差异这一角度解释科技人才在区域集聚上的不同具有合理性。利用2010-2019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区域创新环境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总样本下,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显著促进本地区科技人才集聚,并对周围地区产生虹吸效应;在分样本情境下,地区创新环境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在东、中、西部地区,创新环境均对本地科技人才集聚产生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创新环境的本地科技人才集聚作用最显著,西部地区相对较弱,同时,东部地区创新环境对邻近地区科技人才集聚具有显著虹吸效应,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未有体现。据此,针对不同区域提出不同创新环境改善建议,以促进科技人才集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