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技人才是实现区域创新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分类评价视角将科技人才分为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类和创新创业类三个类别,从创新主体、创新组织和创新环境三个维度构建科技人才类别与区域创新差异的分析框架,并以中国31个省份为样本开展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三类科技人才驱动区域创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基础研究类科技人才主要基于创新组织和创新环境,应用研究类科技人才立足于创新个体的基本素质、创新组织、创新环境,创新创业类科技人才侧重创新个体的影响力和创新环境。(2)三类科技人才与区域创新发展之间呈现九种组态路径。基础研究类科技人才为组织主导型、环境主导型、组织—环境共同主导型,应用研究类科技人才为组织主导型、环境主导型、个体—组织共同主导型、个体—组织—环境均衡发展型,创新创业类人才为个体驱动型、环境主导型。(3)三类科技人才既有环境主导型这一通用性驱动路径,也有各自不同的专用性驱动路径;不同组态路径的替代关系中创新环境“硬条件”支持尤其重要。最后,本文基于三类科技人才个体、组织和环境的要素组合,为驱动区域创新高水平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负责任创新(RI)是当前国内外创新领域研究的重要前沿和关键热点。为了有效探索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路径,文章基于近几年国外较为前沿的负责任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提出了科技人才负责任创新这一重要概念,科学探析其内涵、本质与特征并在科学界定相关变量维度基础上,构建了科技人才负责任创新驱动高新企业科学发展的理论模型,深入挖掘科技人才负责任创新驱动高新企业科学发展的内在机理和中介路径,丰富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体系,为科技人才负责任创新驱动高新企业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态创新驱动经济活动方式生态化,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和大众化等特点。环境教育的目的要求知行结合,培养公众保护生态环境与节约资源的意识、技能和行为新模式,完全与生态创新基本目标相契合。发展环境教育激活和聚增大众生态创新动力,不仅催生企业生产、流通及服务等方面生态创新,而且为企业和个人等终端消费者认同、接受、应用与共同享有生态创新产品增强热情、技能及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可持续创新驱动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企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了企业可持续创新定义,指出企业可持续创新具有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促进生态和社会环境持续改善、企业创新与发展能持续较长时间几个基本特征。企业可持续创新包括瓶颈驱动、政策驱动和文化驱动3种驱动模式。中小规模企业的可持续创新通常受发展瓶颈驱动;大型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创新通常受政策驱动;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创新通常受可持续创新文化驱动。可持续创新文化驱动下的企业更具有生命力,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科技人才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当前,我国科技人才数量虽在持续增长,但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仍然缺乏,需构建由各级政府、科技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科技人才协同保障机制,实施灵活的科技人才引进政策,完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营造适宜科技人才创新的工作环境,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工作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科技后备人才,充分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推动科技创新活动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6.
以往研究主要从组织成长视角探讨组织创新路径,鲜有文献研究组织衰落对组织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前景理论、行为理论和公开市场理论等,探讨组织衰落驱动组织创新的机理,并从企业内部因素(集权结构、冗余资源)和外部条件(环境丰腴性)两方面探析组织衰落与组织创新关系的调节机制。实证结果显示:组织衰落与组织创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企业内部因素(集权结构和冗余资源)对组织衰落与组织创新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企业外部条件(环境丰腴性)正向调节组织衰落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组织创新路径理论,并对企业如何挖掘组织衰落的价值以促进创新实践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科学评价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结合理论分析和专家访谈,从支持主体视角将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划分为企业支持、政府支持、高校与科研机构支持、社会服务机构支持4个部分。在此基础上,设计科技人才成长环境调查问卷,运用SPSS19.0和Lisrel8.8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构建科技人才成长环境评价模型,并以安徽部分城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了完善该地区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实现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制造业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体现。企业生态创新驱动机制建立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蒋秀兰的学术专著《制造业企业生态创新驱动机制与创新绩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深入研究了企业生态创新渠道机制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全面分析了生态创新动力不足的影响因素,基于环境经济学、创新经济学、演化经济学等理论支撑,结合波特假说模型,构建了驱动因素与绩效因素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企业进行协同创新的驱动因素划分为企业内部创新驱动和企业外部创新驱动,提出了创新驱动通过协同创新对创新绩效产生影响,而产业链垂直整合则从知识共享、风险共担和产品关联三方面,对创新驱动与协同创新的关系起调节作用的若干假设。在对213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创新的外部驱动通过内部驱动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协同创新,内部创新驱动再通过协同创新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而产业链垂直整合对外部创新驱动、内部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的关系都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产业政策制定方面的建议和相应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培养科技人才是加速科技进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政府科技计划对创新发展起主导作用。以未来科技发展中科技人才的作用为切入点, 探讨科技人才成长与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之间的关系,从政策环境的角度对科技人才的成长与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的作用进行研究,总结了我国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的成功经验、成就和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赵建英 《生产力研究》2006,(10):235-236,260
企业自主创新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机遇,我们称之为企业外部生态;同时,企业自主创新也受到企业内部环境的制约,内部环境决定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条件和能力,我们称之为企业内部生态。文章用生态分析的方法对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生态与内部生态进行了分析,为我国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为众多孵化器对孵化对象的选择提供一种思路,为政府支持和推动企业创新的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适应创新驱动的中美科技人才发展协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一直引领全球,积极开展中美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是加快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和培养国内优秀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建立适应创新驱动的中美科技人才发展协同机制需要中美两国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在宏观政策的调控与引导下,建立中美两国科技人才协同发展资源共享机制和人才协同培养动力机制,通过加强两国沟通与交流,增进中美科技互信,消除制度障碍,拓宽人才协同培养渠道,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纽带作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留学人员归国政策,实现科技人才培养目的,提高科技人才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3.
科技人才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优化科技人才宏观生态环境进而打造科技人才集聚高地是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探究宏观生态环境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机制,基于人才生态系统理论,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中国内地31个省份为样本,分析多重因素构成的宏观生态环境影响科技人才集聚的条件组态和路径。结果表明:文化教育是影响科技人才集聚的必要条件;存在4条提升科技人才集聚的有效路径,即科技创新主导型、科技创新主导下的宜居文教驱动型、文化教育和公共服务主导下的经济科创驱动型、公共服务主导下的文教驱动型;存在6条阻碍科技人才集聚的路径,且与提升科技人才集聚路径之间属于非对称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科技人才集聚具有地区差异性,并且与创新环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同位与同向演化特征,因此,从创新环境空间差异这一角度解释科技人才在区域集聚上的不同具有合理性。利用2010-2019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区域创新环境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总样本下,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显著促进本地区科技人才集聚,并对周围地区产生虹吸效应;在分样本情境下,地区创新环境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在东、中、西部地区,创新环境均对本地科技人才集聚产生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创新环境的本地科技人才集聚作用最显著,西部地区相对较弱,同时,东部地区创新环境对邻近地区科技人才集聚具有显著虹吸效应,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未有体现。据此,针对不同区域提出不同创新环境改善建议,以促进科技人才集聚。  相似文献   

15.
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与科技人才发展互动耦合是“十三五”期间助推中国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与科技人才发展互动耦合是指,创新驱动战略子系统、科技人才发展子系统、外部环境支持子系统之间,通过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知识流、技术流的互动联结而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非线性关系及其协同演变的过程,其类型包括单一耦合、配对耦合和主系统耦合,通过模型构建分析其耦合机理、耦合度测度、耦合阶段及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阶层结构理论分析认为科技金融生态与科技金融内部主体具有典型的阶层结构特征,通过构建两阶层线性模型对上海科技金融生态作用科技创新产出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并对比不考虑阶层作用和考虑阶层作用的8个模型结果发现:上海科技金融生态通过与科技金融内部主体的跨层级交互作用影响科技创新产出,且呈现规模报酬递增趋势;构成科技金融生态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科技创新;各环境因素对科技金融内部主体影响具有差异性.未来应从阶层结构视角优化上海科技金融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制度环境视角,利用2012年12月31日前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306家高新技术企业2012-2013年数据,探讨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制度环境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内部驱动力在该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高新技术企业所有权性质对企业创新驱动具有显著影响,国有控股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水平高于非国有控股企业。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制度环境视角,利用2012年12月31日前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306家高新技术企业2012-2013年数据,探讨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制度环境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内部驱动力在该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高新技术企业所有权性质对企业创新驱动具有显著影响,国有控股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水平高于非国有控股企业。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科技人才伦理管理构成维度及其对高新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假设模型,对北京中关村42家高新企业实际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对高新企业科技人才伦理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报告了高新企业科技人才伦理管理构成维度及其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现状。通过对科技人才伦理管理构成维度的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探测出高新企业科技人才伦理管理由公平公正、民主参与、学习创新3个维度构成;通过对科技人才伦理管理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查,运用相关分析方法,验证了科技人才伦理管理对高新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进而分析了科技人才伦理管理各维度对创新绩效的不同影响。文章反映了高新企业开展科技人才伦理管理的重要性问题,取得了高新企业科技人才伦理管理由3个维度构成及其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的研究成果,给出了高新企业应该重视和积极开展科技人才伦理管理的宝贵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绿色技术创新是环境规制的目标,更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然而,学界针对“波特假说”是否有效仍存在争议。为规避样本选择偏差与内生性问题,基于生态文明建设政策,采用合成控制法对福建、江西和贵州3个典型试点地区的绿色专利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能够显著促进福建、江西和贵州的绿色技术创新,但三省的驱动机制不同,福建主要通过科技资金效应驱动,江西主要通过基础研究效应和环境基建效应驱动,贵州主要依靠科技人才效应驱动;驱动机制不同也导致三省在创新产出的专利类型以及政策响应等方面存在差异。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波特假说”的合理性,可为不同省域选择合适的环境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