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倪莹莹  侯杰 《经济师》2023,(1):125-126+129
长株潭城市群积极相应国家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着力发展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模式。文章总结了田园综合体的意义,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发展现状,对比分析国内外田园综合体发展经验,选取长株潭城市群有代表性的浔龙河小镇田园综合体项目为样本,分析田园综合体可持续发展存在核心问题,为后续研究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内田园综合体项目可持续发展路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夏飞 《当代经济》2018,(5):64-65
新时代下,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结构性、阶段性的供求不平衡,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田园综合体,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一条新路径,这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引导大学生扎根乡村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对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乡村经济的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价值。针对创业视野狭窄、未能深挖乡村资源;校乡企未合作,项目落实存在壁垒;缺乏长远发展动力,难以推动产业形成等问题,要深挖乡村资源打开创新创业思路,由社会形成合力推进创业项目落地,构建乡村创新创业项目帮扶体系,从而促进大学生在乡村开展创新创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4.
董雨昕 《经济师》2023,(11):108-110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引导数字经济融入农村农业生产生活已然成为了乡村产业振兴、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石,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转变的基本方向。当前,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专业人才的缺失、数字治理体系的不完善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因此,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发挥政府主导,引领数字经济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田园综合体作为产业扶贫的新模式,为精准扶贫和乡村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以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龙溪铺镇吴家村五郎文化田园综合体为例,通过调查了解该田园综合体项目信息,总结和探讨该田园综合体产业扶贫的模式、积极作用与存在的问题,试图提供具有一定借鉴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实现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方略,其中,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持和重要保障。乡村文化治理是凝聚乡土精神文明、优化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方式,将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结合起来,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布局。推进乡村文化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步骤。在厘清乡村振兴与乡村文化治理关系的基础上,探寻乡村文化治理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继而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寻求乡村文化治理的创新路径,对繁荣乡村文化,推进乡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家关于“三农”问题所提出的重大发展策略。乡村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通过不断完善乡村社会的管理制度来实现。当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乡村社会治理系统的构建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乡村基层管理团队中缺乏专门的人才,严重制约了乡村基层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乡村德治能力有待提高,严重削弱了乡村治理体系的有效发展;乡村治理缺乏科学合理的治理制度,造成了乡村治理体系的滞后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乡村的法制建设、德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要切实加强乡村社会管理体制的构建与发展,这是实现乡村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相雅芳 《生产力研究》2020,(10):1-6+161
农村生态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是实现美好生活的现实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推进农村生态治理的落实。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村生态治理经历从污染防治、人居环境整治到全面乡村生态振兴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出现观念滞后、政策制度倾斜不够、监督管控薄弱以及生态治理主体责任缺失等问题制约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视阈下的农村生态治理路径从构建多元主体共治的治理模式、从制度和观念上培养农民的生态意识、完善生态农业经济产业体系及加大农村生态治理公共服务供给投入等方面推进农村生态治理的实践,对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增强广大农民幸福感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两个重要文件的政策内容,构建了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由目标政策体系和要素保障政策体系两部分构成,从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文化学、政治学学科视角分析了乡村振兴目标政策体系构成,从"人""地""钱""法""技"5个要素角度分析了乡村振兴的保障政策体系构成,初步分析了各政策体系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基本结论,提出推进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是选择战略路径,而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和突破口。那么,乡村振兴战略的旅游路径是否存在准入门槛以及其旅游路径的差异性如何呢?本文采用组态视角和QCA方法,基于竞争优势理论框架构建乡村振兴旅游路径的组态分析模型,并结合12个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探索乡村振兴战略旅游路径的准入门槛及关键因素之间的耦合构成,探讨乡村振兴旅游路径的生成逻辑,并进行其旅游路径差异化选择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个条件变量并不构成乡村振兴旅游路径准入的必要条件,乡村步入旅游发展之路并不存在严格必要的限制条件;实现乡村振兴的旅游路径是多元化的,共生成七条具有差异化的乡村振兴旅游路径,其中"政策与经济双驱型旅游路径"是乡村振兴的旅游最优路径;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旅游路径为"市场需求导向型旅游路径""政策与经济双驱型旅游路径"和"高乡村性与高参与性加持型旅游路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最重要的路径包括"景区依附型旅游路径"和"资本加持型旅游路径"。本文科学客观地评价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及其差异性,为避免通过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提出了政策建议:注重乡村振兴战略旅游路径的地区差异性,因地制宜地制定乡村旅游准入机制及发展政策;加快完善乡村旅游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乡村地区精准投资和有效投资战略实施;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业态,挖掘国内旅游消费潜力;搭建乡村人才培养载体,培育乡村旅游精英;构建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网络,实现乡村空间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