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6 毫秒
1.
在社会经济、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校园欺凌行为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校园欺凌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对学校管理,社会稳定带来危害.立法的缺失,学校正面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缺失,社会不良氛围的侵蚀以及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都是当前校园欺凌行为的产生的原因.校园欺凌行为的应对应从政府协同各级部门加强管理,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家庭注重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以及注重对学生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9,(5)
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持续曝光,校园欺凌问题逐步走进大众视野。校园欺凌具有持续性、反复性、直接性与间接性并存的特点,加之校园时期是学生人格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校园欺凌可能扭曲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危害。无论是学生个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和政府都要为防止校园欺凌问题做出努力,杜绝校园欺凌行为发生,让学校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净土。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是培养青年人成才的场所,高等学校校园环境建设应挖掘特有的校园文化作为创造的主题,创造适宜青年学生活动的室外空间.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校园规划起着非比寻常的作用,它直接体现出学校的视觉特色,同时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校园欺凌事件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青少年社会工作旨在通过专业的理论与方法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学习环境。但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伦理困境,不利于他们的价值判断和工作的开展。针对青少年社会工作过程存在的伦理困境,从青少年群体自身的特殊性、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传统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成因,给予被欺凌青少年一定的自我决定权,为遭受校园欺凌的青少年保守秘密,把握好专业关系与多重关系的界限,避免对被欺凌青少年造成二次伤害,也为解决相关伦理困境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双导向理论即以"需求导向"和"资源导向"为基础,结合国内近年来出现的校园欺凌事件,不断对校园欺凌的干预机制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为严密的系统管理。学校社会工作者和教师作为校园中进行学生教育的核心力量,两支队伍负责对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进行教育。本文试在紧密围绕校园欺凌干预这一中心环节的基础上,追求二者的工作方式转变,努力结合开创"双导驱动"的校园欺凌干预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青年学生塑造文明形象不仅需要营造一个适应文明形象形成的环境氛围,更需要青年学生自身的不懈努力。文明环境氛围的形成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从自身作起.言传身教,做出榜样,对自己从事的职业要表现出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爱岗敬业、遵守公德,正确处理家庭与社会间的各种关系,帮助子女树立学好文化知识、立志成才、奉献社会的决心。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首先要创造优雅的校园环境,使催人向上、团结友爱、纪律严u的校风、教风、学风、考风结…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校园环境适应能力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会产生积极效应。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学生的校园环境适应能力令人担忧。教育体制、社会、家庭、学校与学生个体的相对分离,形成了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方式、人际交往、日常生活等方面的适应性障碍。这就要求高校要营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学生的校园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大学校园的景观进行分析研究,结合中南大学的实例进行阐述。首先提出了现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理念——特色性、时代性和功能性三位一体;然后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得出结论,在肯定中南特有的校园景观的基础上,指出仍存在不足,并提出更新对策:要体现中南的校园建筑特色,加强规划,更好的营造自然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艺术景观的建设等;最后使人们认识到在校园环境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只有体现出学校的特色、文化底蕴以及时代感,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优美宜人,能够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工作、学习与休息环境。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7,(2)
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平台,校园坏境如何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必须要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适应学生和社会的发展。对于大学校园的建设,还可以注重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促进,对以后的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着指导性作用。良好的校园环境还能保证学生拥有自主性和创造性,具备更好的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民的低龄化,网络欺凌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但我国由于相关法律和监管的缺失,网络欺凌问题至今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国内对于网络欺凌问题的研究多具有模糊性和片面性。本文通过对网络欺凌和网络暴力的区分,界定了网络欺凌的概念。通过对网络欺凌产生原因的分析以及对日本防治网络欺凌有效措施的研究为我国防治网络欺凌问题从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法律体系建设、学校教育和家庭关怀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设各具特色的校园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摇篮.搞好校园绿化,优化育人环境,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好的校园环境是净化师生心灵,陶冶师生情操,规范师生行为的无声导师。  相似文献   

12.
杨雪琴 《江南论坛》2005,(11):59-60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和构建和谐校园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德育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应当围绕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而开展工作,同时,和谐校园建设也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对促进学校德育工作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一、充分认识加强德育工作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1.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左传·襄》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没有校园环境的和谐,也就没有全社会…  相似文献   

13.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摇篮,其肩负着知识传递、人才培养、传承文明、传播文化以及服务社会等多种任务.正因如此,如何构建起和谙校园来更好地完成社会赋予学校的多种使命和任务,就成为了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学校工会是学校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能够从教职工角度出发,想教职工所想,急教职工所急,通过对教职工的关怀来激励教职工为和谐谙校园的建设做出贡献.笔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在本文中对学校工会在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程春生 《发展研究》2009,(11):60-62
良好环境是充分发挥创新人才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的基础,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要遵循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体制机制,用机制激励人才;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供政策支持和完善保障制度,在实践中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突出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使其在思想、知识、能力、气质、体魄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是院校教育的根本职能。无论是军队院校还是地方高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这项伟大工程中,加强学员队(高校辅导员)在一线管理中的规律研究,对营造锐意进取的学习成材氛围,提高教学效益,造就合格的基层建设人才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校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实现教育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更加重视综合素养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改革突破口,以学校旅游示范景区为教育基地,努力探索新时期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新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不论规模大小,校园建设、校舍的功能是相同或相近的.其共同点都是为了营造一个文化氛围浓郁、功能完备、教育环境显著的育人环境,就整体形象而言,都力求实现动静协调统一,做到校舍功能分区合理,交通疏导有序,建筑物布置高低错落,单体建筑富有时代气息,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和谐.近几年来,各类高校逐步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和扩建的步伐,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变化,如何创建和谐的大学校同环境是新世纪的挑战之一,也是校园大规模改扩建建设活动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学的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从使命的本质来看,人才培养应该是大学的根本责任和任务,是大学的首要使命,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基于这一首要使命的三种职能。精英人才对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精英人才和高水平大学的精英教育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当代高水平大学应推动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首要使命所在。而要推动精英教育,需要在宏观层面上明确精英教育地位、区分高等教育层次、加大精英教育投入等;在微观层面上,应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营造校园精英文化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学教育日益发展,大学校园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自由放松的校园环境一方面为自由多方位地培养人才提供了平台,但另一方面,却为外来人员带来的校园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校园安全问题的诱发因素颇多,除学校内部因素外,外来因素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导因.大学是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社会事物的渗透是必然的,外来人员引起的大学校园安全问题值得社会公众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