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WTO改革以及发达国家建议征收碳关税的政策背景下,先通过博弈演化的方法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处境分别进行了分析和判断。并且采用OECD、World Bank发布的2009—2014年的数据,就开征碳关税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国碳排放量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呈负向影响。因此,中国要在未来可能面临新型贸易壁垒的前提下,大力创新低碳技术,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中国的出口贸易环境更加优化,积极响应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全球产品内贸易的第二大参与者,也是未来欧美发达国家碳规制的主要影响对象。碳规制通过直接影响高碳产品出口和间接影响进口两条途径来影响产品内贸易,采用混合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碳规制对中国产品内贸易具有负面影响,且对进口的影响大于出口;若欧美等国对每吨碳排放征收30美元或60美元的碳关税,中国产品内贸易的进出口总规模将分别下降10.42%和24.31%。为应对欧美等国的碳规制对中国产品内贸易的影响,一是应根据"共同但有差别"的减排原则进行积极申诉;二是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中积极朝低碳方向进行升级;三是若边境碳调节税开始实施,应根据生产者责任原则,以实际内涵碳作为征收依据,减少其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Koopman等提出的全球价值链(GVC)地位指数为基础,测算中国制造业总体和具体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动态变化,并与发达国家和与中国发展阶段相似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横向国际比较.研究表明,用制造业总体的GVC地位指数很难准确反映一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分行业测算效果更佳;中国制造业正受到发达国家从高端和更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从低端的双重挤压,因而应加快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和制造业由大到强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全球价值链中存在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产业的依附现象,形成俘获型价值链,从而难以实现功能和价值链的升级。实现俘获型价值链的突破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爱尔兰和印度为例,分析了其软件产业的发展历程,论证其实现俘获型价值链突破的程度,并从竞争优势和动态比较优势的角度多因素地分析其软件产业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通过分析发现两个国家借助自身资源、市场等优势和创新,其软件产业正逐渐从价值链的中低环节向中高环节推进,产业链不断升级。产业上发展落后的国家可能借助传统比较优势的提升和新的竞争优势的形成,实现产业升级和竞争力的提升,这也是突破俘获型价值链的可能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进程中的收益分配不均与中国产业升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价值链环节的进入壁垒差异以及全球价值链治理中的权利不对称决定了全球价值分配。发达国家企业在产品分工中占据了高进入壁垒环节,在价值链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企业处于竞争激烈的低进入壁垒环节,由此导致了全球价值链的收益分配不均,而iPod价值链的收益分解支持了这一结果。中国企业只有在嵌入全球商品价值链过程中实现产业升级,才能够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合意的收益分配。  相似文献   

6.
全球价值链治理新发展与我国制造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价值链理论认为领导厂商通过企业间不同的组织方式对供应商进行不同程度的治理,使得分散于全球的生产环节在功能上有机统一起来,这成为当今全球经济活动最重要特点之一。"治理"内涵的变化是全球价值链理论发展的主线,它可以分为3个阶段:"驱动"、"协调"和"标准化"。加入由发达国家领导厂商治理的全球价值链,不能带来我国制造业的升级。因此,在无法抢夺发达国家对国际终端市场控制权的情况下,开发和抢占本土终端市场是我国制造业升级战略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首先,构建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绿色技术进步影响中国制造升级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从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产业高度及出口部门碳生产率3个层面建立中国制造升级水平测算指标体系;然后,采用我国内地30个省级样本数据实证检验绿色技术进步对中国制造升级的影响。考虑到中国制造业以碎片化生产与一体化贸易模式逐步融入全球生产网络这一趋势,将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现实背景纳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即同时考虑来自国外中间品和出口中间品中的隐含能因素,采用基于非径向、非导向的松弛测度方向距离函数测算各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①2002-2015年,中国制造升级水平呈现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的"烟斗曲线"态势,并按照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依次递减,产业高度指数水平与出口部门碳生产率较低是造成中部地区中国制造升级指数整体不高的主要原因;②从整体看,绿色技术进步促进了中国制造升级水平提升,但其在不同的能源强度地区、经济地带、时段中的影响存在差异,绿色技术进步在能源强度高的地区、东部地区及2009-2015年对中国制造升级的正向效应更为显著;③资本密集度和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对中国制造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与预期相反,市场化程度对中国制造升级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蒙丹 《经济与管理》2011,25(4):85-8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凭借大量廉价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国内市场嵌入到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中。长期的这种低端嵌入局面使中国企业逐渐面临利润微薄和产业升级自主性丧失的危险。GVC的主导者与嵌入者在利润分配、产业升级中的不同境遇表明,只有构建我们自己主导的GVC才能使中国产业升级走出困境。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资源和市场条件等决定了构建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刻不容缓,而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力低下又决定了中国企业应将提升竞争力与构建全球价值链相统一。  相似文献   

9.
张杰  冯彩 《经济经纬》2008,(2):24-27
从需求竞争角度入手,是理解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下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升级困境来源的关键切入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结构型封锁"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技术势力与市场势力的融合,而市场势力是决定性因素。我国国内需求不足与结构失衡是导致"结构封锁"的主要原因。中国本土企业对发达国家"结构封锁"的突破之道在于:本土市场高端需求的培育与需求结构的协调;"自主独立"与"交换酬码"的战略平衡;"市场创造技术"与"市场交换技术"发展策略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全球价值链嵌入被认为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探究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是否与其影响经济贸易的逻辑一致,本文运用微观和城市层面的结合数据,研究了中国285个城市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整体而言,中国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与出口产品质量之间呈倒U型关系.(2)从地区异质性上看,中部地区的检验结果与基准结果保持一致,东部地区城市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的提高会显著提升出口产品质量,而西部地区城市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对出口产品质量没有显著影响.(3)从嵌入度异质性上看,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与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倒U型关系只存在于高嵌入度城市,且倒U型拐点向后偏移,位于全球价值链嵌入度较高的位置.(4)从时间维度上看,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与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倒U型关系在2007年以后演变为了负向关系,表明在2007年以后,全球价值链嵌入度越高,抑制效应越占据主导地位,从而阻碍了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本文研究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际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过去中国企业以低成本优势被动嵌入发达国家企业主导的全球价值链,获得技术能力提升的同时,也日益凸显囿于GVC低端的困境。为此,在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大规模"走出去"战略下,中国企业可乘势构建自我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和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利用全球智慧资源的同时,实现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转变,推动中国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2.
推动产业集群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是建设制造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区域价值链等理论为中国构建产业集群升级多元化路径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比较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区域价值链剖析产业集群升级机制与效应的异同,提出基于竞争力、价值链嵌入的中国产业集群升级的多元化路径,认为具有引领作用的大型跨国企业或"隐形冠军"等是实现不同价值链对接的重要抓手,并仍然需要深入关注产业集群发展效应、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发展、区域一体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双向FDI协调发展是推动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动力,空间溢出效应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需要深入探讨。本文基于2007—2019年5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第一,双向FDI协调发展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第二,双向FDI协调发展在促进本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的同时,还会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其他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升级,同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也会产生空间溢出效应。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升级受双向FDI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第四,双向FDI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通过提高研发投入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进行传导,促进其他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国际分工地位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在总结现有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梳理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测算方法,然后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总结了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的驱动因素,接着概括了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升级路径。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一是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测度方法仍有待探索;二是从主动构建GVC的视角研究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的驱动因素;三是对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地位升级的路径仍需要结合不同国家的实践,做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和检验。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亟需将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的模式从"汗水经济"转变为"智慧经济",以摆脱长期以来的"低端锁定"困境。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分析中国依托"一带一路"构建"以我为主"、包容性区域价值链的背景,并重点对区域价值链构建的策略、区域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联系及产业升级机制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作为一种"双向嵌套"、开放型价值链体系,区域价值链在加快中国产业高端攀升、带动更大范围协同发展和推动公平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都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在此过程中,作为多元价值链链接者的中国,应积极培育全球竞争力与资源整合优势,发挥"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同时,带动更大范围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有序引导多重市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全球价值链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指明了方向与路径,沿着全球价值链升级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的必经之路。技术贸易是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初级阶段,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应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在全球价值链中进行战略收购与联盟,逐步实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以中关村电子信息企业集群的演进与升级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根据航空制造业的行业特点,在全面分析世界航空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各业务环节的附加值水平的基础上,构建了航空制造业的价值链体系及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然后,结合中国当前航空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和竞争力水平,提出了以嵌入全球价值链为基础的渐进升级路径和以构建国家价值链为基础的跨越升级路径,为增强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加快产业升级提供了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历经三十多年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中国制造存在"大而不强"问题。面对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及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快速赶超的挑战,重塑中国制造形象,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已成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必由之路。重塑中国制造形象,使"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应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制造生态环境;培育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外部氛围;重塑"工匠精神",打造追求完美的企业文化;勇于创新转型,潜心打造优质产品;全面接轨国际产品质量标准;打造自主品牌,成为新价值链的创建者与掌控者;提升国人对自主品牌的信心,营造以用国货为荣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9.
发展中国家以代工形式嵌入全球价值链生产体系,从事价值链低端环节的加工制造活动。中国代工企业在进行功能升级时,发包商会利用一切手段将中国代工企业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实证研究了知识封锁、能力隔离和战略俘获对低端锁定效应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知识封锁导致技术升级能力缺失,从而形成低端锁定效应;市场隔离致使市场升级能力缺失,进而形成低端锁定效应;战略俘获引致升级意愿缺失,继而形成低端锁定效应。根据实证结果,从企业、集群和政府3个层面提出中国代工企业突破低端锁定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过程中,需要重新思考国际分工格局,对全球价值链的技术进步效果进行重新审视。研究发现,初步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中国家努力与跨国公司的要求相匹配,在此条件下实现的技术进步只是一种"幻像"。一旦代工企业有可能更进一步攀升到价值链高端时,就会触及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利益,形成"技术进步悖论"。在非对称的贸易模式下,全球价值链实质上仍然是一个有中心和外围、主导和依附关系的国际劳动分工体系,技术创新的"锁定效应"和分工固化风险更加突出。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利用2007—2016年我国23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多个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与技术进步呈倒U型关系。因此,需要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构建国家创新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