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合理的区域间碳排放权分配机制对于中国温室气体达峰目标的实现和减排成本的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一个考虑技术异质性在内的多因素碳排放权分配理论模型,明确了全国碳减排总量目标、本地区排放总量、本地区碳排放强度以及本地区碳排放效率四个因素对碳排放权分配的影响机制。利用中国企业级低碳专利数据作为低碳技术水平的代理变量,考虑碳市场试点的政策冲击,本文基于消费侧和生产侧碳排放视角,利用随机前沿模型估计了各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并使用估算效率值对碳排放权的地区分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碳排放基于消费侧责任计算时,基于产出或排放量的分配机制将分别比基于多因素的分配机制额外带来1.61%和0.47%的工业总产出损失,而当碳排放基于生产侧责任计算时,仅基于产出或排放量的分配机制将分别比基于多因素的分配机制额外带来0.68%和0.21%的工业总产出损失。与此同时,当分配机制中考虑了碳排放效率时,基于消费侧和生产侧的不同分配会使部分地区产生较大的分配差异,能源生产省份在生产侧核算下需要承担更高碳减排量,以内蒙古为例,其减排量比消费侧核算下高出约65%,而电力调入省份在消费侧核算下需要承担更高碳减排量,以河北为例,其减排量比生产侧核算下高出约83%。  相似文献   

2.
结合2004—2015年中国首批低碳试点省市面板数据,在测算各省农业碳排放量的基础之上,考虑克服样本选择的内生性和宏观政策影响的外生性问题,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低碳试点政策对各省农业碳排放影响的效果及原因。结果表明:2004—2015年,5个低碳试点省农业碳排放量普遍处于持续上升态势;低碳试点政策在不同省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陕西省、湖北省和辽宁省低碳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该地区农业碳排放量,而广东省、云南省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整体上来看,2010—2015年,低碳试点政策的实施未能对农业碳减排产生显著影响,主要原因是现行减排政策的目标偏好性,导致农业领域内碳减排的实施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3.
增加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基础指标,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即是国内生产总值。企业中增加值可以反映企业的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情况,为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依据,并促进企业会计和统计核算的协调,企业统计工作中增加值核算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论述了目前企业增加值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化石能源耗竭与气候变化约束下的经济低碳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锋 《当代经济科学》2012,(3):1-11,124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产品生产、技术研发、新能源生产和温室气体减排四个部门的内生增长模型;并运用最优控制理论,研究了在化石能源耗竭与气候变化约束下,经济低碳转型中的一系列关键变量的长期行为方式和中短期平衡增长路径;进而刻画了劳动力在各部门间的配置和转移、化石能源价格、排放空间价格对能源结构、碳强度、消费、单位劳动碳减排量、单位劳动产出等变量的影响机制;同时揭示了运用一些政策工具实现经济低碳转型的时机选择。  相似文献   

5.
联系要素市场干预的现实,在利润最大化假设条件下,本文建立了中国制造业行业就业调整和资本深化关系模型。研究发现:(1)近10年来,增加值产出就业吸收能力大幅下降的趋势正在中国制造业行业普遍发生;(2)作为一种与增加值产出就业吸收能力大幅下降相伴随的现象,资本深化趋势在中国制造业行业正普遍发生作用;(3)增加值产出就业吸收能力的持续下降,表明中国制造业行业资本/劳动强替代弹性已成为该部门增长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联系要素市场干预的现实,在利润最大化假设条件下,本文建立了中国制造业行业就业调整和资本深化关系模型。研究发现:(1)近10年来,增加值产出就业吸收能力大幅下降的趋势正在中国制造业行业普遍发生;(2)作为一种与增加值产出就业吸收能力大幅下降相伴随的现象,资本深化趋势在中国制造业行业正普遍发生作用;(3)增加值产出就业吸收能力的持续下降,表明中国制造业行业资本/劳动强替代弹性已成为该部门增长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正面临着两重压力:一方面,中国一些行业正被锁定在国际价值分工低附加值的低端环节;另一方面,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跃居世界第一。论文基于全球价值链背景,将总贸易核算方法与世界环境投入产出模型结合,从国家整体层面、双边贸易层面、行业层面对2000—201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国内增加值和隐含碳排放量分别进行了核算,并构建了隐含碳增加值指数,由此发现国际社会高估了中国的碳减排责任,中国进一步的减排重点在于能源部门。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税的征收,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同时也会对经济和碳排放产生一定影响。通过构建包含环境保护税模块的CGE模型和江苏省2018年环境社会核算矩阵,模拟分析不同环境保护税税率对江苏省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1)征收环境保护税会给江苏省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当征收税率上升时,江苏省GDP、出口、省际调出等会下降,而居民和地方政府收入几乎没有变化。(2)环境保护税税率上升时,不仅会增加环境保护税收入,还会减少江苏省碳排放水平。(3)对于大多数行业,环境保护税税率上升会造成行业产出下降,但是对于污染物排放强度较低的行业,行业产出会上升,碳排放会增加。(4)为了更好地完成碳减排目标,建议江苏省可以适度增加环境保护税税率或加征碳税,对于污染物排放浓度较低的行业,可以采取补贴措施鼓励发展;对于污染物排放强度较高的行业,要推动转型升级,降低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IPCC关于碳排放的测算方法,聚焦十国对华反倾销的涉案产品及涉案行业,测算了1995—2011年间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8个制造业分行业的碳排放量,结果显示反倾销涉案行业碳排放量和被诉倾销案件数量之间存在一致的态势走向。接着,通过计量回归模型分析了碳排放量与能源效率、产业结构系数及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人均制造业增加值是制造业碳排放的主要促进因素,而产业结构系数和能源效率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由此,提出了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以期通过降低碳排放的途径,为我国出口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更好应对国外反倾销提供普适性对策。  相似文献   

10.
围绕民政部发布的《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社会组织增加值统计数据,国内学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但仍未形成统一结论,争议的焦点在于统计核算程序和数据获取来源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可行思路是将社会组织会计信息引入统计核算,实现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有效融合.这就必须理顺社会组织会计报表项目、会计账户与收入法增加值四个构成要素(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损耗)之间的勾稽关系,并依据营业现金流量计算理论合并计量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为提升社会组织增加值核算的质量和效率,必须改革现行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加强会计信息质量专项审核,修正市场与非市场生产的界定标准,重构志愿劳动价值理论等.本文在会计信息运用于社会组织增加值核算实践方面有一定的创新性,对简化社会组织增加值核算的数据来源,提高社会组织增加值核算质量和效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遵循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模型,本文基于社会核算矩阵的研究框架,通过扩展的收入产出循环体系清晰地阐释了产业增加值、收入分配和最终需求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2010年的社会核算矩阵进行了奇异值分解。结果表明,经济内部的相互作用隐含了一组宏观乘数,每一宏观乘数都对应着一系列遵循相同路径的产业组合,这些产业组合及其变化情况可以被识别和量化。这一方法的现实意义在于从需求层面探讨了经济政策的制定及其目标评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消费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3,消费端碳减排不容忽视。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以“宽带中国”试点城市政策开展准自然试验,采用三重差分模型探索数字经济对家庭消费低碳转型的作用机理及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驱动家庭消费低碳转型,可以通过提高消费者环境压力认知、助推消费者偏好低碳化、促进产品绿色技术创新赋能家庭消费低碳转型,同时数字经济更容易降低南方地区、低碳电力城市和城市家庭消费碳强度,抑制了财务赤字家庭消费低碳转型,有待激发老年人低碳消费市场,对居住、医疗保健、交通、衣着消费碳减排作用依次递减,对食品类和文教娱乐类消费低碳化发展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海洋生产总值核算为全面了解海洋产业结构、总体规模、区域布局,准确衡量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服务海洋经济管理,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核算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政策、发展规划等的有效性,其核算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市级海洋生产总值核算技术指南》就海洋经济核算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给出了海洋各产业增加值核算公式,对国民经济对比行业选择、增加值率与剥离系数的计算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GDP核算与现行SNA的GDP核算之间的若干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我国现行GDP核算与 1 993年SNA的GDP核算在生产范围、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分类、总产出、中间投入和增加值的定义、增加值的估价、固定资本消耗、混合收入、金融媒介服务等十二个方面存在的差异 ,供研究和了解我国GDP核算的专家和学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把握碳减排政策工具的使用,厘清碳减排政策对低碳竞争力的影响,对于推进我国温室气体减排,促进低碳发展至关重要。以2005—2016年中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产业层面选取四个维度构建省域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进行测算。然后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不同类型碳减排政策工具对地区低碳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命令控制型碳减排政策不利于地区低碳竞争力的提升,其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力低于环境治理成本增加的影响力,市场激励型碳减排政策则有助于提升地区低碳竞争力。因此,政府应不断丰富市场型政策工具,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以较低成本完成碳减排的同时有效提升地区低碳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交通运输行业是能源消耗及碳排放三大行业之一,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加快开展低碳交通相关研究,支撑制定交通运输碳减排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分析了低碳交通研究进展,主要分为交通运输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未来预测与潜力分析、减排措施评估分析、核算方法与评价等研究主题。基于文献梳理分析发现,交通运输碳排放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交通运输总周转量、交通运输碳强度、城镇化率、城市空间分布、运输结构、交通燃料价格等;交通运输碳排放未来预测和潜力的研究目前以情景分析方法为主;交通运输碳减排措施总体包括技术性、结构性和管理性措施;交通运输碳排放核算方法与评价研究角度和领域跨度较大。目前相关研究存在量化研究影响因素过程中过度聚焦宏观层次因素,部分影响因素研究存在重复解释现象,货运峰值研判、低碳交通投资等主题研究相对有限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碳市场形成的碳价格会影响制造业各分行业成本的变动,从而导致经济增长水平、能源消费量及要素市场价格的改变。采用2001-2011年中国制造业各行业GDP水平、碳排放量、能源消耗量、人力资本及物质资本等数据,以每吨60元碳价水平为基准测算碳价冲击对制造业总体及各分行业的影响。结果表明:碳价冲击有助于提高制造业整体的增长水平,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能源要素的需求,并可能改变要素市场上各要素的相对价格。为进一步研究制造业不同行业的异质性,将27个目标行业划分为高碳行业和低碳行业,研究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行业组在受到气候政策规制时对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显示:无论是低碳行业还是高碳行业,碳减排政策都有助于提升产出水平,但对这两类行业能源消耗的影响不同,其中高碳行业在受到碳价冲击时会增加资本要素的投入水平,以替代原有的能源要素需求;而低碳行业并没有显著减少对能源要素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全球金融风暴以来,经济增长模式转型被提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哥本哈根会议背后的激烈斗争让社会进一步聚焦"低碳经济".碳排放权交易是当前实现"低碳经济"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为碳减排工作提供持续的动力.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碳交易法律机制,将有效促进我国碳减排工作,维护我国企业在碳排放权交易纠纷中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李海东 《当代财经》2005,(10):123-125
在国民核算体系(1993SN A)中,非营利机构可区分为非市场非营利机构和市场非营利机构。然而,对于前者既核算非市场产出又核算市场产出;但对于后者却只核算市场产出,结果低估了市场非营利机构的产出和增加值。本文对市场非营利机构的生产总量核算范围进行了修正,并就有关核算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作为现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延伸和有效补充,碳普惠制着眼于社会公众低碳行为减碳量的核算和交易。将公交车出行作为低碳行为纳入碳普惠制,是促进全民参与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探索。文章借鉴CCER方法学并综合考虑交通数据的可获得性,提出了替代法和均值法两种居民公交车出行减碳量的核算方法,并以广州市为例,计算了2015年广州居民公交车出行的减碳量。结果显示,替代法核算广州居民公交车出行的减碳量为0.287 8 kg CO_2/人次,均值法减碳量为0.351 4 kg CO_2/人次,如果按2015年广州市公交车系统的客运量计算,替代法和均值法核算全市公交车系统的年减碳量分别约为750 000 t CO_2和920 000 t CO_2。其中,替代法所需的替代出行模式受被调查对象的主观影响较大,而均值法以城市现有的机动化出行为基准线排放,受主观因素干扰较小,更适合核算居民公交车出行的碳减排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