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住宅发展历程,住宅建筑设计及建设施工走向产业化发展之路是趋势,美、日、英等国家已走在住宅产业化研究与实践的前沿,而中国的住宅建设尚处在粗放式的传统阶段,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研究价值,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城市住宅损毁严重,震后重建迫在眉睫,产业化批量制造住宅成为实现该目标的潜在途径之一,住宅产业化得到空前关注,震后重建的需求和契机成为推动当前中国住宅产业化的进程的又一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2.
浅谈我国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露野 《经济论坛》2005,(18):135-13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住宅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城镇住宅建设进入持续高速发展阶段。统计资料显示,1992年至2003年,全国城镇住宅年平均竣工面积达4.49亿平方米,2003年底我国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23.7平方米,住宅的自有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人们的住宅消费需求开始由“居者有其屋”向“居者优其屋”转变,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从以安居为目的向更高的需求提升。消费者在选择住宅时关注的已经不仅仅是房型、面积、容积率、交通、公建配套设施等传统指标,对于住宅建设使用的建筑材料、小区绿化景观、水环境、空气质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等健康指标也逐渐重视起来,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已经为购房者所关注。良好和谐的生态居住环境成为现代住宅小区建设追求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用排放系数法、变异系数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省级尺度农地碳排放的时空分异与驱动因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我国农地碳排放量在2000—2018年间大体上呈现先上升,近年来稳定下降的变化趋势;(2)中国省级尺度农地碳排放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主要表现为除东北地区以外,其他地区农地碳排放量的空间差异较为显著;(3)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表明,研究期内农地碳排放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持续减弱的正向关联,其空间集聚状况变化较为稳定,基本呈现出与农业产值相匹配的分布格局;(4)因子探测结果表明,影响中国农地碳排放空间分异的核心驱动因子在研究期经历了较大变化,主要驱动因素逐渐由人口因素、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向经济因素转变;(5)交互作用探测结果表明,一些解释力较小的因子在与其他因子交互叠加后,会产生非线性增强,显著提高其对农地碳排放空间分异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碳排放信息披露作为沟通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桥梁,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本文通过搜集、整理国内外碳排放信息披露研究文献,发现国外对碳排放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披露框架、影响因素、披露价值以及现状分析等方面.而国内仍处于对国际碳排放信息披露现状的介绍与借鉴的规范研究阶段,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改进传统的投入产出模型,分别从总量、行业和贸易伙伴等层面对我国2002-2009年的出口隐含碳排放进行了动态的考察.研究结果表明,该阶段我国约有12%-18%的碳排放由出口贸易引致,且随着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隐舍的碳排放也持续增加.其中,加工制造业和化学工业是我国出口碳排放的主要载体,而美国和欧盟分别是2002和2007年我国最大的出口碳排放受益国.  相似文献   

6.
运用排放因子法核算安徽省2000—2019年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并分析安徽省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LMDI分解法分析了碳排放影响因素,之后建立STIRPAT扩展模型及岭回归,定量进行了安徽省能源碳排放预测。模型精确度高达90%以上,误差控制在5%以内,说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对安徽省未来能源消费碳排放量进行预测。冀望能为安徽省实现碳减排,促进经济发展目标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低碳住宅概念界定及其建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苗苗 《经济论坛》2012,(6):128-130
低碳住宅是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避免低碳住宅“标签化”,打造实质低碳住宅是落实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本文剖析低碳住宅概念模糊与泛化现象,基于建筑全寿命周期碳排放定量界定低碳住宅,从系统的角度诠释低碳住宅理念,提出低碳住宅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陕西省经济步入新常态,未来降低碳排放强度仍面临诸多挑战。由于传统收敛检验工具自身的局限性,基于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对2005—2017年陕西省11市(区)碳排放强度差距及收敛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该省碳排放强度整体上不存在收敛,进一步采用聚类方法发现该省内存在3种收敛类型及1种离散类型,合并检验后发现4个初始类型是稳健的。类型C与类型D的相对转移路径呈现上扬态势,而类型A与类型B呈现下降态势,它们之间的碳排放强度演变呈现分异特征。从陕西全省范围来看,碳排放强度的核密度曲线不断向左移动,说明在样本期内碳排放强度水平整体趋于下降。2012年进入新常态前碳排放强度波峰高度持续上升、宽度大幅缩小,2012年之后波峰持续下降,波峰形态逐渐由陡峭变为扁平,同时样本期内核密度曲线由一个主峰和一个侧峰构成,表明该阶段碳排放强度的分布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会碳成本理论,在对单位流量碳排放、社会碳成本单价及社会折现率充分论证基础上,分静态与动态两种情境,采用3.5%的社会折现率,计算与评价不同结构住宅全生命周期的碳流总量、碳排放绝对量和建筑碳成本。研究得出:(1)钢结构住宅碳流总量、碳排放绝对量和建筑碳成本都是最高的,木结构住宅指标最低,混凝土结构住宅指标居中。(2)从单纯低碳住宅角度看,木结构是低碳住宅最好的结构形式。(3)从综合成本角度看,混凝土结构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住宅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0.
在界定长江中游4座省会城市(武汉、合肥、长沙、南昌)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系统边界的基础上,运用生命周期法(LCA)对4座城市2001—2018年间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进行测算,并对其碳排放结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4座城市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量在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武汉市碳排放最高,长沙市最低,人均碳排放除了长沙市在食物加工阶段呈下降趋势以外,其他3市在各个阶段和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2)南昌市和长沙市食物消费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储藏和加工阶段,武汉市和长沙市的主要碳排放来源从储藏和加工阶段逐渐向运输阶段转移,食物垃圾处理阶段在4个城市中占比都很小。最后对相关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住宅产业化是住宅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代表了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实现我国住宅产业化的绿色发展,已成为住宅产业面临的重大任务。深入分析了绿色建筑与住宅产业化的内在关系,从发展理念、核心技术、产业链条及制约因素4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我国住宅产业化绿色发展的途径,并针对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的碳排放量占我国碳排放总量一半以上,调整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是实现减排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首先依据IPCC提供的各种终端能源的碳排放因子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提供的平均低位发热值计算了我国终端能源的16种碳排放系数,并据此计算出制造业产业在1993 -2009年间的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以制造业碳排放量及其强度的年度变化趋势为聚类依据,将1993 -2009年划分为三个阶段分析其制造业发展模式的阶段特征.在此基础上,以2004 - 2009年的制造业各行业的碳排放负荷系数和经济贡献率为主要分析依据,将制造业30个行业划分为重点发展型行业、升级发展型行业、规范发展型行业和约束发展型行业4个类型.  相似文献   

13.
基于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及地理探测器考察了我国省域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碳排放空间分异及空间相关特征显著,初期呈现“西低东高”“北高南低”特征,而后高值区逐渐向东南及西北省份移动。(2)碳排放热点区主要聚集于华北、长三角、河南、山东等地,冷点聚集程度逐年下降。(3)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及固定资产投资是碳排放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产业结构的解释力度最小,且多数因子在与其他因子空间叠加后会产生非线性增强作用。(4)经济发展、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固定资产投资、外商投资的高值区,碳排放量均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住宅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国内大量住宅建设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后果.钢结构以其优良的性能在建筑业正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发展钢结构住宅是最容易实现产业化的生产方式之一,它也最符合国家保护耕地、节约能源的产业技术政策,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将是住宅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4—2014年各省份碳排放数据,运用基尼系数结构分解、增量分解与子群分解的方法,分别从民用建筑类别、区域差异角度探究民用建筑碳排放空间非均衡现状。研究表明:研究期内我国民用建筑碳排放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整体呈"东高中西低"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其中城镇住宅碳排放的均衡分布是基尼系数下降的主要原因;基尼系数结构分解结果表明,公共建筑对民用建筑碳排放非均衡的贡献最大;而区域子群分解结果表明,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并且西部地区不均衡程度远高于东部、中部地区。随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制定地区碳减排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分析城市道路客运交通内涵,能源消耗种类及产生的主要温室气体类别。在此基础上,对城市道路客运交通碳排放核算方法、能源活动水平数据来源、燃料排放因子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以天津市城市道路客运交通为案例,对2013年天津市公共交通和出租车行业产生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对核算方法的可应用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低碳发展进入了碳排放强度递减阶段,以行政手段为主体、自愿碳排放市场为辅的治理制度面对困境与挑战.构建以市场机制为主、强制性配额市场为主要形式的环境治理制度是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理性选择.环境治理制度转型与创新需要创造基本条件,更需要突破传统思维障碍,制度设计要符合现实发展,如是方能发挥新制度的政策成效.  相似文献   

18.
喻斯达 《经济师》2013,(5):201-202
文章在IPCC2006的碳排放量计算框架下,将广东省分为四个主要区域,分别计算了各区域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量、水泥生产碳排放量和森林碳汇,并最终得到广东省总体及四个主要区域的净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对全省的区域碳排放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施工、采暧空调、物业管理、政策法规等诸多方面。从当前节能住宅建设的情况看,保温材料和施工工艺存在不少质量问题。本文简要谈谈节能住宅的质量问题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实践层面看,都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存在规模狭小、交易活跃度低、交易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应大力发展基于总量控制和配额交易的强制减排市场,稳步推进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逐步完善碳排放交易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从而实现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