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举措,生态文明则是新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努力方向。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都是人类在发展面临生态环境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应对举措。福建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条件与政策支持,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转变升级,增加政策与制度供给,建立低碳技术支撑体系,重视消费文明建设,提高碳汇能力,是推进福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强调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建设美丽中国.进一步凸显了水利战略地位.深化了水利工作内涵。拓展了水利发展空间.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水利现代化是整个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牛勇平 《发展研究》2011,(8):104-107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对生态文明研究进行理论梳理,也甚为必要。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讨论:对生态文明的认识、生态文明的实现途径、生态文明的测度与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比较。最后做一简单的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背景下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语境中,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遵循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通过发挥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实现海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国际旅游岛真正成为海南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形式和实践载体。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基于生态文明的山地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经济反映山地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西部地区山地经济以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而存在,也存在其自身困境.生态文明背景下,西部地区山地经济迎来了绿色发展新机遇.西部地区要继续以自身资源优势为基础,注重山地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生态平衡性、环境友好性、产业复合性和经济循环开放性.生态农林牧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加工工业的系统性与可持续发展及其制度建设是西部山区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正>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面对不断升高的全球平均气温以及日益频繁的极端气候现象,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逐步成为全球共识。与此同时,面对日趋收紧的资源环境约束,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未来要实现长久发展,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经济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低碳经济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经济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又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当下以及未来必须坚定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以及全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城镇化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也不可避免的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生态文明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并且使城镇化能够更快、更健康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必须在生态文明背景下进行探索和发展,改变固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以生态文明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完善碳交易市场、打造精神与经济和谐发展等方法,使城镇化进程与生态文明有机的结合,为中国经济腾飞提供更绿色持续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自然科技的发展,人类不断创造物质财富,而随之环境和人类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自然灾害的频发,使人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注重理解自然,认为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进行生产、生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态。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影响下积极探索发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山论”,以构建美好中国,发展创新科技,健全生态文明体制保障,推动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设水生态文明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水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各环节,推动水利工程建设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水生态文明理念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结合,文章从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领域(防洪抗旱、供水、农田水利、水力发电、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出发,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四个环节入手,在总结分析水生态文明概念、内涵和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水生态文明的主要理念,制定判断具体水利工作与水生态文明理念符合程度的判别标准,进而研究具体水利工作与水生态文明理念的差距,以期为水利工程领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琳 《经济师》2014,(8):39-40
世界已进入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时代,生态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并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进一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文章以我国东北地区的鄂伦春族为例,用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观探讨鄂伦春族生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城市建设是文化产业集群的助推器,有效地促进了产业、城市与生态的融合发展,为文化经济生态化发展提供了内驱力。从生态城市文化产业建设与规划内在需求来看,文化产业集群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改善城市经济与生态产业链网络发展的外部环境,提升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为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力。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集群建设应不断吸纳与整合生态城市中的实用性绿色技术、优势资源,调整产业生产要素、结构与密度,增强文化产业生产、文化消费带来的经济附加值,推动生态城市经济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通过秉持生态城市、文化产业集群互动与融合的建设理念,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强化城市空间效应,建设协调互动机制,促进文化产业集群、生态建设之间的有效衔接,提高文化产业的创新效应、协作效应和社会效应,从而实现城市生态与文化产业集群建设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对世界文明发展态势敏锐洞察和对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关系认识飞跃基础上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升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客观评价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培育全民生态意识,构建生态和谐屏障,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下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共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在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探究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期早日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吴迪  杨冰雨  宋妍 《经济师》2014,(6):197-198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因此必须要大力加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教育。高校作为培养人才摇篮,肩负着培养民族振兴与社会发展优秀人才的使命,大学生则肩负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重任,是我国社会倡导生态保护的生力军。文章认为,将生态文明观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范畴中,不但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还将更有利于人类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突破了"人类中心论",把"人—自然—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实现了对传统工业文明的超越,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三个和谐"和"三个可持续"。这种文明指导下的发展是一种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发展生态经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应紧扣"生态"二字,运用生态文明的理论和方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真正实现绿色发展转型。在战略上,重点是坚持修防并举维护生态环境,突出生态示范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低碳产业体系提振绿色工业,利用"一带一部一港"打造两型物流业,融合人文自然资源推进文化旅游业,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全国发展生态经济的代表性名片。  相似文献   

16.
面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目标的教育建构,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时代使命。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是优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有效保障。可持续发展教育拓展了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促进教育经济学从对教育经济价值的关注转向对教育可持续价值的研究,在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实践夯实根基以及推进教育目标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有机融合方面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调查评估表明,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践绩效整体良好,但公众的可持续发展素养水平仍有待提升,可持续发展教育还存在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实践滞后、监测和评估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未来,应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顶层设计,激发多元主体力量参与,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变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完善可持续发展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加强国际合作,更好培养时代所需的可持续发展人才,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进行部署.我国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多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水利投入供需缺口仍然很大,投资渠道单一、投入不足、缺乏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是制约水利发展的最大瓶颈.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稳定的水利投资渠道,关系水利的跨越式发展和水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对我国水利投融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深化我国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问题逐渐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了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得到实现,城市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旅游生态文明的建设成为城市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城市旅游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是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评价和实施的依据。构建了旅游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城市旅游生态文明系统的综合评估,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城市旅游发展实际中,为城市旅游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导向作用。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生态文明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它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三个方面的内涵。在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县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20.
简论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士恒 《经济师》2009,(11):34-35
资源和环境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生态文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出发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