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不同社会形态下,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在原始社会自然经济状态下,人口非常稀少,生产力极低,人类只有从周围环境中采集和狩猎来获得生活资料。此时期人类的生活需求有限,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基本协调。一个占人类群体,在把其周围的资源(鸟兽、果实等)索取枯竭后,必须扩大共生活范围。但由于当时人类数最太少,生产力又极度低下,对整个地球的环境和资源还不能形成较大的破坏。在农业社会条件下,生产力迅速提高,人口猛增,对耕地的需求急剧扩大。草地、森林在一些号称古代文明的国度里受到了很大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 相似文献
2.
3.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现状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 (一)人口政策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人口实现低增长。 自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全国累计少出生3亿多人。“九五”期间,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2.1的更替水平以下,我国人口再生产实现了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 相似文献
4.
试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人口与发展的关系,在经济学家中存在着争论,一派观点认为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另一派观点则认为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是有害的。其实,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是有害还是有利不能一概而论,要视具体情况和环境而定,对于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早期发展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展与资源的丰歉程度没有关系:一些资源贫乏的固定发展起来了,而有不少资源丰裕的国家却至今仍然贫穷落后。但是,如果不是从个别国家而是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资源的过度使用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能会造成严惩的后果。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是一个辨证的关系;发展可能会造成环境的破坏,但它也可以有助于环境的改善;环境的破坏可能障碍经济发展,但环境的改善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从历史发展过来来看,环境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出现先恶化而后改善的情况,但是,当今发展中国家不应走发达国家的老路,应该走边发展边保护环境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试论可持续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它与人口、资源和环境密不可分。文章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关于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四者只有协调发展,才能消除其间的消极影响,促进其积极影响,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以经济发展为前提时,也应注意在发展过程中同时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人口对经济发展、资源对经济发展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莫恭佑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3,(1)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作为人类生产方式的载体和生产力对象的地球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恶化。对此我们与世界各国一样,不仅需要正视现实,有清醒的认识,而且需要作出切实努力,在控制人口、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上作出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8.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7,(4)
长期以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道路,使得山西原本脆弱的环境进一步恶化;同时人力资本后备不足严重影响了山西省的转型发展。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的协调机制,可为山西省的战略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文章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构建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函数模型,对山西省2004—2014年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仍存在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协调稳定性较差、资源环境发展相对滞后、人力资本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同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5,(10)
<正>联合国最新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5年(修订版)》(以下称《展望》)报告称,世界人口将在2030年之前达到73亿,2050年达到97亿,2100年达到112亿。全球人口发展趋势之格局将会发生变化:印度有望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非洲人口增速将会超越亚洲;在人口整体增速下降的同时老龄化危机也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面临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1994年3月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2l世纪议程一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中国将实施人口、经济、社会、生态、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此后,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而对于占全国陆地面积71.7%、总人口为3.5亿的我国西部来说,在人口素质低下、自然资源衰竭、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落后的条件下,探讨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尽管中国人口还在缓慢增加,总体资源与环境还在恶化,但是在局部地区已经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唐家坡几十年的人口与生态变迁就是一个典型代表。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区人口的日益减少,加之山川秀美工程的实施,部分山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正在好转。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地区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孝胜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8):52-54,73
如何协调中国西部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缓解资源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以促进西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西部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文章根据西部人口与生态环境现实状况以及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西部地区人口、生态、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立和落实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及作用机理 ,摒弃唯经济效益观 ,树立全面效益观 ;变革“经济人”假设 ,确立“生态人”观念 ;建立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灵敏协调的自组织系统 ;走出“GDP”崇拜 ,树立新的政绩观 ,以科学的发展观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系统框架结构的分析导出了该学科应实现的两个目标:维持系统平衡和实现系统效益最大化。围绕这两个目标讨论了该学科的研究内容,提出了应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大系统建设成为灵敏的自组织系统,引入“生态人”新观念,以系统效益最大化为新的价值判断标准,并应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论证了“生态人”价值判断标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杨云彦 《生态经济(学术版)》1999,(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为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交融提供了基本框架。本文拟对主要学科的理论演进进行初步归纳,并对其融合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促进辽宁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财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研究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与环境禀赋情况在各区域间差异较大的发展中大国,显然不能寄希望于制定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协调发展政策,而必须在国家总体政策的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区域发展情况制定符合当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情况的区域性协调发展政策。同时,协调发展问题又是一个宏观问题,随着经济一体化和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增强,协调发展政策的边界在不断扩张,它逐渐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区域性的公共产品,因此,协调发展政策研究也不能过于微观,必须将其置于一个较大的区域系统背景下认真研究。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问题,联系到省级政府的政策管理权限和绩效评估层次,一般认为,针对省(直辖市、自治区)这一层面进行区域性的协调发展政策研究是合宜的,其政策适用性也是较强的。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辽宁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人口与社会发展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区域环境治理问题等都在全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而如何确保辽宁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政策研究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指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森林覆盖子指数、人均淡水子指数、环境效益子指数以及人口资源环境协调指数,并利用国际数据进行各指数的跨国比较.结果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是否协调,与该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因素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处于高度不协调状态.未来几十年,在现代化目标的指引下,中国应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这是突破国内的资源和环境瓶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国内生产总值连年翻番,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是,伴随着这种成绩、财富的增长,象人口骤速增长、资源过度消耗、环境和生态平衡严重破坏等困扰和阻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象也愈加突出和严重.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国内生产总值连年翻番,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是.伴随着这种成绩、财富的增长,象人口骤速增长、资源过度消耗、环境和生态平衡严重破坏等困扰和阻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象也愈加突出和严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生产的视角勾画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结构框架.通过对生产过程、生产要素的分析,揭示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的内在联系;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大系统中分析了人口生产系统、资源环境生产系统和经济生产系统的生产目的及其相互关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应该实现对来自人口的人力资源、来自生态系统的自然资源和来自经济系统的人造资源三种生产性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