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态环境关系着人类的福祉与未来,对生态环境进行测度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文章基于PSR模型构建了甘肃省生态环境测度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1—2014年甘肃省五大生态特征区(陇中、河西走廊、陇东、陇南和甘南)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价,以期对甘肃省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决策参考;评价结果显示陇东、陇南的生态环境等级一直保持为优级,河西、甘南和陇中的生态环境等级为差级,但2014年生态环境状况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部地区城市自然气候系统敏感且脆弱,主动适应能力处于落后阶段,应对气候变化风险阻力大。文章以西部地区适应型试点城市和个别省会城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参考"压力—状态—响应"(PSR)环境指标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价法即层次分析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建立评价模型,根据综合指数评价结果将城市的适应能力划分为Ⅰ级低水平、Ⅱ级中等水平和Ⅲ级高水平。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城市气候变化适应能力整体为Ⅱ级中等水平,城市化进程相对稳定,城市状态指数基本分布在中等水平,压力层的适应能力指数相对状态指数的变化具有时间上的差异,响应指数变化具有滞后性;相对于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城市所面临的气候变化压力更具有不稳定性,而响应能力较好;根据适应能力指数等级将城市适应能力类型分为"初阶型""中阶型"和"高阶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状态空间法的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熊建新  陈端吕  谢雪梅 《经济地理》2012,32(11):138-142
利用层次分析与状态空间法,从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社会经济协调力三个方面构建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对洞庭湖区2001、2005和2010年3个时相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数2001年为"中等",2005和2010年均为"较低",呈"U"型变化趋势,反映了引起生态承载力变化的最直接驱动力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②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协调力三者状态由"中弹性—中承载—较低协调"转变并维持"较低弹性—较低承载—较低协调";其中,社会经济协调力持续"走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弹性力呈现"回暖"趋势。③县域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数空间差异明显,10年来稳定上升的只有沅江市和南县,一直处于下降的有岳阳市区、岳阳县、汨罗市、益阳市区、常德市区和汉寿县,其它9个县(区、市)处于不稳定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4.
论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九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压力—状态—响应(PSR)"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生态安全指数及其权重,通过GIS-DEA模型测算生态安全效率。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九市生态安全均呈好转趋势,生态安全效率为非DEA有效,以临界安全为主,深圳最佳,广州、佛山和东莞等次之,惠州、江门和肇庆较差。社会进步、生活方式、环境整治和绿色人居对粤港澳大湾区九市生态安全的影响呈显著正相关,经济建设呈显著负相关。通过数据定量分析支撑,建议粤港澳大湾区九市架构生态安全城市,坚持市场化驱动,统筹产业空间布局,创新绿色发展机制,实施多元生态补偿,打造生态协同时空格局。  相似文献   

5.
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方法,基于入户调查数据,识别了高寒生态脆弱区甘南高原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与应对策略及其与生计资本之间的关系,并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影响农户风险应对策略选择的因素。结果发现:(1)健康、教育、就业和自然风险已成为当前甘南高原各类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但不同类型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存在差异。(2)自然风险与自然、物质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较为显著;教育风险与人力、物质和金融资本之间的关系较为显著;就业风险与人力、物质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较为显著;健康风险则与物质、金融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更为显著。(3)"动用储蓄"、"向亲戚朋友借钱"、"减少开支"和"外出打工"是甘南高原农户采取的主要风险应对策略。其中,"动用储蓄"策略主要受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向亲戚朋友借钱"策略主要受金融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影响;"减少开支"策略主要受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影响,而"外出打工"策略主要受物质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何天祥  廖杰  魏晓 《经济地理》2011,31(11):1897-1900,1879
城市生态文明程度是"两型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体现.从生态文明理念出发,界定城市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在借鉴"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基础上提出从城市生态文明状态、压力、整治和支撑四个方面构建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进行评价,丰富和完善了现有评价体系.最后,以长沙作为案例,实证检验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号召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并以生态宜居城市作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先,界定生态宜居城市内涵,提出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的四个目标:营造舒适平等环境、坚持问题导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三个准则层的生态宜居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利用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层的具体权重并计算了生态宜居综合指数,选取四个中心城市与西安市进行空间对比以及水平时间演变分析,并基于PSR模型对西安市2012—2019年的城市生态宜居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分析西安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评价结果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宏观把握耕地流转成熟度及区域差异,从湖南省4大异质区域经济板块中选取5个典型农业大县,构建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判等级标准,基于微观调研数据,采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评价区域耕地流转成熟度。结果表明:①浏阳市耕地流转成熟度发展水平高,耕地流转成熟度子系统处于优质协调状态;湘潭县和汉寿县耕地流转成熟度发展水平较高,耕地流转成熟度子系统处于协调状态;耒阳市耕地流转成熟度发展水平一般,龙山县耕地流转成熟度发展水平低,两县(市)耕地流转成熟度子系统分别处于勉强协调状态与失调状态。②浏阳市耕地流转成熟度综合得分为0.9221,耕地流转处于成熟状态;湘潭县和汉寿县耕地流转成熟度综合得分分别为0.8010、0.7747,耕地流转处于较成熟状态;耒阳市和龙山县耕地流转成熟度综合得分依次为0.5991、0.0485,两县(市)耕地流转成熟度分别处于发育状态与不成熟状态。③湖南省耕地流转成熟度大体呈现出由长株潭城市群向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依次降低的空间格局特征,各地应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补足短板,强化配套条件建设,增进耕地流转绩效。  相似文献   

9.
武陵山片区区域生态安全测度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PSR模型框架,借鉴熵权法与灰色关联思想,构建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以武陵山片区为例对跨省区的不同经济体进行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在2008—2014年间,武陵山片区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生态状态指数和生态响应指数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生态压力指数总体却呈下降趋势,该时期内武陵山片区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整体状况逐步好转。2武陵山片区的生态环境改善显著,但大部分市州生态安全等级仍处于第Ⅲ级,生态安全状况一般,生态环境仍面临巨大压力。3武陵山片区各市州的生态安全状况差异显著,各市州在制订具体应对政策措施时,既要借鉴片区内生态环境改善的有益经验,也要关注片区生态安全的差异,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生态安全预警测度及时空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2003、2008和2013年统计数据,构建了基于熵值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的DPSR模型,对山东省17地市的生态安全进行了预警分析和空间格局研究,得出以下结论:2003—2013年山东省17地市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了改善,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2013年仅威海、青岛和东营三市生态安全处于第IV等级,其他地市生态安全等级较低;山东省生态安全等级内部差距较大,东部沿海城市明显高于中西部城市。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分别提出了建议,旨在为山东省改善生态环境,平衡区域差距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资源与环境利用和分配的过程中,稀缺、耗竭、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增大、经济和福利损失加大等问题逐渐显现并呈加剧态势。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研究范式,构建以人类发展指数和人均生态足迹为核心指标的城市绿色发展评价体系,测算出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运用DEA方法测算二者的投入产出效率,使用Tobit模型分析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对青岛市2006—2016年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多角度、动态化的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青岛属于"高消耗,高福利"城市。资源消耗、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呈同步发展态势,但生态足迹远超生态承载力,处于严重"生态赤字"状态。(2)在2006—2016年,青岛的生态福利绩效仅在2015年处于效率前沿面,其余10年为DEA无效率状态。在"生态门槛"的框架内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是城市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文章依据改进的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这三个角度构建了适宜甘肃省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和因子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指标的权重。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法对甘肃省的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生态安全指数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但不容乐观,大部分年份的生态安全还处于较差状态;压力指数有较大的限制作用,响应指数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状态指数的影响最小;城市化率、水土流失率、社会经济压力、土地盐碱化程度、环境保护与治理响应是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中央支持加快藏区跨越式发展和国家批复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的两大历史机遇,针对甘南州生态环境现状和经济发展基础,提出用区域碳足迹测度作为区域温室气体减排和环境管理的考量指标。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累积碳足迹测度模型,并对2005—2020年甘南州全州及其各市县的累积碳足迹测度进行仿真与空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时序上,全州总体呈现"碳亏",但近期减碳重点在畜牧养殖,远期区域内能源的消耗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将成为碳排放的主导因素;空间分异上,牧区的"碳亏"较其它地区大,而地域面积较小的合作市和临潭县的"碳亏"最小。最后,建议在遵循"生态优先"和"限制开发"的原则基础上,依据产业梯度发展,区分战略主导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针对各自特点明确发展重点,加强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鼓励碳汇交易试点,确保区域的生态安全和藏区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土地集约利用是衡量全域旅游示范区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引入PSR模型构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土地集约利用"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指标体系,对上饶市2008—2017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演变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运用系统协调度函数计算PSR系统协调度指数,分析土地集约利用的压力、状态以及政府的响应政策情况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上饶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综合值从2008年的0.029 3上升到2017年的0.050 4,保持平稳上升趋势,土地集约利用情况向良性方向发展;(2)上饶市2008—2017年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分值较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仍属于粗放式用地模式,有待进一步改善;(3)上饶市土地利用集约度与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40,P0.01;(4)2008—2017年上饶土地集约利用PSR系统协调度指数偏低,均值为1.599,并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土地集约利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欠佳。研究结果能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及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单产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1—2014年粮食生产面板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法、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方法以及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单产时空格局演变情况及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单产年际间有所波动,但整体呈快速上升态势,粮食单产变异系数呈先波动下降后持续上升特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单产具有较强的全局空间相关性;粮食单产处于高—高地区和低—低地区的县(市)较多,处于高—低地区和低—高地区的县(市)较少;2001、2014年种粮人口规模、有效灌溉面积占比、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农用化肥折纯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单产驱动作用存在较大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DPSI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丝绸之路"为案例地,运用熵权法、D-S证据理和重心模型,对旅游生态健康状况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1)2007—2015年,状态、响应指数呈上升趋势,影响指数在同一水平上下波动,而驱动力、压力指数下跌显著,各指数变动存在空间差异性;(2)沿线五省旅游生态健康状况较差,均位于Ⅰ~Ⅳ等级,根据其等级演化趋势,将省市划分为改善型、恶化型、反复型三种类型;(3)从重心迁移轨迹来看,健康等级空间差异缩小,从标准差椭圆演变来看,南北区域生态健康改善优于东西区域,健康状况在西北—东南方向上具有显著的方向性,健康区域在空间上呈扩散趋势。研究结果可为"丝绸之路"旅游生态管理与监控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运筹学方法和理论,建立中国海洋船舶工业的可拓物元模型,对2011-2015 年海洋船舶工业的安全度做出评价。结果表明,2011 年我国海洋船舶工业处于较安全状态,2012 年其安全状态处于较不安全,2013 年和2015 年安全状态处于临界安全。5 年来产业安全整体水平保持稳定,但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建议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等几个维度提升我国海洋船舶工业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8.
王录仓  李巍 《经济地理》2015,(4):135-141
传统聚落由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构成。受高原高寒环境和独特民族地域文化的深刻影响,藏族村落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独特的"地域基因",尤其是历史时期形成的部落体系和藏传佛教信仰对村落格局产生了深厚而久远的影响。因此站在历史的维度,探究部落与村落的关系,有助于深刻理解这种作用机制。甘南州碌曲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牧业县,具有悠久而厚重的部落历史,历史时期形成的部落体系,是村落范围和边界的基座;部落组织架构和隶属关系左右了村落的等级规模结构;部落经济基础深刻影响到"大分散、小聚合"的聚落空间组织。以血缘和亲缘为基础的部落组成,奠定了人口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全民信教的背景下,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信仰载体——寺院,而寺院发挥的综合精神向心作用,影响了聚落的精神形态。部落—寺院—村落的"共生"效应,是藏区村落形成的特殊民族和地域因素。  相似文献   

19.
灾害风险的发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从国家审计的角度,对灾害风险的干预不仅要针对事中和事后的阶段,更为必要而且有价值的是要进行灾害风险的事前干预,即预防性审计,而目前此方面的研究极为缺乏。本文基于灾害风险的种类和级别对灾害风险预防性审计进行了类型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灾害风险预防性审计的架构系统,说明了灾前审计的逻辑构成、关键构件和技术路线。认为其本质是通过系统的审计活动对灾害风险因素进行主动的审计干预,是灾害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审计干预行为的综合过程。本文首次提出了灾害风险事前审计的"压力—状态—响应"(PSR)审计系统的思想,这对灾害的事前防御实践、灾前预防性审计的开展以及更全面的灾害审计理论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于金凤 《生产力研究》2013,(8):101-104,110
文章以甘肃省河西内陆区玉门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基本理论,构建了玉门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1—2011年玉门市整体生态安全状况及变化趋势及所属各乡镇生态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玉门市生态安全状态整体上处于不断恶化的趋势,该区生态环境需要保护;玉门所属12个乡镇中生态安全状况最好的是下西号、昌马乡、花海镇和赤金镇;玉门镇次之;黄闸湾和清泉乡生态有所破坏;柳河及小金湾、柳湖、独山子和六墩四个移民乡生态问题最为严重,特别是独山子乡的土壤盐碱问题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