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成 《经济研究导刊》2009,(21):110-111
伴随着1999年的大学扩招,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创下新高,同时,在劳动力市场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逐年走低,当今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从微观角度对中国大学生劳动力市场进行了分析和描述,重点放在大学毕业生进入市场的过程上,阐述了就业信息的重要性,得出结论:在大学毕业生的多种就业信息获取方式中,从学校就业网站上获取的信息最为重要;在招聘方式上,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最看重校园招聘。  相似文献   

2.
《经济研究》2018,(2):80-94
本文研究地方国有企业依赖与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关系,并探究这种关系背后的作用机制及其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基准检验表明地方国企依赖与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以"一五"项目落地情况作为地方国企依赖的工具变量,再运用纺织部和化学工业部撤部的外生政策变化做倍差法(DD)和三重差分(DDD)检验,结论稳健。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地方国企依赖越严重的地方,在位非国有企业越难获得资源扩大生产规模,新进入企业面临越高的进入门槛,低效率的国有企业越不容易退出市场。最后,基于反事实分析发现,如果能有效缓解地方国有企业过度依赖问题,提高国企资源使用效率,样本行业工业总产值将提升9.7%,就业将增加11.2%。  相似文献   

3.
《经济纵横》2009,(11):12-12
<正>在工作岗位不够分配的当下,扩充人才库,以便让顶尖雇主从中招聘毕业生,颇有些不合时宜的味道。但这正是雇主团体London First与招聘咨询公司FreshMinds Talent联合发起的"Leading London"项目为自己设定的目标。该项目旨在物色来自1992后大学(post-1992university,即过去的技术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再把他们介绍给伦敦金融城的雇主和一流企业。项目的倡导者表示,增进社会流动性的需求从未如此迫切。在经济繁荣时期,雇主将少数族裔、社会所得较低的人群、以  相似文献   

4.
唐凰 《现代经济信息》2011,(24):257-258
本研究发现,不少大学毕业生由于缺乏科学的择业观和清晰的就业规划,过度追求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发展平台和物质待遇,以及用人单位存在的招聘工作不规范、信息不透明的问题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入职前毁约的重要原因,因此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从企业的角度提出了五条降低大学毕业生入职毁约现象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从劳动力市场角度出发,通过运用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模型对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行为进行分析,得出工资水平、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信息渠道的畅通性和毕业生的保留价格对大学毕业生的决策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文章还根据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9,(7)
高校毕业生既代表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又彰显了极强的可塑性,可以说是人才的代名词,深受现代企业的喜爱。校园招聘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人才引进的一个重要渠道。近年来,到各大高校进行毕业生招聘的企业越来越多,面对铺天盖地的校园招聘企业,毕业生求职就业观念也发生了转变,校园招聘逐渐显露出一些新的问题和情况。文章分析了高校毕业生招聘的特点、常见问题,并就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高校毕业生招聘、提高招聘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5,(8)
"质量工程"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施和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以宁夏医科大学为例,在总结和分析"十一五"期间"质量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研究和探索"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程"管理模式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本着"有退有进"原则对中小国企实施"放小"战略;但由于"地方政府分权制"的事实出现,加之相关的法律制度上的缺失或乏力,地方部分官员及中小国企经理这些原先的国资所有权代理人,容易通过各种"内部性路径"转变成中小国企资产所有者,客观上形成了国资大量流失格局.笔者认为,民主型产权制度与配套方案的设计,可以消解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以当前的求职主体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数据,探讨是什么影响其就业期望以及这一期望对最终就业的影响,旨在帮助大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期望,提高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及劳动力市场人才缺乏的"双难"局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四环相扣"教学模式实施成果的总结表明,整合各方资源建立起有效就业机制是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首要问题。为此设计了包括中央及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单位、高职院校和毕业生在内的高职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并分析各主体在机制框架中的作用,提出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和质量提升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仙梅 《经济论坛》2007,(12):40-43
一、内蒙古女性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状分析 1.女性就业难、再就业难。当前女性就业难成为内蒙古就业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不仅低文化素质的女性就业难,女大学生、女研究生就业也难。在人才招聘市场上,好多用人单位带有明显的性别歧视,2006年春季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有30%的单位明确提出不要女生。  相似文献   

12.
地方国企实施的业财融合下财务预算监督管理模式,对于整合企业的内部资源配置,促进地方国企发展财务精细化管理,实现提升地方国企的内控建设并不断完善其管理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行此管理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地方国企管理层的决策准确度和监督质量,特别是业财融合下管理的深度对接,能够优化地方国企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国企在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很多不足与问题,无法满足地方国企的发展需求。本文从业财融合视角下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应对措施,旨在可以使地方国企整体运营能健康平稳发展,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最为主要的原因,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教育异化。消解教育异化是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长远的、根本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途径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了。作为其中之一的大学校园招聘,成为企业与大学生求职者实现利益共赢的最佳招考方式。在大学校园招聘中,企业必须要走出某些招聘误区,在招聘前和招聘活动中做足文章,才可以在人才的双向选择中赢得最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经济纵横》2009,(3):32-35
<正>宏观统计的求职数据,让人不得不思考如何解决就业问题,而招聘相关的数据统计,则显示了各地区、各行业不同时间的招聘行情。有报道显示,从全国来看,薪酬部分,金融业仍是薪资水平最高的行业,平均为3429元;雇主分类中,民营企业成为大学生投身的大本营,(见麦可思公司《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跟踪月度报告》,详细表明了沪上09届毕业生的各种去向,见表一);而签约率方面,截至2009年2月底,沪上大学毕业生的签约率、签约薪资均为全国第一,而广东全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同时,和城市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相比,又有一定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但至今尚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比中专技校生甚至农民工还要更难,但大部分学生和家长还未意识到这一点;一些用人单位本来就不太欢迎大学生,但一些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往往要求岗位好,工资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宏观经济研究》2006,(3):I0009-I0014
“十五”期间,吉林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特别是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全省上下精神振奋,开拓进取,着力推进国企改制、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全民创业、环境整治以及建设服务型政府等重点工作,全省上下形成了人心凝聚、上争下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实现了三个突破。迈上了三个台阶”。  相似文献   

18.
《财富时代》2004,(11):18-18
200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到了280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薪酬水平到底如何?4月份社科院公布的调查显示,本科生月薪要求在2000元左右,而由于招聘方出家太低,前段时间还风闻有大学毕业生成立“薪酬联盟”,宣称月薪低于1500元的合同不签。那么现在呢?2004届毕业生的薪酬水平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内蒙古女性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状分析 1.女性就业难、再就业难.当前女性就业难成为内蒙古就业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不仅低文化素质的女性就业难,女大学生、女研究生就业也难.在人才招聘市场上,好多用人单位带有明显的性别歧视,2006年春季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有30%的单位明确提出不要女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从国务院国资委到各级地方国资委,都将调整和优化国有资产布局和结构,发展壮大一批具有雄厚实力、竞争力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做为战略性目标。地方国企兼并重组与央企相比较有其特殊的难点,尤其是一些老的地方国企,承担很多的社会责任,历史包袱沉重,运行机制和思想观念落后,如何看待现阶段地方国企兼并重组的特点及如何向规范化、市场化转变,需要专门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