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屏障构建是确保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目标实现的客观需求,特别是维护"一湖清水"的根本保障。本研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的一系列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继续增加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投入,有效控制各类污染;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流域上中下游之间社会经济的公平与均衡发展;协调统筹流域规划体系,强化流域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钟业喜  陆玉麒 《经济地理》2011,31(2):195-200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98—2008年人口和GDP数据支持下,应用区域重心和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的耦合特征,并结合耦合指数对经济区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重心均位于几何重心的西南方向,在大的趋势上存在耦合关系;人口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南高北低,围绕经济区中心城市聚集;人口和经济聚集的主要轴线为浙赣线,次要轴线为昌九线,并表现出先在昌九线集聚,后向浙赣线集聚的态势;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高度相关;根据耦合指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划分为经济极化型、经济超前型、协调发展型、经济滞后型和经济落后型五类区域。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江西省20多年来山江湖工程建设已取得的主要经验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进一步推进山江湖工程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对策,即以发展山江湖生态经济带规划全省经济发展战略,以山江湖资源比较优势确定各地的产业分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发展山江湖生态经济,以既竞争又合作推动山江湖工程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4.
柯镇昌 《经济论坛》2014,(11):56-5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文化产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在品牌建设上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品牌,首先必须善于发掘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努力打造以庐山文化、陶瓷文化与红色文化为底蕴的产业品牌;其次必须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经济的发展方向紧密联系,不但要加强产业群的意识,还要具有社会责任承担的意识,为整个地方经济的"大品牌"服务;最后必须与品牌发展紧密结合,做好品牌定位,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同时还要具有品牌延伸的意识,与品牌的营销和保护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类型划分及其产业政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县域经济是江西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基石,对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采用2007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域的统计数据,选取3类11个反映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根据聚类分析的原理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县域划分为5个县域经济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县域提出了不同产业政策建议,这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提供分类指导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碳金融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是全球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备优质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可以转变区内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体系来支撑。因此,探寻碳金融发展路径,是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试图运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理论,在已有的评价可持续发展指标研究基础上,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以系统方法构造,分四个层级,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区位商法分析和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结构内部各行业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37个县市区的比较优势,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布局。根据研究结果,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应按照湖体农业核、滨湖控制开发农业圈、高效集约农业发展圈"一核两圈"进行布局。  相似文献   

9.
冉红 《经济研究导刊》2010,(36):204-205
建立生态工业体系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内容。结合鄱阳湖区域的实际,建立了以资源、经济和技术为导向的区域工业生态化测评体系,以此揭示区域工业生态化实际水平,为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资源压力日益加大,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区内各城市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以景德镇市为切入点,就发展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法制研究进行了初步阐述,试图为相关部门工作提供理论上的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和资源生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本文在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其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第一个上升为国家级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否有所作为。因此,本研究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全面地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做出评价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背景下,如何发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地税工作职能,对发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的认识、思路、地税政策以及服务和支持措施提出了看法和建议,以期为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之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产业低碳化是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是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式。从新能源产业、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林业四个方面探讨,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的诞生,催生了低碳旅游的兴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把生态建设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低碳旅游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的研究背景,构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旅游”的三轮驱动模式:政府部门、旅游企业、旅游者,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旅游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经济区的必由之路。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法制的保障和推动。生态经济区的立法类型只能是促进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难以满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立法机关可以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以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研究国外治理开发大江河湖的经验与做法,对于积极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莱茵河、琵琶湖流域的治理都经历了"先开发,后保护"的曲折历程。针对鄱阳湖的实际现状,提出转变湖泊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加强综合规划、综合开发,加大经济与法律手段的运用以及逐步建立合理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与此同时,文章还围绕湖区生态产业集群建设,尤其是生态旅游建设等重点议题,探讨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思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形成,从理论上看,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理论基础,以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论为理论依据,以和谐社会理念为价值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具有广泛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9.
利用GIS软件空间分析方法获取市县间公路交通的时间距离,对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并测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市县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经济联系,然后采用社会网络方法,分析市县经济联系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市县间经济联系差异显著并呈现出以鄱阳湖为中心的“环形”路网骨架分布;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结构渐趋复杂,但经济联系强度还不强,区域还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由中间中心度分析可知市县间经济联系正渐趋均衡.进一步分析可知要素的集聚与扩散、市场经济的引导、交通可达性的改善、开发区建设共同构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空间经济联系不断变化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0.
环鄱阳湖区域低碳旅游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这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低碳经济为践行生态理念提供了新的发展指向.旅游具有响应低碳经济模式、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倡导低碳消费方式的先天优势.从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建设低碳旅游设施、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入手,构建环鄱阳湖低碳旅游模型,寻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