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国家环保部公布的2014和2015年AQI及六种分项污染物日报数据,运用基尼系数测度以及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城市大气污染地理集聚和空间自相关特征,同时利用核密度方法估计了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空间分布动态演进过程。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大气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及地理集聚特征;2中国城市大气污染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结构,空间因素对于城市大气污染的影响不可忽视;3样本考察期内城市大气污染有下降趋势,城市空气质量发展趋势向好。以上结论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体系建立并最终实现空气质量协同改善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气颗粒物一直是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物,近两年北京市的严重灰霾污染更是带来了重大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文章以实现北京市政府提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下适度的人口规模为研究对象,运用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对近10年来北京市人口数量、机动车保有量以及PM10排放量等进行分析,得出人口数量、机动车保有量与PM10排放量的主要关系,预测基于PM10改善目标的2020年北京适度人口的规模以及机动车数量,同时提出进行人口规模控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江经济带的空气质量问题是当前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2016年的年度数据和季度数据,结合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29个市州的空气质量状况进行刻画,并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深入分析长江经济带129个市州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最后,运用k-means聚类方法,综合经济、人口、交通、能源等因素,将长江经济带划分成四个区域,并根据其大气污染状况,区分重点治理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空气质量状况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且地区间空气质量状况分布呈现出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的两极分化,污染溢出效应显著;城镇化率、能源消费量和人口密度对空气质量均呈显著正向影响,汽车保有量对地区空气质量状况存在显著负向削减作用,并且邻近地区空气质量状况对本地区的影响更大。因此,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离不开多方协作、共同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应充分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特征和能源消费结构,分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治理。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2015—2017年全国20个城市群的空气质量数据,分别从多个时间尺度比较总结了城市群空气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对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群空气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总结了社会经济驱动规律。研究表明:(1)2015—2017年,全国城市群空气质量指数波动上升;空气质量呈季节性变化;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平均比例降低;空气质量指数空间上呈"北高南低"格局,且城市群内部空气质量趋于均衡;空气质量指数分布形态较为稳定,且不同类型城市群空气质量指数差距缩小;(2)人口集聚、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能源消耗和技术进步对整体城市群空气质量变化具有显著影响,但各影响因素对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群的空气质量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强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有效改善北方地区空气质量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内容,随着冬季供暖季的到来,北方地区大气污染面临着卷土重来的危险,认识北方地区城市大气污染空间关联及其结构特征对于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北方地区58个城市AQI日报数据,利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识别大气污染的空间关联关系,并对大气污染空间关联网络的整体网络结构特征和个体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北方地区大气污染呈典型的非线性网络结构形态,没有一个城市能够独善其身;第二,城市大气污染空间关联网络不仅关联关系紧密,而且不具有森严的等级结构,此外,网络效率较低,网络的冗余连线较多;第三,石家庄、天津、唐山、秦皇岛、邯郸、邢台、保定等城市不仅自身大气污染严重,而且对其他城市产生溢出效应,在大气污染空间关联网络中不仅扮演着污染源角色,而且还对其他城市大气污染空间关联起到中介作用。本文建议构建北方地区大气污染空间关联网络监管体系,加强对大气污染空间关联网络的核心城市的监管并形成监督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6.
游彬  刘俊昌 《经济师》2006,(8):24-25
适度的人口规模对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北京市的人口规模现状和特点出发,分析了北京市人口规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然后,以1990—2004年的北京市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确定了北京市的最佳人口规模。最后,根据北京市的人口特点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夏飞 《大陆桥视野》2014,(4):107-108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环境的空气质量状况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工业集中,大量消耗化石燃料,高密度的建筑群又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大气污染问题十分严重。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我国城市空气环境的现状,提出改进和提高空气监测技术,进而逐步改善城市空气环境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机动车限行是当前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手段,对居民福利产生重要影响。由于空气污染源具有多样性,机动车限行能否改善、在多大程度改善空气质量引发普遍关注。文章运用北京市2014—2016年的实证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和时间序列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分析发现,机动车限行政策与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显著相关,但机动车尾气并不能完全解释北京市的城市空气污染,尚有更多污染来源有待探究。因此,建立以燃料技术研发为基础,以城市和区域经济手段为重点,辅之以必要的行政临时干预政策综合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邹晖  罗小龙  唐蜜  殷洁 《经济地理》2019,39(9):65-70
文章通过采集网络开放数据研究住房建设的空间拓展过程,以北京为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阶段及特征,总结住房建设对我国巨型城市空间多中心发展的影响,以及巨型城市空间多中心发展的过程和机制。研究表明,我国巨型城市空间在改革开放后加速扩张,随着住房的建设人口向郊区集中,新的商业中心和就业中心在郊区形成,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经历城市单中心加密、城市中心扩展和卫星城镇萌芽、城市中心功能重构与新城发展、新城转型与多中心发展四个阶段。郊区次中心的形成是城市职能逐渐完备的渐进式发展的产物,郊区居住中心的产业培育和产业功能区的生活空间植入是我国巨型城市次中心发展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借助云南省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云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及合作单位提供的数据,从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三个角度对边境民族地区人口空间格局演化特征进行分析。从经济环境、民族成份、医疗卫生条件等角度研究边境民族地区人口空间格局演化的影响因素。运用VAR模型对边境民族地区人口空间格局演化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与相应启示之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北京市中心城建设用地不断扩张, 大量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被侵占,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影响。以 北京市中心城1992和2016年的遥感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对其用地转 换以及空间分布变化进行分析,运用InVEST模型评估土地利用变化 对中心城生境的影响,获取北京中心城生境质量和生境退化的空间分 布格局。研究表明:1992—2016年北京市中心城绿色空间用地绝大 多数转变为建设用地,除草地面积增加外,其他绿色空间用地均有所 减少;中心城高度生境和中度生境面积均缩小,一般生境面积显著增 加,到2016年轻度退化生境占总面积的80.5%。在“留白增绿”的 政策背景下,生境评价的结果为北京中心城绿色空间规划及城市森林 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熵权法计算权重并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构建新模型,对北京市2001-2012年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熵权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是经济社会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产业结构、工业污染源排放和气象要素与北京的空气质量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其中,第二产业占比、平均气温、工业SO2排放量、能源消耗量和平均风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此,应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创新环境规制手段、科学规划城市以及构建多元协同治理和区域合作治理模式以改善北京市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阐释高铁建设影响城市群空间演进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04-2015年中国五大城市群面板数据,实证测度高铁建设对城市群空间演进的异构效应.研究发现:高铁建设对城市体系空间格局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促进了人口与经济扩散,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则促进了人口和经济集聚;高铁促进了大城市的经济扩散,带动了沿线中小城市的经济集聚.高铁联网已经催生城市空间体系格局重构的新动力,各地区应因地制宜优化城市群产业分工和城市功能布局,加快城际快速路网建设以弥合跨大区域空间尺度高铁建设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4.
牛子恒  崔宝玉 《经济学报》2021,8(4):153-180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大气污染减排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立足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基于中国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抑制大气污染,"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并改善了雾霾污染,但其影响均存在一定时滞性.其次,"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通过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提高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抑制大气污染.最后,"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对大气污染的抑制作用对制造业集聚程度高、规模大以及位于中东部地区的城市更为明显.本文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推动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地方政府协同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4—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视为协同治理模式推行的公共政策实验,考察其对空气质量改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协同治理模式推行显著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协同治理对地方政府绿色转型发挥了制度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地方政府产业结构转型、能源结构调整与生产技术创新等。此外,该激励作用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创新能力较强的省会城市表现尤为明显。拓展性分析发现,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地方政府行为产生约束作用,有利于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效率,但以签订合作协议为主的正式协作行动约束效应较弱。因此,为提高协同治理效益、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既要扩大协同治理推行范围,更要加强实质性协作行动、强化配套保障机制,进一步激发制度激励效能与行为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中国30个重点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准倍差法考察碳强度约束政策对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并从制度差异角度探讨碳强度约束政策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的异质性,稳健性检验证实结论的可靠性。结果显示:碳强度约束政策能够显著降低空气污染浓度,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随着时间推移,碳强度约束政策的效果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意味着其短期效果明显,中长期效果可能面临不确定性;碳强度约束政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受制于地区制度环境,政府质量越高、市场化程度越高以及国有经济占比越低碳强度约束政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与存在问题及若干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报首先分析了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形势:常规大气污染物控制取得了积极进展,城市空气质量常规监测项目指标向好;城市进入新型复合大气污染阶段,灰霾等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非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处于上升阶段,大气污染治理面临严峻挑战。通过大气污染治理,实现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将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过程,可能还需要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通过分析大气污染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报告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基础研究,开展大气环境评价;调整大气污染物控制战略,完善大气污染物减排政策体系;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法制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完善空气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标准制订工作等。  相似文献   

18.
简讯     
《环境经济》2013,(10):8-9
环保部与六省区市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 在9月18日举行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环保部与六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蓝天保卫战在京津冀大地正式打响。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34.6%,超标天数比例为65.4%,其中重度污染天数比例为2.7%。  相似文献   

19.
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空气污染——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研究》2019,(8):136-151
为了探寻现阶段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能否提升城市空气质量,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居民效用、交通基础设施与空气污染的相互作用机理,并运用2000—2012年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为控制内生性问题,本文采取反映样本城市地形特征的城市坡度指数作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工具变量,估计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通过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偏误后,改善作用更加明显,且大于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对空气污染的边际影响;与道路投资相比,道路面积的增长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应更好。本文的政策启示是:现阶段城市建设应该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侧角度,寻找城市空气污染难题的解决思路,实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平衡与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城市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北京市属特大城市,高度的城市化水平迫使其以摊大饼的模式不断向外扩张,城市快速发展的要求与供应紧张的建设用地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城市发展一度突破城市规划.文章选取北京市1986-2006年的城市扩张及经济、人口、交通等方面数据进行分析,以探求北京市20年来城市扩张驱动力所在,从驱动因素着手指导城市规划的编制,并对这些凶素进行合理的引导限制,以改善北京市扩张模式并引导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