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常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来描述,典型的EKC一般呈倒U型.选取广东省2000-2014年经济状况(以人均GDP表示)与工业"三废"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数据,借助EXCEL和EVIEWS软件系统,分析了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两者之间的计量模型.通过研究发现:广东省工业"三废"污染物中,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曲线特征符合环境库兹涅茨倒"U"曲线 ,而工业废气与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曲线特征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倒U"形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此实证研究结论也从理论上证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一种可能而并非必然性特征.此外,环境质量改善并不会自动发生,除了收入水平之外,还应包括社会、自然等因素,它有赖于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政策的严格实施,以及技术进步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经济增长和工业污染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环境库兹涅茨(Kuznets)方程建立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之间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经济增长对工业"三废"污染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区域人口聚集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考虑空间因素后,经济增长对"三废"影响的差异性更加显著。控制其他解释变量后,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对工业废气污染的省际溢出效应和总效应都呈现类"N"型关系,与工业废水污染存在倒"N"型关系,与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呈现单调递增线性关系。最后,为长江经济带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相关政策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杭州市的环境问题引人注意。文章以EKC为理论基础,根据杭州市1988—201 5年经济状况(以人均GDP表示)与环境状况(以工业污染物排放量表示)的数据,运用SPSS和Matlab软件系统,通过二次、三次函数模型拟合,建立了两者之间的最优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杭州市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现出倒"U型"曲线关系,而人均GDP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呈现出倒"U型"左侧曲线关系,人均GDP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呈现出拟合度较低的"N型"曲线关系,人均GDP与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不具有统计意义。最后,结合杭州市环境实际情况,从影响杭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主要因素着手,提出了改善杭州市环境状况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制定环保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村工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对环境效益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尤以山东、浙江等发达地区为甚。目前国内针对农村工业环境效应的研究较少,缺乏系统的评价体系研究。文章综合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生态足迹法的相关理论,建立针对农村工业环境效应的评价模型,并以山东省即墨市为例,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对比。结果表明,2000~2009年即墨市的资源消耗量与污染物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库兹涅茨曲线多处于"U"的右侧,资源消耗账户生态足迹与环境污染账户生态足迹呈波动上升趋势,工业发展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即墨市的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说明即墨市对资源的利用率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2001—2010年中国96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用2006—2010年数据探讨环境管制是否有效抑制外资进入与污染排放。结果发现:(1)FDI能带给中国经济成长的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污染避难所假说"成立。(2)人均GDP与环境污染存在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3)产业结构会加剧污染的产生。(4)当地工业总产值过高,使得污染严重,会使得外资转移到西部与中部低GDP区继续去污染。环境管制虽抑制了FDI进入投资,却无法使污染达到减少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工业SO_2的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为污染指标,采用我国1993—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修正的ACT模型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FDI对环境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对环境的规模效应大于技术效应,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我国成立;(2)污染避难所假说和要素禀赋假说在我国得到验证,前者对环境有消极影响,后者对环境有积极影响,贸易开放总体增加了环境污染,但综合影响较小;(3)FDI对我国环境具有较小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分析研究珠海市金湾区2001年建区以来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各类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数据,发现金湾区各类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在波动中随着人均GDP的持续增长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趋势。将金湾区建区以来人均GDP与各类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相关数据进行拟合,建立金湾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其计算结果显示:金湾区各类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三次曲线特征,但是不同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GDP的三次曲线的形状有所不同,有的处在持续上升阶段,有的处在反复筑顶的阶段,有的已经筑顶完毕进入转折向下阶段,多数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在2008年达到峰值,2009年出现明显下降,部分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GDP的三次曲线走势呈现出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形特点,结论是环境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适用于珠海市金湾区。  相似文献   

8.
湖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转折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州市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太湖流域,近年经济发展迅速,同时又是我国的环保模范城市。分析该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对于其他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选择工业化学耗氧排放量、工业SO2排放量以及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表征环境污染的综合水平,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征经济发展水平,对湖州市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分析,从工业污染物排放、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以及环境保护政策和投资力度等方面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8年湖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大体呈现倒U型的变化特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2006年达到转折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9 088元,工业化学耗氧量、SO2、固体废弃物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别在1999年、2005年、2007年达到转折点,对应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是12 634.9元、25 030.0元、32 521.4元。  相似文献   

9.
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原有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模型进行修正,对中国1978~2012年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以及在此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研究的时间区间内,中国的人均GDP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不存在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假说的结论,而是呈现正"U"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一分析工具,并结合信息熵及模型估计方法,实证研究广西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研究发现,广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现为倒"U"型,2008年是广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转折点,但倒"U"型曲线的右半段并未十分明显。广西污染物排放强度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经济总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逐年下降,产业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为负。广西需要继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力度;加强环保政策的制定,减少污染排放;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二者的耦合协调。  相似文献   

11.
区别于单极支撑作用的节能减排与生态改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能够更好地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避免路径锁定。论文在梳理技术创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环境污染间的链式机制基础之上,利用中国2003—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对三者间的关系进行实证验判。实证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只有当集聚度跨越1.021 5的阈值,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污染排放的抑制效应才会逐渐显现;(2)技术创新产出能显著减少工业污染排放,是工业企业节能减耗、绿色发展的关键手段;(3)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技术创新产出的交互作用能长期抑制环境污染;(4)细分行业视角下,环保服务业、物流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集聚与技术创新交互作用的污染抑制效应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U型关系的曲线,即随着经济增长,环境质量先恶化,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环境质量又会逐渐改善。文章基于中国1991—2003年29个省级区域环境质量与人均GDP的数据,利用工业废水、废气、固体排放物等变量与人均GDP拟合方程验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研究结果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假说,人口密度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不同的污染物有不同的影响,而工业发展对这三种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经济经历三十多年高速增长,但环境质量也日趋恶化。本文利用112座城市在2003—2010年间的大气污染浓度数据,考察我国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基于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我们发现所有的大气污染浓度指标都呈现出"U形"曲线关系。但是在考虑了每个城市特定的时间趋势变量后,高增长并不一定会导致高污染。最后,通过对同一污染物的排放数据和大气浓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的回归结果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造了反映环境污染程度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指数表明,江西省整体环境污染状况在1990-1997年间保持稳定,1998年之后则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进一步分析了江西省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西省污染综合指数与人均GDP之间呈现"正N型"曲线关系,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与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不显著,贸易开放则加剧了江西省的环境污染,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并没有显著地改善江西省环境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3~2008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际面板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中国各省市区的工业生态效率进行总体的分析和评价,并利用删截正态回归模型(Tobit回归模型)分析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工业生态效率总体水平较低,然而工业生态效率正逐年好转.大多数省份工业生态效率较低,它们在减少资源投入和环境污染排放方面具有较大潜力.通过聚类分析可以看出,省际、区域间工业生态效率差距较大,促进地区之间的工业技术交流和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和外资利用对区域工业生态效率改进有积极作用,而工业污染治理和工业生态效率呈现弱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空间分析技术和空间计量模型对2010—2017年兰州—西宁城市群工业污染集聚格局及其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工业污染集聚格局具有"中心高边缘低"和"北部高南部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工业污染集聚高值区和低值区基本保持稳定,具有"路径依赖"特征。②工业污染集聚格局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工业污染集聚的热点区和次热点区主要集中在兰州市和西宁市所辖的工业核心县(区),冷点区和次冷点区主要集中在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州和海东市所辖的工业欠发达县(区)。③工业污染集聚存在空间溢出性,工业污染集聚与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工业集聚、产业结构之间呈现正相关性,与技术水平之间呈现负相关性。④工业污染集聚不仅受本县(区)人口密度、经济水平、技术水平、工业集聚、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受其相邻县(区)工业污染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冲击。研究认为,城市群内各县(区)应加强工业项目协调发展,促进污染联防共治,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伴随FDI规模扩大和环境保护意识日益提高,FDI对城市环境影响效应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基于我国209个地级以上城市污染物排放量和FDI数据,通过构建分位数和GWR模型进行分析,实证研究城市FDI对环境污染物排放的作用关系,揭示了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城市的空间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污染排放显著负相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增加;人均GDP对污染排放正相关且符合库兹涅茨曲线。在污染排放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城市,FDI对环境污染排放的影响有所不同,最后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污染物而言,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不尽相同,表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现地域性和时间性差异。本文在回顾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山东省17个城市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建立涵盖污染物排放指标和环境监测指标两大类、11种环境指标与人均GDP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对环境质量变化与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比较污染排放指标与环境监测指标的检验结果,进而评估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对外开放以及环境政策等控制变量对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尽管部分环境指标处于下行通道,但山东省环境目前整体状况和未来趋势不容乐观,应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完善污染治理的体制机制,改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环境库兹涅茨理论和综合评价理论,建立了上海综合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科学评价模型,发现与发达国家和一般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同,上海综合环境污染模型呈"正U"型,以20世纪末为分界点,之前环境综合污染水平不断下降,之后环境污染又开始有所恶化.文章还运用Grossman影响环境因素的机理分析模型,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对21世纪后上海环境污染加剧进行了分析,发现2000年后上海在经济规模扩张的同时产业结构有重工业化的趋势,这加剧了工业废气的排放从而导致了整体环境污染的恶化.技术进步效应的实证分析再次证实了技术进步对环境质量的改变具有正负效应两重性.最后为避免上海环境污染恶化,结合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环境作用的正负效应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大气环境问题首先引起关注,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污染防治工作经历了从点源治理到集中控制、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到区域污染控制、从浓度控制到总量控制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清洁生产概念的提出,工业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从源头到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转变;本文根据工作经验,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中污染物总量排放控制的相关问题;并采取积极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