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处于一定发展阶段的经济体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该经济体的最优产业结构、具有自生能力的企业的规模特征和风险特性,从而形成对金融服务的特定需求。另一方面,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在动员储蓄、配置资金和分散风险方面各有优势和劣势。因此,各个经济发展阶段的最优金融结构需要与相应阶段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相适应,以有效地实现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3.
当前我国正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实体经济服务能力。基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将金融结构分为融资市场结构和银行结构,研究区域金融结构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区域创新活动在空间上趋于集中,在地理空间上呈现集聚现象;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中小〖JP2〗银行发展显著带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中小银行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大于直接融资市场,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JP〗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2007—2019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对金融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并分析金融结构是否通过经济增长来影响经济发展。回归结果显示,我国存在最优金融结构,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金融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在高速增长阶段(2007—2014)更加明显,在中高速增长阶段(2015—2019)则不存在最优金融结构,这说明金融结构促进经济发展需要稳定的经济增长环境;同时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结构通过经济增长阻碍了经济发展。由此可见,我国需要保持经济可持续稳定增长,发展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  相似文献   

5.
金融与经济发展理论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怡 《经济问题》2006,(2):56-58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进入1990年代以来金融与经济共同发展以及相互融合的过程和趋势表明,这两个体系和范畴越来越难以严格区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越来越紧密。着重对金融与经济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进行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中小企业是中国当前最优产业结构中的主要企业类型,中小企业存在融资约束也已然成为各界共识。然而遗憾的是,束缚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至今没有突破。文章基于新结构经济学最优金融结构理论视角,以欧拉方程投资模型为基础,利用2006-2011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和一阶差分GMM估计方法,系统考察了中小银行发展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重要性。研究发现,银行中介与金融市场的比例构成、金融发展和贷款利率浮动这三个因素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具有重要影响的判断无法获得经验证据的支持,而中小银行发展则显著降低了企业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性,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同时,稳健性检验表明,中小企业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性源于融资约束而非代理冲突。文章的政策含义是,与推动总量上的金融发展及放松利率管制相比,以发展中小银行为核心内容的金融结构改革应在中国金融改革中占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7.
当代金融结构理论综述与最优金融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近年来均在承认金融在经济增长中重要作用的前提下更加深入地研究金融结构.本文对西方金融结构理论进行了综述,认为没有最优的金融结构,只是任何一种金融结构只要能很好地实现金融体系功能,促进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就是一种好的金融结构.  相似文献   

8.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的实质是金融结构的优化以及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自戈德史密斯之后,金融结构理论业已成为现代金融领域的前沿问题,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成为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对国内外传统与近现代的金融结构理论进行了梳理评价.  相似文献   

9.
10.
赵光源 《经济师》2014,(12):37-39
金融产业是现代经济的先导产业,对现代经济的发展具有核心作用。文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的相互作用做出具体分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研究:第一,我国金融发展历程及现状;第二,经济发展对金融发展的作用;第三,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第四,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相互作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一国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了该国的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反作用于该国的经济发展,当二者发展程度相匹配时,彼此互相促进;当二者发展程度不一致甚至相背离时,彼此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1.
杨华  汪兴隆 《经济管理》2006,(22):67-73
我国正在审议中的新破产法中的一个突破就是借鉴美国破产法的规定采取了债务人主导的破产重整方式。已有的经济学研究表明,法律环境与金融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在一个博弈模型中,本文认为,由于我国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决定的信息结构与英美发达国家的资本主导型金融结构决定的信息结构是不同的,因而最优破产机制的设计应该要考虑到金融结构的差异.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宜采取单一债权人机制,而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宜采取随机双元机制。  相似文献   

12.
优化金融结构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江苏金融结构的现状,分析了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指出了金融结构优化对促进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意义。为了应对金融风暴的冲击,实现江苏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提出了完善金融结构、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融结构、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已经著作颇丰,但金融结构和长期的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通过何种机制实现的,却一直缺乏深入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金融结构的差异并不能有效地解释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差异。而进一步的分解分析还表明,在金融体系的内部,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明显强于市场渠道,其基本的实现机制是:银行的发展增强了私人部门信贷的可获得性,同时银行具有事实上比股市更为重要的融资地位,从而在长期的经济增长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金融创新风险为核心,构建了包含金融科技企业和政府干预的动态博弈模型.博弈结论表明:政府对金融科技企业干预的实质是风险分担问题,政府有意愿将金融创新风险转嫁给金融科技企业;政府对金融科技企业的干预意愿取决于金融科技企业初始发展策略.在不完全信息下,政府干预和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之间存在两个均衡:低效均衡和帕累托均衡.对此,减少政府干预、加速金融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两条路径:一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为金融科技企业承担更多金融创新风险;二是增强政府对金融科技企业的知识认知,为金融科技创新制定更好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视角考察其财政思想,指出马克思在创立科学的经济理论过程中阐发了较为丰富的财政思想。深入研究、发掘、整理马克思的财政思想,对当前我国的财政理论和财政实践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西部发展极的金融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地区存在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启动,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资金积累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因此,要想较好地解决西部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问题。必须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发挥西部金融机构在不同层面的金融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从动员性扩张向市场配置的转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经济研究》2007,42(4):4-17
本报告在回顾中国金融体制结构与经济增长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干中学的信用扩张模型,结合开放经济中平衡信贷规模扩张与通货膨胀机制的探讨,揭示出中国高速经济增长中的货币、金融政策的特定制度安排。本报告认为,这样的制度安排可以有效解释中国转轨时期的高增长和低通胀,同时指出该制度作用下所存在的成本和风险,并提出从动员型金融向市场配置型金融转型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李杰  熊熔 《经济师》2010,(2):69-71
文章分析了1978—2007年中国政府支出的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以期正确评价积极财政政策的预期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大规模财政支出和减税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但由于政府支出乘数和减税乘数效应都在降低,并且财政支出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政策实施的效果与预期存在差距。因此,提出从财政支出结构、税收结构和投融资体制三个主要方面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职能。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factors that drive ruler decision making under democracy. By dividing politicians’ actions into two distinct domains and exploring their compositions, we construct a fuller and more realistic picture of politician decision making. In the non-discretionary domain, the politician’s actions are clearly limited by voter desires; in the discretionary domain the politician is free to make choices as he chooses without voter repercussions. Standard neoclassical models of political behavior suggest that when votes don’t matter, monetary income drives ruler behavior. While monetary pursuit may explain some ruler decisions, it leaves many other observed choices unexplained. Our non-discretionary/discretionary dichotomy highlights the up-to-now neglected role that psychic income plays in explaining otherwise unexplained ruler decisions. The case studies considered support this vie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