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欣 《会计师》2014,(9):51-52
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依赖于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两个基石.本文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人手,以太极思想为视角,以价值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和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构建了内部控制体系太极图,在此基础上借鉴太极思想阐述了如何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王波  刘继红  杜芳 《黑龙江金融》2009,(11):109-11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以企业风险评估为.导向,依据风险评估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评价和改善企业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及治理,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将企业的经营风险纳入整个审计体系,扩大了审计范围,使审计人员从被动承受审计风险转变为主动地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为内部审计开拓了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3.
将风险导向审计思想应用于内部控制审计,利用内控成熟度评估辅助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构建内部控制审计体系和实施路径,指引审计人员快速定位高风险内控领域与流程,有助于审计资源分配和审计效率的提高,进一步提升企业内控能力,规范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4.
2005年3月,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第三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将风险管理审计纳入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内部审计已发展到了风险导向审计阶段。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以企业风险评估为导向,依据风险评估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评价和改善企业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及治理,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许多国家已将内部控制审计、公开披露内控审计报告作为强制性规定。为确保内部控制审计有效执行,需要将其与财务报表审计、管理层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整合,使用"自上而下"的风险导向审计技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并加强监管保证内控审计在我国的可持续性贯彻。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许多国家已将内部控制审计、公开披露内控审计报告作为强制性规定。为确保内部控制审计有效执行,需要将其与财务报表审计、管理层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整合,使用"自上而下"的风险导向审计技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并加强监管保证内控审计在我国的可持续性贯彻。  相似文献   

7.
《会计师》2013,(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对内部控制建设的促进作用慢慢显现出来。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企业检验和改进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优化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工具。将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理念引入企业领域,纳入到企业管理体系之中,是企业维护自身正当利益和健康发展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8.
相磊 《会计师》2013,(2X):47-4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对内部控制建设的促进作用慢慢显现出来。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企业检验和改进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优化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工具。将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理念引入企业领域,纳入到企业管理体系之中,是企业维护自身正当利益和健康发展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9.
地方国企在基本完成以编制《企业内部控制手册》和单独设立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为标志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工作后,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为通过企业法人治理层面的内控监督机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来构建内部控制日常监督体系,加强对内控体系的设计和运行情况的监督与评价。而且只有这样,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内控运行管理工作,才能得到不断地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内部审计》2012,(8):12-15
中国民生银行(以下简称民生银行)是中国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严格按照《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建立的股份制金融企业,民生银行从1996年成立伊始就注重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经过16年的探索与实践,民生银行内部审计组织体系不断优化,工作职能逐步转变,以风险和内部控制为导向的审计理念逐渐形成,有效促进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保证了各项业务快速健康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内部审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实践,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主要业务风险为切入点,围绕内部控制要素,进行高校内部控制审计体系的构建,促使高校内部审计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为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以审计和内部控制的交叉渗透和互动发展为背景,透过内部控制的视角,探讨审计模式从制度基础审计、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演进过程,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有关审计效率和审计有效性的考虑与权衡。新近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其核心在于全面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因而,本文最后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新审计准则体系进行相应的解读和评论。一、内部控制与审计模式的演进(一)内部控制的引入推动了账项基础审计模式向制度基础审计模式的嬗变,制度基础审计的发展反过来又引发了内部控制概念的不断修订众…  相似文献   

13.
正为贯彻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等文件要求,目前各中央企业均建立了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在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中,部分中央企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协助其开展工作。为做好这项工作,在构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之初,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企业现行内部控制的设计及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诊断,并出具内部控制诊断报告。那么,如何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诊断呢?笔者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在对企  相似文献   

14.
秦霖 《财会学习》2015,(14):119-120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的企业也在不断加强内部改革,调整企业的结构以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而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控制理论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风险管理对现代化企业管理有着极大意义与作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也早已发展为内部审计领域的主流模式,随着现代化企业制度构建及公司治理框架的持续完善,内部审计工作非常必要.风险导向审计属于新兴审计理念及模式,可充分提升企业审计效率,同时降低审计风险,可帮助企业管控风险且提升企业价值.文章从与企业内部审计控制相关的因素入手,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控制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国企业的健康额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营多元化,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作为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组织运营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就目前而言,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为有效推行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本文以企业风险为切入点,将传统设计方法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解决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的策略,旨在说明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以期为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16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1-17号)》正式实施,整个保险行业逐步迈进全面风险管控时代,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将是保险公司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目前保险业内部审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制约内部审计发展的影响因素、“偿二代”监管体系促进保险公司内部审计转型等分析,认为内部审计的目的应该是增加企业价值、内部审计关注的焦点应该是企业的战略目标、内部审计的理念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并从内部审计战略规划制定、风险源采集识别系统建设、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设置、业务流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出台,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本文通过对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梳理,提出以内部审计转型为切入点,提出从梳理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方式的转型等方面加快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机制的建立,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治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李应峰 《时代金融》2014,(1Z):256-257
随着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出台,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本文通过对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梳理,提出以内部审计转型为切入点,提出从梳理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方式的转型等方面加快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机制的建立,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治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审计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基于制度导向审计和账项导向审计的风险导向审计,越来越成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是以企业经营风险的评估分析为导向,根据量化分析水平对项目优先顺序进行排定,以风险为依据对审计的范围和重点进行确定,评价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治理程序等,然后提出科学的意见或意见,以便企业更好地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20.
内部审计实现从传统的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为主,向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和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的全面转型,它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与发展趋向的需要,也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基石。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过程中的责任是通过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通过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和改善,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它的目标,为企业增值,提高组织运作效率而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