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纳税筹划总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下的纳税筹划,税制的改变会带来纳税筹划思想和技术的变化,是指纳税人使企业的总体税收负担最优,对企业的经营、生产、理财、投资和组织结构等经济行为或业务的涉税事项预先进行设计和运筹,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松动,国内基建市场也出现了反弹。建筑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合法化的前提下,除压缩成本,纳税筹划也越来越被企业重视。分析建筑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必要性及可操作性,旨在为建筑企业提供合理的、具有实践意义的纳税筹划思路。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所得税会计的独立问题
所得税会计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1)应税利润及应纳所得税的确定;(2)所得税费用的确定;(3)所得税费用及应纳所得税的账务处理。从这些内容来看,所得税会计就是所得税事项的会计处理。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我们认为,所得税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和财务会计相对立的一门学科,理由如下:(1)财务会计的对象是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事项,这些经济事项当然也就包括所得税事项;(2)财务会计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计量,而所得税会计也未偏离这个基础;(3)与所得税事项地位相当的还有资产事项、负债事项、权益事项等,既然人们把资产会计、负债会计、权益会计作为财务会计的一部分,为什么所得税会计又不是财务会计的一部分呢? 相似文献
4.
胡玲敏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4):15-16
在会计制度和所得税法相对独立的条件下,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日趋扩大。所得税的正确核算必须分清差异的根本原因和具体表现,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之气态水权的民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水资源包括气态水的研究与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分析我国水权理论的缺陷,我国应考虑重构和健全现代社会的水权理论和制度体系,建立气态水权地位,以完善水权整体的法律效力和实效。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之气态水权的民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水资源包括气态水的研究与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分析我国水权理论的缺陷,我国应考虑重构和健全现代社会的水权理论和制度体系,建立气态水权地位,以完善水权整体的法律效力和实效。 相似文献
7.
张爱霞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12):69-69
一、新旧所得税法的差别分析
l所得税纳税人的认定标准。目前,大多数国家在对个人以外的组织征所得税时,—般都是以法人作为纳税主体。在旧税法下,内资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是独立核算单位,外资企业的纳税主体是法人。新税法以是否具有法人资格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8.
民法体系包括内在和外在双重体系,分别通过内在价值取向和外在的各种概念等构成了整体的民法体系。而随着我国社会基础的变迁,我国民法的内在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影响和渗透到外在体系中,因此,我国民法双重体系的构建应当充分地结合我国的社会基础实情。在详细分析我国民法的内外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民法中人的理解和民法内外体系变化在物权法中的体现,详细地分析我国民法体系建设情况,以期促进我国民法建设。 相似文献
9.
会计工作和税收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动,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了许多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扩大已经影响到了企业自身的会计工作。本文主要从两者的差异起因入手,分析会计制度与税法在对于两者的释义,阐述了会计与税收的基本概念,并说明了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对企业和税务部门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构建我国纳税人诉讼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体现了国家与公民之间的财产关系,公民纳税以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为对价,为保证税收真正地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目的,当代法治先进国家纷纷建立了保障纳税人用税监督权得以实现的纳税人诉讼制度。在我国,建立纳税人诉讼制度不但是必要的,而且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关于小产权房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产权房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一个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小产权房的热销,映衬出法律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与紧张。对此,法律应如何回应?是以现有的法律予以取缔,或是及时地修改法律以容纳之,还是在法律修改之前本着“同情之理解”而予以“善意之疏忽”?从法社会学的角度透视小产权房,将小产权房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放进纷繁复杂的社会,在交错的时空维度里来观察与思索,也许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人都无法离开法律而生活,因为法律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正如西方法律谚语所说:立法者不是创设法律,而是发现法律。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来自于生活。生活里人们无时不刻地在为自己和他人创设权利与设置义务,从而生成各种民事法律关系。但是,权利与义务不会无休无止地存在,当一方信守承诺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时,另一方亦不能\"躺在权利的床上酣眠\"。不论是权利还是义务,都会有消亡的时刻,即一个时间限制,法律中叫做时效。为此,对中国公民哪些权利会受到时效的限制及该受多长时间的限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物权保护采侵权责任的立法模式抑或物权请求权模式,在学界有不同看法.前者虽有其合理性,但弊端更为显著,不仅可能模糊侵权行为法的功能,更有颠覆侵权行为法价值的危险,在立法上不足采.对后者来说,一方面,物权请求权使民法的性格得以彰显,符合请求权作为权利的内在逻辑,另一方面,物权请求权不能为侵权法所吸收,且具有独立于债权的实证依据.因此,物权请求权模式具有更充分的存在理由. 相似文献
15.
16.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正经历着新一轮的税制改革,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合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从纳税人、税率、税前扣除和税收优惠等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界定,分析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存在的差异以及合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合并提供一个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7.
Hui Wang 《Applied economics》2019,51(20):2172-2194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roperty tax reform in China in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that recogniz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nd among housing markets in different provinces and macroeconomic development. Using real data in 2010, we present the benchmark equilibrium for reference property and income tax rates. Then, we examine different property and income tax policies and make a comparison of their production, consumption, welfare and national income. We fin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perty tax would decrease the house production at the expense of welfare in taxed area. The expansion of the taxed regions may increase the total social welfare and national income. Even though property tax policy may not be able to change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in China, increasing income tax rate could narrow the income disparity. Finally, this article show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onclusions when sensitivity analysis on optimal condition of equilibrium computation is performed under varied property tax policy. 相似文献
18.
论股权分置的本质、缺陷及其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产权差异与利益分配格局差异,是正确理解股权分置本质的前提。资本利得收益权是流通股股东独享权利,这是具有实践意义的创新点.并通过分析指出该项权利是流通股股东的核心利益所在。股权分置的根本缺陷在于交易成本畸高。股权分置仅仅是股市下跌的原因之一,流通股股东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才是股市每况愈下的根本原因。只有在流通股股东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才能有公平合理的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产权博弈。 相似文献
19.
用益物权转让是我国经济领域之中的一个新问题,随着这一问题的出现和发展变化,需要有相应的法律制度进行规范和调整。用益物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利应当由法律确认和保护,并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有效的行使。用益物权可以依法转让,其转让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促进相关的经济活动。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等财产权利的流转和交易过程中,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