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莉  孙建法   《中关村》2010,(1):72-73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温家宝曾对大学生表示,就业涉及民生,是“天大的事”,不仅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也关系个人前途……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08,(6):83-83
由中共日照市委大学科技园工作委员会、日照市科技局共同主办的“日照市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于4月28日上午在曲阜师范大学(日照)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标志着这项以“推动创新意识,激发创意思维,提高创造能力,鼓励创业精神”为宗旨的大型赛事正式启动。大赛通过名校教授和成功青年企业家高校巡讲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赛、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论坛等一系列实践活动,鼓励青年一代积极投身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3.
自我国出现第一所民办高校以来,民办高校的学生是否应当享有和公办大学学生同等的社会优待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特别是2001年以来,民办高校学生是否可买半价火车票?成为民办大学生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那么民办高校的学生是否有这个权利呢?2003年9月1日实行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的学生享有和普通高校同样的  相似文献   

4.
程桔华 《中关村》2008,(2):68-71
据近期前程无忧网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大学生都有创业的冲动。而吸引大学生创业的目的则各不相同,有三成左右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为了积累个人财富;同时,喜好与个性渐渐也成为创业的源动力,有18%的学生选择了“做自己喜欢的事”,  相似文献   

5.
郭宇明  CFP 《中关村》2006,(8):86-87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面对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相关负责人表达了这样的看法: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这需要广大毕业生尤其是家长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在正确判断形势的前提下适度选择,以多种方式努力实现广泛就业。教育成本谁来买单?从高等教育不断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长远角度来看,大学生成为普通劳动者,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本无可厚非。但这种转型的巨大成本和负担都由学生及其家长来承担,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了。多年来…  相似文献   

6.
廖仲毛 《中关村》2005,(1):89-89
据有关媒体近日报道,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340万左右,比2004年增加50多万人,这意味着,2005年的大学生择业难度将比2004年进一步加大。社会各界都在为大学生就业出主意、想办法。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好今后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必须从源头上抓起,要对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职业指导进行改革和创新,做到以下“三化”。专业设置要市场化。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与一些学校的专业设置不合理,社会需求不大有很大关系。对于这样的学校来说,必须走出校园,多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动向,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设置。在大学生…  相似文献   

7.
王伟  徐晓村 《中关村》2004,(1):117-118
2001年9月,世界第二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在中国北京举行,这是一次世界瞩目的体育盛会。在声势浩大的开幕式上,只见两个大学生肩抗一枝巨大的毛笔从看台上走进了运动场。正在人们感到不解时,一个人接过了这枝80多斤重的毛笔,饱蘸浓墨,在八名武警战士扯住的20多米长的巨幅绸布上,写出了“龙腾”两个字。短暂沉寂后的运动场,沸腾了!守在电视机前的全世界人也同样被深深震撼了!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从这里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  相似文献   

8.
阎晓军 《中关村》2006,(5):94-96
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从2001年的125万到2002年的145万,从2003年的212万到2004年的280万再到2005年的338万。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与年俱增,客观上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于2004年10月至12月,在北京、上海、福建、湖南、辽宁和陕西等六省(市)20所高校发放大学生问卷4000份,开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问及“您在大学生活中感到最苦恼的问题”时,有43.1%的大学生认为是“就业压力大”;以下依次为:学习压力大(39.3%)、无法确定发展方向(36.5%)、经济压力大(30.1%)…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2012,(2):95-95
近日,王炽昌在2011年新浪教育盛典中谈到,我到教育部工作20年,大学生就业不断出现变化,变化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在变。现在的情况是,企业感到招人比较难,但大学生感到找工作比较难。实际上是不可避免出现的问题。现在我们要建设创新型的国家,现在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大学生要提高各自的就业的能力职业的能力,这个是很主要的。一旦需要的时候可以发挥作用。在找工作的时候,应该考虑到现在客观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0.
明星 《中关村》2014,(5):98-100
公益创业需要全社会关注.公益事业是一个必然的社会目标,如果大学生在创业开始时就树立社会公益、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的理念,他们将更容易成功。  相似文献   

11.
审视国家助学贷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学年的开始,贫困大学生的就学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助学贷款无疑是众多贫困大学生的最后保障。不幸的是,在8月29日的国家助学贷款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透露目前全国仍有海南、天津、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新疆八省  相似文献   

12.
《中关村》2009,(5):73-73
2009年4月9日,丰台科技园孵化器网络分中心赛欧孵化器在赛欧创业广场一层大厅举行了隆重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3.
李琳  CFP 《中关村》2006,(12):80-81
厦门大学将高尔夫列为必修课,引得各方口水如潮,甚至被媒体列上“中国高校10大荒唐事件”。厦大校长朱崇实回应说,精英教育是厦大的责任,如果高等教育只为满足市场需求,这个社会就是危险的。数月之前,北大副校长放言“大学应该培养蓝领”,而教育部官员告诫今日的大学生不应再以“精英”自居。在“大学生是否应该定位为精英”问题上,中国大学似乎陷入了“身份迷茫”的境地。职业教育向左:让大学生学得一技之长,从蓝领定位开始走向社会;精英教育向右:在“必修高尔夫球”的背后,中国需要思考的是,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社会精英”?什么是真正…  相似文献   

14.
《中关村》2012,(11):106-106
继一段时间的“逃离北上广”后,新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再次将就业目光聚焦在一线城市。近日,中华英才网第十届中国最佳雇主榜单及调查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12年,在毕业后1年内选择留在一线城市的大学生为63%,占比最高,和上年的38%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15.
金铭  CFP 《中关村》2007,(2):108-110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难,难就业”成了政府、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头疼的大问题,而中国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怪现象时有发生,虽然学生就业难,但被封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却闹起了“技工荒”。  相似文献   

16.
园区信息     
《中关村》2007,(6):86-87
全国大学生电子竞技基地花落南通5月27日,全国大学生电子竞技基地落户南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清华科技园阳光厅隆重举行。清华大学信息研究院院长李军和南通崇川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陆春霞在此间联合宣布:经中国大学生体育运动协会批准,全国首个大学生电子竞技基地落户南通清之华园科技孵化基地。  相似文献   

17.
做过某上海工厂的厂长助理,恢复高考后成为第一批大学生之一,改革开放之初留学海外,一待就是十几年,在飞利蒲的职业生涯见证了中国VCD产业的成长,现在则是EMC公司中国大陆/香港区的旗手,从张亚平的身上,我们总是可以捕捉到时代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大学开学又突现出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国家、社会、公众与大学都为解决这一问题作出了最大努力。但从新闻中看,援助的重点仍然是给钱。给贫困学生经济上的帮助,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是必要的。但仅仅是给钱就一切都解决了吗?  相似文献   

19.
《中关村》2008,(12):77-77
2008年第十一届中关村电脑节的主题确定为“追溯创新之源,迈向全球创新中心”,起始时间是11月27日至12月7日。活动主要包括两大版块的内容,第一版块是以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大卖场活动为主的相关活动,延续历届电脑节的传统,第二个版块是电脑节校园行活动,将电脑节延伸到北京的高校和大学生中间。  相似文献   

20.
杨丽媪 《中关村》2006,(5):90-93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的频繁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头顶的光环虽然暗淡不少,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的数量在全体国民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小得可怜,在很多人的眼中“,大学生”这三个字依然是鱼跃龙门的象征。而对于那些出身农门的学生而言,考上大学更是他们改变自身命运,走出农村,寻求更好发展的惟一道路。然而从2002年开始,为解决大学生人才资源闲置与农村基层组织急需人才的矛盾,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尝试推行“大学生村官”工程。相当一批青年学子在同辈们拼命为留在城市而努力的同时,却纷纷走进乡村,担任起基层“村官”,从而颠覆了人们对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