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业学习对于创业者成功解决在创建新企业过程中面临的机会识别和资源获取两大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学者们并没能就创业学习的内涵以及与创业学习相关的重要问题达成共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相关研究的发展。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明确界定了创业学习研究所涉及的三个主要概念——创业学习、创业知识和学习方式,通过梳理创业学习的研究脉络发现创业学习研究遵循个体学习过程—机会或资源开发这一研究思路演进,并对不同视角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价,最后针对现有研究所存在的不足构建了一个创业学习研究框架,并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2.
经济步入新常态时代,创新创业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高校不仅承担着创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方面的任务,还且更关注于创业型人才的培育,通过教育方式传播着创业的思想和思维模式,组织活动加强创业实践。对于校园创业先驱者和实践者,高校从多方面进行扶持,务求创业的成功。相关的校园创业案例,也从侧面证明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龙  梁锷 《改革与开放》2006,(10):39-40
<正> 一、企业内创业的概念及其内涵内创业的最广泛的定义也许是在现有企业中创业,在以往研究中,内创业已经有多种定义方式:Burgelman(1984)认为,内创业是通过内部进行的新的资源的组合来拓展公司竞争领域和发掘相应机会的过程,其中新的资源组合就是所谓的创新也即资源的新组合的创造;Nielson,Peters和Hisrich(1985)把创业定义作是大组织中内部市场的发展,相对小的独立的事业单位的创建,以及组织中服务、技术的改善和创新,它不同于大组织为在外部市场发展有利的地位而在现有组织外形成的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公司创业(SCE)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公司创业研究的交叉领域,是企业界通过创业行动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实践探索上升为学术研究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对SCE得到全球性企业的大力推动,同时学术研究成果也迅速增长。基于对SCE研究的关键成果与最新动态的跟踪,该研究对SCE概念内涵、研究边界选择、呈现的不同形式以及SCE实现路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外国学者论我国创业活动的特征与创业研究趋势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基于国际创业研究的主流刊物和GEM报告对我国创业活动的研究 ,本文分析了已有研究的初步结论 ,得出了我国创业活动的三个典型背景特征 ,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是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原则。因此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公正,构筑具有个性特色、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政治体系权威性的公正制度体系,亦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与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初,学者们围绕创业研究能否成为独立学科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尽管并没有形成定论,但就创业研究的基本框架和关键问题取得了初步共识,从而推动创业研究在过去十年里获得了快速发展。如今的创业研究更加注重理论挖掘而不是现象描述,针对何谓创业机会、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等重要问题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未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十几年创业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对创业研究演进的内在逻辑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来创业研究的发展方向,最后总结了现有创业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学者深入开展创业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俞金波 《特区经济》2009,(2):287-288
我国市场资源丰富,创业机会较多,但众多创业者同时面临着心理、项目、管理、资金、信息、环境等方面的创业困境。构建科学的创业社会服务体系,需要在心理、政策、融资、信用、信息、技术、法律、文化等八方面完善服务内容,切实解决创业难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创业思想史的角度比较分析了创业研究经历的范式变迁,即从原子研究范式到哈佛范式再到目前正在兴起的嵌入性研究范式的转向.这三种创业研究范式围绕不同的创业函数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和层次性,它们之间的最大分野在于是否具备人格化特征.本文对不同层次的创业核心概念进行了情境化,构建了创业研究的宏观关系模型与微观机制模型,并运用创业者社会资本和微观机制模型成功地打开了宏观模型的"过程黑箱",实现了宏观模型与微观模型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鉴于创业网络在创业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从过程视角来研究创业网络的不同演进阶段,对于揭示创业网络在创业过程不同阶段所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创业过程与创业网络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创业网络演进阶段整合模型,从网络内容、网络治理机制、网络结构与网络能力四个方面对创业网络的不同演进阶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指出了本研究对后续相关研究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立足于新企业成立之前,探寻新企业成立前活动对创业初期绩效的影响作用;以挖掘创业者社会资本特征与创业机会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依托,阐述社会资本影响创业初期绩效的两条路径;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关研究命题。  相似文献   

12.
创业研究是一个新兴但发展迅速的学科领域.为了保持其健康发展,学术界经常开展文献综述研究.文章梳理过去一段时间创业研究、创业环境评价的主题和动向,目的是在加强理论导向或驱动的创业研究基础上,及时地将创业研究的理论成果运用于创业管理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技术多元化研究现状探析与整合框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技术基础的多元化战略(以下简称技术多元化)既是多元化战略、技术战略、创新管理等研究领域的交叉研究热点,又在中国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系统阐述技术多元化的理论基础、概念内涵、模式和类型等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技术多元化的前因(即技术多元化的动机与影响因素)和绩效影响(即技术多元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及相关变量测量,最后构建了一个技术多元化整合研究框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社会创业与社会创业者的概念界定与研究视角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社会创业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界定,同时通过比较社会创业者和企业创业者,对社会创业者的概念、特征和类型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社会创业者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社会创业研究初步框架,为深入研究社会创业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创业胜任力是指创业者成功完成创业任务所需具备的能力。创业者的创业胜任力是影响其能否取得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因而越来越受到学者、政府和创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关注,而且也已成为创业研究特别是创业者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沿课题。本文先从特征观、环境观和过程观三种不同的角度来厘清创业胜任力的概念;然后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划分了创业胜任力的结构维度,分析了创业教育与创业学习对于培育和发展创业胜任力的影响;接着介绍了几种行之有效的创业胜任力培育和开发方法;最后在剖析现有创业胜任力研究仍存在的不足以后,有针对性地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国外社会创业研究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社会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由于其社会性和创业性两大内涵特征而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并成为创业领域的一大新兴研究热点。本文梳理了国外社会创业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社会创业的兴起动因、概念内涵与特征、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社会影响等问题,并且探讨了社会创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于新企业成立之前,探寻新企业成立前活动对创业初期绩效的影响作用;以挖掘创业者社会资本特征与创业机会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依托,阐述社会资本影响创业初期绩效的两条路径;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关研究命题.  相似文献   

18.
创业研究是一个新兴但又发展迅速的研究领域,目前基于中国情境的创业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主流英文管理学术期刊相继推出专门讨论中国创业问题的专辑。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首先探讨了创业研究作为学术研究领域的定位问题,然后详细分析了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学术贡献来源,剖析了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进展状况,最后提出了关于未来研究的建议,目的在于加强由理论驱动的创业研究,并及时把创业研究的理论成果运用于创业实践。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种教学理念,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对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框架的不断探索与完善,也是我们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初,学者们围绕创业研究能否成为独立学科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尽管并没有形成定论,但就创业研究的基本框架和关键问题取得了初步共识,从而推动创业研究在过去十年里获得了快速发展。如今的创业研究更加注重理论挖掘而不是现象描述,针对何谓创业机会、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等重要问题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未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十几年创业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对创业研究演进的内在逻辑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来创业研究的发展方向,最后总结了现有创业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学者深入开展创业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