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志友  王超 《价值工程》2011,30(27):95-97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会计中的重点内容,新准则中很多内容都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也贯穿了整个准则的始终。新准则中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方式、计量基础、会计处理以及交易损益的确认等方面作了新的规定,从而对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很多复杂涉税会计处理形成一定影响。理清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涉税会计处理,对于理解和学习新准则具有重要意义,有必要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涉税会计处理问题进行必要研究。本文从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损益的纳税调整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涉税项目的税收筹划为突破口进行分析,基本上折射出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到的涉税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2.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的增值税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所涉及资产的类型和税法的相关规定,可以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税法规定的"以  相似文献   

3.
《财会通讯》2007,(10):17-18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概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通过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有时也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高于25%(含25%)的,视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等其他相关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共三章十条,规范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着重解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资产的成本确定和相关损益的确认问题。  相似文献   

4.
程坚 《会计之友》2008,(14):74-75
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提出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益的确认和计算问题,笔者认为,补价条件下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确认的计算可以简化.  相似文献   

5.
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通过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有时也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依据是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整个资产交换总金额的比例低于25%。正确的理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正确区分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二者的实质区别在于资产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否能够以固定的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回。  相似文献   

6.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实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七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对象主要是非货币性资产,对于交换双方而言,是以其自有的非货币性资产换取了对方非货币性资产(也可能有少量的货币性资产)。  相似文献   

7.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我国会计准则中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定义中的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  相似文献   

8.
《财会月刊》2007,(1):12-13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通过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有时也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次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变动较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范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是换入非货币性资产成本的计价,以及相关损益的确认。  相似文献   

10.
本次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变动较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范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是换入非货币性资产成本的计价,以及相关损益的确认.  相似文献   

11.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及其理解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通过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有时也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本次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变动较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范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是换入非货币性资产成本的计价,以及相关损益的确认。  相似文献   

13.
非货币性交易,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 (即补价 )。在通常情况下,商品的是用货币性资产 (如现金 )来交换非货币性资产 (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在这里,所交换的货币性资产的金额,是计量企业收到的非货币性资产成本的基础,也是计量企业转出非货币性资产的收益或损失的基础。但是,非货币性交易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表现为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对于非货币性交易涉及的增值税,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例如,如果非货币性交易涉及的非货币性…  相似文献   

14.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行为的实质 在会计上,以一个企业为主体,商品的交换过程一般描述为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过程:资产A-货币-资产B;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到少量的货币性资产(补价),中间的货币媒介消失了,交换表达式变为资产A-资产B,表现为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实质就是以物易物,不以货币为媒介.  相似文献   

15.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判定与计量模式选择(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判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般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涉及少量的补价。在涉及少量补价  相似文献   

16.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中的定义 ,同类非货币资产交换是指待售资产与待售资产相交换 ;非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相交换 ;同时换入或换出多项资产 ,或同时换入、换出多项资产。应该注意的是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时也可能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并不意味着不涉及任何货币性资产 ,关键在于货币资产的多少。如果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 ,则仍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为便于判断 ,一般以25 %作为参考比例。如果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或 ,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  相似文献   

17.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本准则不涉及企业合并中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以权益性工具换取非货币性资产,前者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后者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新准则名称改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本文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提炼出了新旧会计准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面的变化之处。  相似文献   

18.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新会计准则为防止企业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虚增资产、夸大利润,要求企业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遵照谨慎原则进行核算;对资产计量基础、交易损益的确认等方面作了新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钱菊 《财会通讯》2007,(6):63-63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指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通过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有时也涉及少量货币性  相似文献   

20.
盈余管理是财务会计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上市公司有可能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进行盈余管理。本文对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比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与盈余管理关系",对现有研究关键问题进行较系统阐述,提出了对准则进行实证检验和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