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物流产业的建立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它对进一步提升国家经济增长意义重大。本文即是从这一视角出发,分析了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指出了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2.
3.
文中通过分析物流产业内部B2B业务和B2C业务的不同经济属性和集聚发展特征,从理论角度论证我国物流产业内部的不同集聚结构标准,构建物流产业集聚模型;并从实证角度以我国物流产业为研究对象,评价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区域集聚程度(基尼系数)、企业集聚程度(赫芬达尔系数)和集聚结构(E—G指数),验证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发展的不同路径和趋势,提出我国物流产业应该走和如何走集聚化发展道路等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对物流产业和物流产业集聚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然后选取集聚度的测量指标———区位熵系数,并且对其进行层次化的改进,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合满洲里市物流发展的现状,得出满洲里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物流产业集群处于起步阶段的结论。最后,针对满洲里市物流产业集聚度不高的现状,提出以政府加强引导,培养专业化物流人才的措施来提升满洲里市物流产业集聚度。 相似文献
5.
论文基于河北省2000-2018年的相关数据,构建河北省工业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统计方法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河北省工业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正面效应。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北省工业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FDI作为浙江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浙江省市场内占有重要地位,也影响着浙江省的产业集聚程度,文章就FDI对浙江省产业集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从FDI对浙江省各行业企业数量、资本集聚程度及产业专业化程度的影响三个角度进行了实证分析,说明FDI能够对企业数量、资本集聚程度及产业专业化程度产生正向影响,进而对产业集聚产生积极的效应,促进产业专门化,推动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9.
现代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的快速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许多国内学者对两者关系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如靳伟(2003)认为经济、贸易和物流三者紧密相联、密不可分的,经济的发展会带动贸易.物流伴随着贸易的发展而发展.三者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同时.三者也存在互补性,取长补短、互为裨益、互相依赖关系。谢如鹤(2005)论述了物流与经济的关系相辅相成.物流发展的程度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物流的发展又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聚作为一个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区域及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湖北省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对湖北省区域经济的影响将越来越大。采用多种测度法,从自我比较和协同比较两种视角多个维度测度湖北省物流产业集聚水平,指出近年来湖北省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发展比较显著,但是相较于中部其他省份依然比较低,相比于本省其它行业产业竞争力较弱,2020年的新冠疫情严重制约了湖北省物流产业发展,但是劳动生产率明显影响物流产业发展速度。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12.
13.
简述了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的内涵及物流产业集群的特点及竞争优势,指出物流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形成了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的格局。而区域物流产业又通过产业系统、竞争协同和资源协同等三个方面来提升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Eviews3.1对内蒙古地区1988年到2007年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研究,通过对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进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到内蒙古地区物流业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关系。因此,利用此长期关系分析得出内蒙古地区区域物流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建议性政策,内蒙古地区应大力发展区域物流,加强与沿边经济带的合作,由物流业的发展推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促进北京经济成功转型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之一。物流产业的发展对北京经济增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在总结和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利用北京2000~2015年的统计数据,借鉴Miiler与Upadhyay(2000)的思路,以科布—道格拉斯函数生产函数为模型,对物流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说,物流行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产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大,且比重正在不断上升。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快速发展物流产业。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评价》2016,(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已经在经济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开始呈现出产业集聚效应。文章以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对电子信息产业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中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以及相关的产业集聚外部性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行业内集聚和跨行业集聚经济所引致的外部性为视角,利用沿海地区制造行业四位数行业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集群、产业外部性与企业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沿海地区行业内集聚和跨行业集聚在制造业中普遍存在,跨行业集聚仍处于劣势;产业外部性与企业效率有显著的依存关系,产业外部性在一定条件下利于企业效率提高,高效率企业是外部性的重要源泉;不同制造业之间集聚方式差异性大,专业化行业内集聚明显,而多样化产业跨行业集聚明显。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技术产业同构性与集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蒋金荷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22(12):91-97,149
本文利用产业分工指数和产业的区位熵,实证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以及11个省/市高技术产业的结构差异性与产业的地方专业化问题。分析结果表明,从1995-2002年总体上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同构性是减弱的,产业的地方专业化更加明显,显然这两种结论是互为印证的,并与当前有关高技术产业同构性趋强的观点是不一致的。本文还提出了未来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