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的换乘接驳和客流集散两方面特性,论述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选址规划的重要性,并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选址规划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选址规划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的换乘接驳和客流集散两方面特性,论述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选址规划的重要性,并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选址规划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主导交通方式换乘乘客到达的时变特征,包括常规公交枢纽站点客流组成、换乘客流时变特征,以换乘乘客时间费用最小为目标,以建立了综合客运枢纽主导交通方式与常规公交协调调度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可得到常规公交的发车间隔和车辆配置情况,合理配置资源,及时有效的疏散不同时段内主导交通方式到达乘客。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枢纽的特点和客流组织影响因素作为基础,对换乘枢纽运营计划的安排与协调、自动售检设备的布局、客流组织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要快速、有效、安全、合理地疏散与引导大型换乘枢纽的客流,除了要合理设计与建设外,还应在枢纽建设好后有效地利用既有的设施设备,合理有效地对客流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5.
成都地铁换乘及换乘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林  何珍 《价值工程》2019,38(29):140-142
地铁换乘站一经建成,站内各种换乘设施、换乘方式等都已基本确定,无法进行大规模改建。分析成都地铁线网客流、换乘客流、乘客行为特征;研究乘客换乘过程,梳理换乘流线;建立地铁网络换乘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成都地铁火车南站实例研究,分析乘客换乘流线,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刘剑锋  四兵锋  刘新华  马毅林 《物流技术》2011,(23):101-103,107
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配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考虑影响乘客路径选择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乘客分类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流量分配模型与算法,并以典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针对传统不考虑乘客类别的集计分配方法,基于乘客类别的流量分配方法更加细致的反映了乘客构成对流量分配结果的影响,对乘客出行路径选择偏好的建模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7.
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配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考虑影响乘客路径选择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乘客分类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流量分配模型与算法,并以典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针对传统不考虑乘客类别的集计分配方法,基于乘客类别的流量分配方法更加细致的反映了乘客构成对流量分配结果的影响,对乘客出行路径选择偏好的建模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8.
成建 《物流科技》2024,(4):41-50
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承载着城市的交通运输骨干任务,积累了蕴含着乘客出行时空关系、出行规律及出行习惯等的客流票卡数据,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价值。首先,设计了轨道交通AFC数据预处理方法,构建了轨道交通客流刚性需求筛选算法;其次,改进FP-Tree算法并用于挖掘刚性需求客流OD,得出精准化的乘客进出站频繁项集;最后,构建基于换乘客流路径选择模型的客流换乘OD挖掘算法,将客流换乘OD转化为线路OD,精准化挖掘客流OD需求,研究成果可为轨道交通市郊线路快车停站方案的制定提供支持和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9.
何韬  毛保华  杨远舟  朱锦 《物流技术》2011,(11):118-121
换乘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重要结点,乘客在换乘站所花费的时间不仅受车站设计形式影响,也受到换乘等待时间的制约。在乘客换乘走行时间近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前提下,分析了换乘等待时间的影响因素,构建了不同列车到达间隔情况下的换乘等待时间优化模型,并以地铁知春路站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计划是其运营编组设计的基础,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短时预测的实时断面客流量进行运营编组设计,更贴近客流的实际情况,具有实时性、灵活性和快速响应性等优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编组设计,更能适应客流量的实时变化.  相似文献   

11.
换乘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重要结点,乘客在换乘站所花费的时间不仅受车站设计形式影响,也受到换乘等待时间的制约.在乘客换乘走行时间近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前提下,分析了换乘等待时间的影响因素,构建了不同列车到达间隔情况下的换乘等待时间优化模型,并以地铁知春路站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以其体积大、效率高、速度快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支柱。由于居民出行需求的增加,部分车站存在大客流的情况,给路网安全带来隐患,为此文章提出了大客流时的客流控制策略。通过分析大客流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控制的重要性,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大客流的传播规律,自适应粒子群优化(APSO)算法来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客流控制模型。其中,在车站客流控制方面按照APSO算法得出客流控制的最终的惯性权重wend=0.46。在运输组织优化方面需要使用合理科学的客流运营调整程序、制定有效的列车编组计划、采用科学合理的行车组织措施及加强票务组织力度等大客流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控制策略,当出现大客流情况时,可为线路网络中车站的客流控制提供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国内各大城市都先后规划和建设自己的城市轨道交通,以求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等问题。随着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和地下空间的应用,轨道交通将从单线规划建设转入到网络化整体规划建设。从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入手,着手研究了在换乘站方案决策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了施工方法难易度、对已建成车站影响、工程造价、吸引客流条件、平均换乘时间、平均换乘设施面积、对线网与车站的规划影响、可达度、与周围商业区、公交站的联系等。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计划是城市轨道交通调度的基础工作之一,它是在现行运营管理模式下,全面分析运营生产条件和乘客的实际出行需求后编制的,是用于组织和指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生产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乘坐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成为人们外出的主要选择,每天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出行的人员数量不断增多。如何高效、便利、舒适地让乘客到达目的地,成为地铁运营部门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基于地铁车载乘客信息系统硬件平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地铁摄像头视频信息进行处理,获取车厢内的乘客数量,从而通过客室LCD动态地图屏等显示设备对乘客进行分流乘坐指引,达到合理、高效地使用车厢空间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提升地铁车辆的运输量、舒适度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为了有效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管理活动中,要完善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为人们提供更良好的服务,有效满足人们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的要求。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活动开展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其整体的经济性和环保性,有效维持城市轨道交通高效发展。要从乘客体验、企业发展以及社会利益等方面出发,设计更具有针对性的运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相应工作。基于此,文章就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需求,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评价指标原则和基本要求,探究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为有关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视角基于面向运营方的轨道交通换乘效率评价。基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换乘水平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面向运营方的换乘站换乘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上海两线换乘站采用DEA评价模型进行换乘效率评价,提出相关运营方的运营管理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地铁1号线、2号线和明珠1号线的相继建成,使城市的交通面貌焕然一新。“十五”期间,上海还将重点建设9条轨道交通线路,预计到2005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将达到200公里以上,初步形成轨道交通线网构架。 轨道交通网络的形成,在极大地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对线路间换乘问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1999年底,上海开通了“公共交通一卡通”工程,公共交通非接触IC卡作为轨道交通的储值票使用,较好地解决了持卡乘客的换乘问题,但还是不能解决不持有公共交通IC卡而购买单程票乘客的线路换乘问题。为此,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力量制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单程票非接触式集成电路(IC)卡(筹码型)技术规范》的地方标准,为方便购买轨道交通单程票的乘客换乘其他线路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交通枢纽在城市交通系统中举足轻重的作用,选择西直门交通枢纽地区的西直门外地面公交车站、地铁2号线和城铁13号线为代表,通过实地观测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能够反映公共交通客流总体特征和调查样本乘客出行特征的基本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该区不同交通方式换乘中存在的衔接不紧密、换乘距离长、便利性较差的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地面公交车辆进出站交叉相错、等候队列长,人流与车流交叉严重等问题。结合相关规划以及研究该区建设实践,提出了解决该地区公共交通换乘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广州地铁客流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借助EVIEWS软件对广州地铁二号线的日客流特点进行分析,并建立二号线客流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短期客流量预测,对日常客流预测具有比较理想的结果,对于客流量日益增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