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优势创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90年代,刚刚摆脱殖民统治不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家发生了分化,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新兴的工业国家”,甚至步入发达国家行列;有些发展中国家的成就则不明显,甚至进一步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是利用资源优势或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及交换,结果却截然不同,说明传统的比较利益理论与这种“分化”之间不相适应。如果简单地按照比较利益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发展中国家是无法赶上发达国家的。因此,比较优势会不会发生变化,按照什么规律变化,以及比较优势可不可以创造,怎样创造,就是对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2.
胡俊芳 《特区经济》2006,(12):45-47
比较优势理论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石,认为各个国家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参加国际分工和贸易并可以从中获益。但比较优势并不总是能转化为竞争优势。对中国外贸数据的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只有将这种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经济主体才能获得较多的比较利益。影响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主要是比较优势、交易效率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上海经济发展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为上海创造了绝好的发展机遇,要抓住机遇,取得长足发展,必须看清白己的优势,明确在国际分工中的定位。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上海在国际分工现阶段的定位选择。为此,本文引入新古典贸易理论中的要素禀赋说以及新贸易理论中的竞争优势说,通过对要素禀赋、国内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产业支持等因素的考察,得出结论:上海应该发展它具备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和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同时,要使得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还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教育来创造要素,更进一步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人力资本和知识要素的积累等来促进技术创新,从而在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进而切入国际高端市场。  相似文献   

4.
“比较优势战略”的推行损害了国家的知识技术力,使中国主动滑向国际分工的底端,产业结构趋于低级化。尽管片面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也积累了一些货币资本,但由于知识技术力的缺失,这种单纯的货币资本积累难以转化为产业升级,中国企业被锁定在了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因而中国应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致力于知识技术力量的培育与成长。  相似文献   

5.
环境规制与比较竞争优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百年来,比较优势原理一直是人们用解释国际分工格局,国际贸易产生和贸易利益分配的主要工具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WTO在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发展的同时,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也不断提高,这人识上的转变要求我们,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贸易发展战略制定过程中,必须将环境与要素禀赋优势结合起来,并以此对以要素禀斌为基础的比较竞争优势进行重新省视。  相似文献   

6.
比较优势陷阱与中国外贸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商品结构也持续改善。但是,仅仅按照由资源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并不能给我国带来持久的贸易利益,相反还极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局面。因此,根据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改造传统产业强化比较优势,扶植战略性产业培育竞争优势,是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7.
一、从比较优势理论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与国际分工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也是解释当前国际贸易的主导理论,它的发展经历了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都应分工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以此参与国际贸易;大卫·李嘉图发展了这一理论,形成了 "两利相对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的比较优势理论,使每个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成为可能;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则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完善,该理论认为一国应根据本国要素的丰裕度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当前的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格局是:发展中国家主要生产并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则主要生产并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  相似文献   

8.
高敬峰 《山东经济》2009,25(2):155-160
山东制造业各行业在1997--2006年期间的进出口贸易及其比较优势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出口结构和生产结构的相关程度在逐渐提高,以资本自主积累为基础的比较优势内生变化机制在山东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山东制造业应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注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主动加入跨国公司全球产品内分工价值链,在竞争中积累经验、资本和技术,提升自己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9.
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系看比较优势的适用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优势学说和竞争优势学说并非对立的理论,而是从不同角度对国际分工和贸易的解释和研究。比较优势的动态化包含有竞争优势的內容和思想,竞争优势的促成需要以比较优势为基础,动态化的比较优势论对中国经济仍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在中国不论是以比较优势还是竞争优势为参与国际贸易和分工的原则,都需要同时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产业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比较优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首先明确指出中国文化产业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必须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为立足点,然后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在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中所凭借的比较优势和贸易基础的具体表现,进而探讨了中国文化产业在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中发挥比较优势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