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资本市场》2014,(2):20-25
<正>新型城镇化是一种高成本的城镇化,其推进有赖于以下五大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垄断、金融体制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国过去的城镇化可以归结为东部的城镇化、大城市的城镇化、工业推动的城镇化、就业的城镇化,是一种半拉子城镇化。新型城  相似文献   

2.
《资本市场》2014,(2):18-25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基本在51%左右,与其他新兴市场相比明显偏低。发达国家城市化率一般已接近或高于80%,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周边国家,城镇化率也在60%以上。而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率达到7。%才会稳定下来。这意味着,从横向比较和经验规律的角度看,中国城镇化的脚步都还远未到停歇之时。动。推源在来需力内动,大下最景的背需的内煌大辉扩日来往未现是重将以化难镇用城作型动新拉,  相似文献   

3.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原则。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诸多不公平不正义现象,影响了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因此,高度重视并始终贯彻公平正义原则,是事关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通过公平正义理论分析,在实践与理论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新型城镇化公平正义原则,力求找到实现城镇化公平正义的解决途径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新型城镇化要实现转移农业人口市民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就要通过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优化城镇化布局、加快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而服务业是就业的最大容纳器。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无论对城市群布局还是城市和产业转型升级,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选择。城镇化带来的创新要素集聚和知识传播扩散,有利于增强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是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现代化为主要发展动力,强调经济、社会、环境间的和谐关系,推动城乡一体化、内涵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战略。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长三角地区小城镇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创新发展思路,较早进入内涵式城镇化发展阶段。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截至2012年,长三角城市化率已达  相似文献   

6.
推动城镇化进程 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大战略,加快小城镇的发展已得到各级政府的空前重视。可以讲,现在是加快城镇化步伐的最佳时机,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把城市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推上新的台阶。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走符合本地实际,有自己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从句容的实际情况看,要着重把握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1、把加快城镇化进程摆上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实现工作思路的新拓展。现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双层经营责任制,企业进行了改制,正在逐步走向市场,政府工作的思路和重点必须进行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提出要走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传统城镇化土地征用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弊端日益显现的今天,如何在土地制度改革上破题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为土地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结合我国土地制度变迁历程与各试点地区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未来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在于:明晰农村土地产权主体、调整产权结构;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健全土地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与过去粗放型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不同,更加注重统筹城乡综合资源,强调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所以,能否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未来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便成为关键因素。分析当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新型城镇化可提升消费层次和水平,激发投资需求、带动民间资本投资,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培育新型农民。总体看,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扩大全社会的生产性和生活性需求,有利于扩大内需。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采取发展中小城市、推动产品结构转型、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等措施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10.
当前,安徽省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超过50%,初步进入城市型社会,但仍然存在半城镇化和异地城镇化现象突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实力不强、产业对支撑能力不足、城镇化发展模式粗放低效等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加快安徽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加快城镇化进程 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既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道路,也不能走许多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道路,而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即"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当前,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马芳芳 《当代经济》2012,(13):36-37
随着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建设在加强城市管理、服务市民生活、提升文明程度、发扬基层民主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打好推进新型城镇化攻坚战奠定了基础。本文分析了发展城镇化和社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并就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做好社区建设与管理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经之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发展,而农村金融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通过改善农村经济环境和政策制度环境、规范农村金融法制信用环境等对策,构建一个能够有效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形成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化"等多种城乡问题解决模式,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及限制条件。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具有城乡产业强力支撑、城乡空间网络布局合理、城乡公共服务配置畅通、城乡制度有效融合等内在要求。因此,应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综合推进模式,通过完善城乡资源的市场配置、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社会保障的合理统筹、发展空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发展政策的协调推进等机制,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许青云 《经济研究导刊》2014,(12):143-144,172
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内涵丰富,特征凸显,在推进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问题,其基本对策是遵循规律,积极稳妥,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新型城镇化道路;突出就业导向,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严控总量,盘活存量,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创新城镇化融资机制,建立多元资金投入机制;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创新城镇化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最大矛盾在于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发展中面临不平衡的最大表现在于城乡差距。而城镇化就是缩小贫富、城乡差距,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所在,是新的历史形势下新的经济增长点所在。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也是影响我国“三农”发展的关键问题,更是快速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制度保障,长期以来深受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村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仍存在较多问题有待解决.为改善这种现状,需要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农村土地制度,为推动中国城镇化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8.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共享两大关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2010—2019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从发展端和共享端测算出中国地级市层面的共同富裕水平,并将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结合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该政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对推动共同富裕产生了积极影响,相对于非试点城市,该政策使得试点城市的共同富裕水平平均提高约2.6%。进一步发现,新型城镇化主要通过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来促进共同富裕,以城市内在品质提升为重点的空间城镇化对共同富裕也能产生一定积极影响。此外,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该政策在发展端的促进作用强于共享端;同时,该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东北、东部、中部地区共同富裕水平,但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研究内容为进一步权衡效率与公平、更好实现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城镇化以来,大量农村人口走出了农村,但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及其配套政策的残缺,他们无法真正融入城市,"流动"成为这一群体的主要特征。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瓶颈和关键。通过分析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另辟蹊径地提出发展县域经济,以小城镇为过渡的化解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的顺利推进离不开产业发展的支撑,增强城镇化过程中产业的支撑能力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把握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的相互关系,形成城镇化和产业发展的良好互动,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福州市为例,分析福州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及产业发展趋势,并提出加强福州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支撑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