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爽 《经济师》2012,(5):110-111
随着高校负性生活事件数量的急剧增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尤为突出的表现是主观幸福感的缺失。主观幸福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及人生态度。文章结合大学生实际心理状况以及自身教学经验,探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养,以期构建"幸福校园"。  相似文献   

2.
性别、职业与主观幸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性别和职业的视角探讨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与幸福感的关系问题。本文的研究结论为:(1)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政策直接影响居民的幸福感;(2)收入和声望越高的职业,主观幸福感越高;(3)职业女性与男性相比,有较高的“工作幸福感”和较低的“生活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张涛  王瑞杰  景建民 《经济师》2008,(12):263-263
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兴起于西方,其研究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文章就对中西方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今后开展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也是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学校层面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策略进行研究,以期提高和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并成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5.
城乡分割、就业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差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罗楚亮 《经济学》2006,5(3):817-840
本文讨论了不同人群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在对概率模型进行分解分析的基础上,对城乡之间以及城镇失业与就业居民之间的主观幸福感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的结论发现,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城镇居民主要是由于预期的满足程度、收入变化预期、对生活状态改善的评价等差异所引起的;城镇失业与就业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则主要是由收入效应导致的。  相似文献   

6.
幸福是一种感到满意的愉快体验,是人生的最终目的.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人们从主观精神层面感受到的幸福,是一个人对整体生活的满意度与快乐感,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通常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7.
赵欢君 《时代经贸》2014,(6):470-471
本文综合运用运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幸福感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问卷对嘉兴市女性农民工的幸福感进行测量,探究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人格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嘉兴市女性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主观幸福感总体上联系不密切,但会对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可能产生明显的相关影响。外向的女性农民工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感受明显低于内向的女性;神经质的女性农民工对健康的担心较少,忧郁或愉快的心境会明显地减少;女性农民工的社会掩饰水平高,其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水平和松驰与紧张状况就会降低。  相似文献   

8.
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目前生活质量的评价,是人们对自身生活状况认可的程度。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分析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客观影响因素,可以从经济状况、人际关系、社会压力以及文化四个方面着手,同时阐述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对以后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收入增长一直是经济理论分析与政策实践的依归,但收入增长并不意味着幸福感程度的提升。本文基于现有文献,对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以及影响幸福感的若干非收入因素进行了述评,并讨论了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生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杨红娟  邓婕  孙茜莉 《经济问题》2012,(9):83-86,9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员工主观幸福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综述目前比较经典的国内外主观幸福感测试量表的基础上,针对中国企业的实际,提出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并以云南某企业为例进行调查,运用SPSS软件,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提出的员工主观幸福感的初级指标进行筛选,构建企业员工主观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员工主观幸福感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分析广东丰顺县(省级贫困县)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主观幸福感,探究影响贫困山区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以丰顺县210位老人(年龄大于60岁)作为研究对象,以坎贝尔幸福指数量表和自编的老年人一般资料调查表作为测量工具,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结果显示210位老年人平均幸福感指数为10.52±1.891,相对较高,1995年国内姚春生等人所做测试,幸福感指数全量表分数(X±SD)仅为5.1159±2.0282。数据分析显示,老年人婚姻状况、子女数量、养老环境、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家庭关系、其他社会人际关系、经济收入、社会关注与支持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差异显著。而年龄和性别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温杰  韩德超 《当代经济》2010,(7):124-125
本文系统梳理了近三十年来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主观幸福感的成果,目的在于总结经济学研究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发展线索和成果,为中国幸福感的研究奠定基础。文章重点讨论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效用和偏好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联系以及偏好对幸福感的影响,并总结了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幸福感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实现的生活目标,如何通过消费提升幸福感已经成为目前一个新的学术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典型消费行为地位消费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通过结构方程和多元层次回归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地位消费可以提高主观幸福感.第二,新生代农民工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同样的地位消费水平带来的主观幸福感越高.第三,社会比较倾向越低,地位消费所带来的主观幸福感越高.这一研究结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掌握他们的消费行为,同时对于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构建和谐社会也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乡分割、就业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不同人群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在对概率模型进行分解分析的基础上,对城乡之间以及城镇失业与就业居民之间的主观幸福感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的结论发现,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城镇居民主要是由于预期的满足程度、收入变化预期、对生活状态改善的评价等差异所引起的;城镇失业与就业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则主要是由收入效应导致的。  相似文献   

15.
工作满意度、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组织支持、组织承诺及工作绩效等变量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组织管理领域所热议的话题.本文以我国中西部地区两个省会城市的196名青年公务员作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了青年公务员工作满意度、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作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对工作绩效都具有显著影响,并且,主观幸福感在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此外,一些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于工作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本文所得出的结论和建议对于今后改善青年公务员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自尊量表对370名低收入人群样本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低收入人群主观幸福感和自尊处于中等水平,二者互为预测变量,生存质量和收入水平等现实生活状况因素对二者具有共同影响;收入增长预期等认知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获得具有中介因素;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朋友支持对自尊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发现,对房产而言,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会推动家庭参与房产投资,并增加家庭在房产上的配置;对储蓄而言,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不仅会降低居民参与储蓄的动机,而且会同时降低其持有比重;对股票而言,主观幸福感对居民参与动机影响不显著,但家庭开始股票投资后,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会提高家庭参与股票选择的深度。居民主观幸福感可以与人格特征形成影响机制,从而影响居民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比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天津市近郊272位农村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农民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天津市农村居民的总体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农民对自己当前的现状总体较为满意,但在具体的幸福感维度上,“居住环境。和“经济状况”得分最低,农村居民对这两项指标满意度较低。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月均收入状况、性别,年龄等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相关维度都有显著影响。为了提升农民的主观幸福感,本研究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文化水平、改善生存环境这三方面提供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作为一个游离在城市市民边缘的特殊群体,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如何使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将成为城市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本研究对流动人口的城市归属感和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目前阶段,提高城市归属感依然是提高流动人口幸福感的主要途径,但归属感并不是影响幸福感的唯一因素,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等个人因素也对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这为提升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而公众幸福感却并没有得到同步提升。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要求已经处于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府因素等都对公众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因此,在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民生事业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更加关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公众幸福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